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复述课文,就是学生在熟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虽然许多课文在课后作业中提出了复述课文的要求,但教师对复述课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只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并没有落到实处,或根本没有实施。这主要根源于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复述课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的改版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缕春风 ,它是鲜艳的奇葩 ,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受。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家作品的介绍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 ,我把它放到了主打地位 ,让它从后台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前台。真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课本无非是例子的说法 ,课文是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 ,课文是“一桶水” ,而作家作品是“江河湖海” ,课文是风筝的线头 ,而作家作品正是缤纷的风筝。在作家作品的介绍中 ,着重体现作家美好的人格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做人与做文的道理。介绍作家作品时 ,我经常变换形式 ,以故事的形式、以话剧的形式 ,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文的教学,注重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领会作者意图总是有着一定的难度。作家创作作品时,总是融入他们对自然万物,对生命,对社会的种种思索,而这些情感的探究又是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为了能更好地通过作品体悟作者的感情,我们就应该适当地还愿或再现当时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找寻一个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4.
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是各地中考试卷中常见的考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根据这一具体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课本中所出现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特别是在中外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要准确记住这些作家的国籍、时代、代表作品以及与作品有关的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一般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以及文体知识。在复习时可对作家作品按中国古代、中国现代、外国分类进行记忆,注意记忆的准确性,不能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学课文的教学,我们必须突出分析作品的文学因素并讲授某些文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此,要注意几点:一、落到实处。文学课文,主要是通过作品语言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要重视引导学生咀嚼作品的词句,推敲作品的章法,领悟作品立意谋篇和艺术手段的佳妙。在中学教文学作品要讲文学知识,但应该讲得适当,即只讲主要的、常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作为课文,就有了被众多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可能。在强调个性化阅读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对课文进行多元化的理解。不过,我们是否也可以听听作家的意见,听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等方面的介绍?我们认为,这对教师的备课,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的王林博士来主持这个栏目,通过他与文学界特别是儿童文学界的广泛联系,请一些作家走上前台,和老师们“面对面”。老师们通过这个栏目,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还可以借助“作家介绍”,让学生拓展阅读该作家的相关作品。我们希望,这个栏目是教材作者、编者和教者的“合唱”,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添一种别致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课堂回顾]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刻意追求高潮和热闹.我们追求的关键是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那就是: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也就是要与作品产生所谓的"共鸣"."读出问题"就是在欣赏课文的基础上以研究的眼光来读课文,提出问题,质疑课文,质疑作者,质疑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理解课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现在我们就从题目入手学习这篇课文。来,读一读课题。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听了湖南省祁阳师范语文教师郑超同志讲的一堂《藤野先生》的总结课,很受启发,现根据听课笔记,将郑老师讲的这堂课整理记录如下: 上几节课,我们对《藤野先生》这篇课文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今天,我们就把这篇课文简单地小结一下。这篇作品,是鲁迅于1926年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时写的。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作品所记述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一段生活?是一段什么样的生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 ,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 ,把握诗作的景与情 ,运用联想和想像 ,探究它的意境 ,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教学过程(教师 :程红兵 ;每课一诗 :徐晓燕 ;课文主持 :李佳梁)一、每课一诗 ,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教师稍加点拨 ,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略)二、《雨霖铃》教学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下面 ,就请李佳梁同学来主持这篇课文教学。主 :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来主持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1.
一、理解课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现在我们就从题目人手学习这篇课文.来,读一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姚玉 《四川教育》2008,(5):39-39
一、读。涟接语”,明确学习任务。师: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简介作者)。清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将如何学习本文。 生:默凑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文学知识必须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要求,现把本年级基本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时间和国别为序排列如下: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4.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首先读到的是题目,所以,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开端,它和课文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关系到全文的格调色彩,而且规定着作品的写作范围或中心。下面谈谈辨识课文题目的基本方法。一辨体裁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标题往往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标示出鲜明的本文特征。例如,记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个突出的共性特征:肢解课文(包括课文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将一篇完整的课文,一幅完美的图画,一个美好的意境,撕得支离破碎,使之失去了完整的美及其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行将自己的或参考书提供的思想灌注给学生,使学生丧失了对作品独立理解发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是初中课文的名篇,也是散文中的典范作品。我们如果认真去品味这篇课文,咀嚼鉴赏,就会有美不胜收之感,读起它来,就像在饮一杯美酒,其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个突出的共性特征:肢解课文(包括课文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将一篇完整的课文,一幅完美的图画,一个美好的意境,撕得支离破碎,使之失去了完整的美及其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行将自己的或参考书提供的思想灌注给学生,使学生丧失了对作品独立理解发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课文,作品本身以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都是报刊杂志经常涉及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完成自主领悟,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渎能力。选择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编排:课文、习作、练习,课文占比重最大。现以《拉萨的天空》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简约教学流程,由问题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一、抛出大问题,学会感知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阅读自然应从作品的整体出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河北教育》2007,(9):41-41
课程改革以来,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文大量进入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实验教材,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低年级课文的主体,仅以人教版低年级课标实验教材为例,课文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年级上册有15篇,占全部课文的75%,一年级下册有25篇,占全部课文的73%,二年级上册有20篇,占全部课文的58%,二年级下册有17篇,占全部课文的53%。这个统计尚不包括拼音部分的儿歌和“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