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恽代英,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作为革命家的恽代英已为人们所熟悉,特别是近几年,《恽代英文集》、《恽代英日记》、《恽代英传记》等书的出版,使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得到广泛宣传。但是,作为教育家的恽代英,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却鲜为人知。恽代英一生的革命活动,与教育紧密相联。1918年夏,他在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应校长陈时的聘请,留任附中主任(即校长),并任国文、英文课教学。以后又先后到宣城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四川沪州川南师范学校、成都高师任教和讲学。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在紧张的革命活动中,他没有脱离教育阵地。他是我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的教授,又是黄埔军校主任政治教官,1927年还主持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日记》是研究郭嵩焘本人生活、思想最为丰富生动的材料,共四卷,可分为江南之旅、北京入值、巡访津沽鲁东、重返北京、辞官回湘五个阶段。《日记》内容丰富、具有浓重的学人气息,并且记载细致入微、史料性强。郭嵩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起居酬接,如对津沽防务的记述、对在京期间交往活动的记述等等,这些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3.
新闻一束     
<正>《季羡林归国日记》国内首次出版已故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所著《此心安处是吾乡:季羡林归国日记1946—1947》日前由重庆出版社推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季羡林归国日记1946-1947》记录了季羡林自德国回到祖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在北大组建东语系这一时期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的原始材料。季羡林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目前已出版的有《清华园日记》和《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此次出版的《季羡林归国日记  相似文献   

4.
<正> 丁玲早期的创作,指的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前后的作品。从发轫的《梦珂》、《莉菲女士的日记》到《自杀日记》的集成,忠实而又形象地记录了早期丁玲在苦闷、迷惘、徘徊之中奋起追求但又陷入困顿的思想流程。 “梦珂”、“莎菲”甚至“阿毛”、“阿英”是丁玲情绪、直感的物化实体,是丁玲早期自我意识的外化形象,是她思想流程中的特殊符号。如果说丁玲早期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记录了她思想发展轨迹的话,那么研究这些作品,就不能不联系她的个人经历和思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恽代英早期思想研究评介宣英从1985年恽代英诞辰90周年至1995年恽代英诞辰100周年的10年间,恽代英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新发表的学术论文有50多篇,连同《恽代英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所收的40多...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广泛搜集有关叶紫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叶紫的《日记》手稿。叶紫的《日记》,始于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止于同年六月二十六日,约四至五万字(包括少量剪报)。此前此后,叶紫写过日记没有,无材料可证。但从这《日记》中的一些话语,也可以推断叶紫的日记就只有这么一些。他在二月一日的日记中写道:“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都不嫌迟。”可见在此之前,他很可能没有写过日记。到了这年的六月二十六日,叶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老病加新病,多种疾病并发。到十月五日,病魔终于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在六月二十六日以前,他的日记是根据健康状况时辍时续的,很可能六月二十六日的日记,就是叶紫最后的日记。叶紫的《日记》,通过回忆、感想、笔记、杂记等多种形式,象“一个很好的镜子——一部摄影机”一样,真实地记录了他生命最后一程的思想和生活。《日记》的字里行间,搏动着一颗共产党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表现了一位革命作家自觉地以文学创作为武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思想风貌。它既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生活教科书,也是我们研究叶紫及其作品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现在我们将它摘选并整理出来,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7.
日记是一种饶有趣味的文体。倡导新文学运动的胡适尤其注重日记体,他称自己的留学日记为“留学时代的自传”。80多万字的留学日记,详细记录了胡适在美期间生活,交游的情形,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变化。它是考察胡适留学时代最有价值的基础材料。本文专注《胡适留学日记》对胡适影响极深的胡韦之恋。  相似文献   

8.
恽代英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提出了公民教育思想,这是恽代英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学校构建成一个民主社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个环境的种种活动中养成健全的公民,是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的鲜明特点.恽代英认为,健全的公民必须具备独立思想、独立行动、自尊、自信、适应团体生活五大素质,把为民众服务作为义务,并具有对国事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为此,恽代英提出了以“养成健全的公民”为目标的教育改造的实施方案.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记忆的意义     
于述胜 《中国教师》2008,(13):35-36
<正>两种风格的历史记忆去年暑期,读了两本个性鲜明的日记。一本是丰子恺的《教师日记》,记录着他抗战初期的流浪教学;一本是《吴宓日记》,记录了作者学习于清华学校开始直至晚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一位有头脑、有胆识、有策略的爱国外交家。 1 878~ 1 886年 ,他在奉旨出任英、法、俄三国公使期间 ,写下近 50万字的日记 ,一方面记录了他在欧洲的外交活动 ,同时也记载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曾纪泽的《出使英法俄国日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为我们探究曾纪泽的西学思想、洋务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找到了根源  相似文献   

