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由中国亚洲艺术博览会、法国92省库尔贝瓦市政府、法国国家文化艺术协会、法国法中艺术展览协会、欧洲刘基文化学会、美国美中艺术协会、美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国际机构联合发起的"世界和平艺术盛典"于2015年6月26日盛大开幕,活动还包括"世界和平艺术论坛"、"诺曼底烽烟再现"大型海滩艺术行为创作、"慰问二战老兵"等系列活动,日前随着中国和平艺术使者访问团顺利回国,长达一个月的活动圆满成功,并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9月11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安徽代表团携近4000件文创产品参展。本届北京文博会以"文化科技融合,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中国"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国际多媒体协会和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等4个国际组织,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等63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境外代表团组参展参会;包括安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4,(3):129-130
正夏元同,字贯德,号云门山人,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家,中国国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青州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授予"世界华人艺术领袖"称号,2012年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授予"中国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4,(4):68-69
<正>巴黎的深秋,到处闪耀着金色的斑斓,一个国际公认的浪漫之都其实更是一个科技之都。法国在航天、汽车、医药、生物等高科技领域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国际高科技公司云集巴黎。应法国法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营企业促进会国际交流部秘书长文文武先生、法国华人侨领孙文雄、叶星球先生、和法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的联合邀请,中国青海科技企业代表团即将访问法国。作为中国西部内陆高原大雀,无论青海科技界还是企业界都是首次正式访问法国并作交流。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得到飞速发展,青海省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发展经济,并以科技、环保作为全省的发展方向。青海省科技厅大力扶植科技企业发展,鼓励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引进各种科学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著作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俊华编审和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方建勋研究员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于1988年提议每年11月11日所在的一周为“科学与和平周”(1990年的“科学与和平周”是11月1日-11月17日)。为了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使和平的意识深入人心,使科学和科学家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起,首都科学界和学术界于1989年11月10日召开了“21世纪的科学与和平”学术座谈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了进一步推进科学与和平问题的学术研究,探讨在国际格局重新划分的条件下维护和平的理论及实践,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湖南出版社、“科学与和平文库”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室、《科技日报》副刊部、《科研管理》杂志社等联合发起,首都科学界和学术理论界于1990年11月11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科学时代的和平与国家战略”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围绕科学时代的和平问题,特别是对在国际格局重新划分的条件下世界和平与国家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分析了科学时代的和平的特征,回顾了国家战略理论及其实践对和平的影响,探讨了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益而研究中国的国家战略的课题。为了共同深入探讨“科学时代的和平与国家战略”这一主题,本刊现将这次座谈会的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摘要刊登如下。这些发言只是一种学术探讨,不全面乃至不正确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希望赐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4,(3):F0003-F0004
夏元同,字贯德,号云门山人,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家,中国国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青州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授予“世界华人艺术领袖”称号,2012年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授予“中国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2000多年前,墨子强烈地反对侵略战争,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认为扩充人类博爱之德,加强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利与合作可以消解冲突与战争,达到永久和平。在中国古典和平学说中,墨子的这一思想具有很独特的地位,构成了人类历史文化中和平智慧的重要资源。上世纪,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世界战争、民族仇恨与意识形态冲突主导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惶惑不宁的人们一直在“均势”、“威慑”等范畴中寻求和设计着“冷战”中的和平。今天,“冷战”的消失不仅使人类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堪称国际关系史上最为盛大的"一国一洲"对话,开启了中非关系全新的历程.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必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也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贡献.中国也必将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郝遥 《百科知识》2014,(18):17-19
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流,但地区间冲突和部分国家的内部混乱也持续存在。我们所处的世界究竟太平与否?如何有效评估全球各国的和平程度?在层出不穷的各类指标、体系中,"全球和平指数"新鲜出炉。2014:全球是否太平?2014年6月18日,总部设于澳大利亚悉尼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公布了2014年度"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对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做出评分以及排名。在这份榜单中,排名靠前的多为欧洲中小国家。榜单中位列榜首的是冰岛,丹麦和奥地利分列第2位和第3位。深陷内战的叙利亚则垫底,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不  相似文献   

11.
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实施,为师生的体艺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建立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了学校文化品质,创建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特色学校。本文通过对当前各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将项目开展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起到借鉴作用,让学生、教师、家长真正在"2+1项目"活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0日~23日,中国演艺设备行业的年度盛事,文化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PALM EXPO 2010)在北京成功举办。展览会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协  相似文献   

13.
和平是许多文化传统的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近代史上的甘地所例举的,和平正是印度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佛教及其与之相关联的文化把和平与和谐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和平的文化;许多非洲文化把和平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基督教则在其初创阶段就把爱与友善作为自身文化的基础;拉丁美洲和中美洲的一些古代文化中也带有和平的气氛。那么,为什么多少世纪来特别是最近35年中,和平的原则常常由于冲突、战争或对抗而被遗弃呢?  相似文献   

14.
国强必霸的道路不适合中国,因为称霸,有悖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和合思想;有悖于中国强大时也没有称霸野G的历史传统;有悖于中国得出的争霸称霸是一条害人害己的道路的历史教训。现在和未来中国走的是一条不争霸、不称霸的和平崛起之路,该路径的主要内容为:经济上,争取实现国内和国际的包容性增长;使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延续更长;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将排除障碍,继续沿着国强不霸的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5.
省教委、省科委、省科协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1月11日—17日)“燕舞杯”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九月三日拉开帷幕。我省首次参加的这届竞赛活动旨在宣传“科学与和平”培养青少年爱科学、爱和平、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科技意识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对“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曾给予高度评价。由我社承办的该项活动得到了  相似文献   

16.
"装饰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中一场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内陆城市哈尔滨,经过本土化的设计与发展,呈现出典型风格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独特建筑立面形态特征,是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向现代风格转型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2月,第43届联大决议,每年11月11日所在的一周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并要求各成员国开展相应活动。中国未来研究会为响应联合国的倡议,1989年,11月10日在北京首次召开了21世纪的科学与和平”学术座谈会,1990年11月11日又在北京召开了科学时代的和平与国家战略”学术座谈会。1991年“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之际,中国未来研究会科学与和平专业委员会(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委会、湖南出版社、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举行第三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科技发展与世界新格局”。全国各地8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中国在未来格局中的作用、军转民对裁军的意义、科学与和平的关系、东方和平主义的现代意义、世界热点问题与新格局的关系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就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作为学术探讨,发言内容文责自负,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沈学仁,1941年6月生,山东潍坊人。7岁开始拜师学习绘画,早年受教于吴作人、刘海粟、李苦禅、于希宁等老一辈艺术家。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联合国国际交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顾问,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文化艺术交流大使,  相似文献   

19.
安秀伟 《科教文汇》2010,(17):199-200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逐步确立了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对外战略,即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促进了周边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员智凯 《未来与发展》2007,28(8):33-35,32
国际组织的兴盛与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许多国际科技组织更加活跃。目前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与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称,特别是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专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发挥作用还不够。中国专家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大家风范,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也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