11.
《班级日记》是“遥控班主任”的第一手材料,是班委带领班级成员搞好自主管理的重要依据。“班级日记”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然后由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班级日记内容除保留值日班长对日常生活情况的记录外逐渐转向“对违纪事件的评述”。对“良好班风的渴求与颂扬”,对“班级活动的安排与设想”,对“同学及记录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介绍评价”。对“身边同学闪光点的挖掘”,等等。有了这第一手材料便能针对班级情况,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指导。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根据《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根据《班级日记》,巧设角色,根据《班级日记》,妙用惩罚;根据《班级日记》,引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班级日记》,与家长交流,达成教育共识,等等。  相似文献   

12.
《行吟集》是一本以诗歌的方式记录的行旅日记,是一本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人文地理诗集,抒发的是作者自己的情怀和对个体生命、人类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晚清苏州文士潘钟瑞的《香禅日记》,有不少与吴昌硕的交往记录。以此日记为基础,通过与其他文献的对比,揭示了《吴昌硕年谱长编》中存在的若干需修正之处。补正内容包括吴昌硕创作《墨梅图》的精确时间、花朝日的传统习俗、郑文焯参与汪氏壶园新居饯春活动的具体日期,以及山塘与留园游览的真实年份等。这些修正不仅有助于更精确地理解吴昌硕的生平与艺术发展,而且为艺术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香禅日记》所记录的苏州下层文士的日常活动细节及其与其他文人文集、日记的相互印证,也凸显了其独特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戊戌前后是晚清知识人心灵秩序从崩溃到重建的转折期,佛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对这一时段知识人佛学兴趣的高涨、政治文化思潮与佛教思想的交涉、儒学内在调整过程中的儒佛关系均有翔实的记录。从《日记》中亦可考见:就思想的形上超越层面而言,在"哲学"学科最初构建的晚清时期,佛学与中国古代心性之学、西方哲学心理学传统结合,造就了佛学色彩浓厚的,以"心物图式"为核心的"新世界观";就思想的社会政治层面而言,春秋公羊学是今文经学的中坚,也是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日记》对知识界中流行的"三教三世"、"未来净土"等论题有较丰富的记载,由此可见,佛学对清末公羊春秋学的渗入,佛学丰富了维新派政治变革的理论内涵,强化了他们人类精神自我救赎的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霍林姆林斯基三十多年的教育日记,点滴记录了他的教育生涯,这些教育日记无不闪耀着他耕耘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给整  相似文献   

16.
“日记”一词来源于汉刘向《新序·杂事》“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后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为“日记”,现在指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写日记不仅能积累生活体验和学习心得,而且是练笔的一种好方法,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全国各中小学都有要求学生写作日记的做法。但学生从小学写到高中,日记写了上十本,而我们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们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日记在老题材、老主题、老模式上徘徊,千篇一律,一篇《新学期的打算》从小学写到高中,…  相似文献   

17.
1923年8月,恽代英来到南京,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施存统当时因病辞去委员职务后,恽代英立刻递补为正式委员,担任宣传部长。团的“二大”闭幕不久,团中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青年》。28岁的恽代英成了《中国青年》的创办人和主编,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0月20日,《中国青年》第一期出版了,他为《中国青年》写了《发刊辞》中第一句话就是“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然而他对青年抱着极大的希望,他说:“我们常听见青年界的呼喊,常看见青年界的活动。”“中国的唯一…  相似文献   

18.
教师书坊     
《非常日记》非常流行最近,一部由大学青年教师撰写的反映大学生性心理的长篇小说《非常日记》在甘肃兰州地区的高校师生中引起震动,新一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甘肃地区全面启动。《非常日记》是一部具有反思和警世意味的长篇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一位大学生陷入心理泥沼,最后走上自杀之路的过程。据悉《非常日记》在出版之前即以电脑打印稿的形式在兰州地区高校流行,其流行程度被当地媒体称为“疯狂”。华艺出版社推出《与智者聊天》本书为作者李鸣生与贾兰坡、王大珩、冯亦代三位老先生的对话实录,三老均是90岁左右的大专家…  相似文献   

19.
郭振有 《上海教育》2006,(10B):62-63
近日读了语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一位教育局长的课改日记》,很受感动。作陈进兴,福建省一个县级市南安市的教育局长。他当局长,正赶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2年8月,该市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实验。这本《课改日记》是他从2002年8月南安市进入课改实验至2005年7月期间所写的课改日记中,精选200篇汇编而成的。该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南安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三年间走过的不平常的路程,记录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也记录了作为一个教育局长,在领导这场改革中的坚强意志、探索精神、执追求和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贺葆真是桐城派晚期重要古文家贺涛之子,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的动荡与转型,他的日记所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利用《贺葆真日记》重点讨论晚期北方桐城派作家群体活动图景、徐世昌幕府与北方桐城派、贺涛的阅读与桐城文派的新变与守旧等问题。对《贺葆真日记》的研究,既可以补充刘声木的《桐城文学渊源考》记录的不足,同时又可展现晚期桐城派内部的发展情况和桐城派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