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挚 《湖南教育》2006,(6):45-46
不久前,读到贵刊文章《返璞归真话“语文”——访长沙市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马清泽》(2006年第3期),爱不释手。它沉静、执着的语文情怀,舒缓浪漫的语言吸引着我:深入浅出、谈古论今、妙趣横生的表现形式.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贴近教师的务实态度感动着我:质朴、深刻的思想,精确、深入的体察震撼着我。归结起来,全文在提倡和呼唤纯正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商榷     
尊敬的编辑:你好!我是一名语文教师,酷爱读书,喜欢研究和语文有关的一些问题。贵刊是我一见种情、相见恨晚的一份高品位期刊,凡是上面刊登的文章我都要用心研读,里面的精彩华章让我爱不释手,阅读时那种和贵刊文章作者共同的理想追求所带来的息息相通的共鸣与默契,让贵刊成了我最后的精神家园。今年第2期《教师博览》上,我欣喜地读到了于漪老师的《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一文。于漪是我十分敬重的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凡遇到她写的文章即便是只言片语我也会用心研读、品味感受一番,总有余香满口、茅塞顿开之感,得到的益处和启发让我…  相似文献   

3.
一、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写作兴趣(一)指导学生阅读优美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贴近他们生活的课外书。为此,我号召学生订阅一些适合他们阅  相似文献   

4.
王奕丹 《小学生》2010,(4):31-3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尤其是1-4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情实感。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的需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对语文普遍不感兴趣。且鉴赏能力偏低。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从产生兴趣开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学课文篇幅一般较长.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文章大意,领会文章思想,学会有关的语文知识并非易事。学生学习语文就如大海捞针,很多时候往往不得要领。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或从事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活动中的兴趣会让学生对学习变得积极起来.有学习的动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以兴趣为基础、导向的学习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中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浅见。  相似文献   

8.
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一、重视学生观察,开阔学生视野我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观察活动,并指导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节假日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的写作兴趣。二、扩大命题范围,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我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既让学生练各种体裁的文章,又让学生练紧密结合生活实  相似文献   

9.
李举亚 《考试周刊》2010,(38):38-39
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独到的理解,使阅读趣味大减,让学生烦而生厌。我们应该改变阅读旧观念,让阅读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树立快乐阅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语文,原本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但传统的教学却使我们觉得她遥远而又枯燥。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品味语文,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做出了以下的尝试:一、培养兴趣,收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1.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夹子,用于积累各种资料。每节语文课先用3分钟检查每组带资料夹的人数,按人数的多少评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加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带资料夹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2.让学生爱上资料夹。我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装饰资料夹,让它更感性,更富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呢?为此。我在实践中做了四种尝试.都很有效,这四种做法我称它为“四小招”,即:融入音乐;引入美术;进行表演;举行竞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贵刊85年9月号上登载了邓汉民同志的争鸣文章《中学生作文可以虚构吗》。很巧,前不久,我在所任两个高三毕业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笔谈,让学生争鸣。因为我觉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在所有数学参考书中,贵刊是我的第一帮手,质量好,容易接受,价格又便宜,贵刊给予我很多很多,使我的数学解题计巧更加计巧,我衷心的感谢你们,感谢贵刊的帮助.最近我想出画立方体的新画法,想让贵刊给予指点和推荐.下面我以正方体为例.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87):49-51
新课程标准完善了语文课程育人标准,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指示,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让语文教学符合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以展现语文知识的生活应用价值,同时也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下,不少教师提出了生活化教学建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尝试。文章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重点探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贵刊编辑部: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入中国成人教育附为我国成教战线上唯一的中央级综合性刊物,以其精美的装帧和高品位的内容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贵刊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第一,要扩大覆盖面,贴近基层。过去,由于刻意追求高品位文章,使刊物与广大基层同志之间存在一种距离,造成广大读者的严重流失。第二,探讨成人教育改革的理论文章,要走出就教育论教育的怪圈。增加对成教外部环境改造的探讨,以调动政府官员的积极性。第三,版面要适当向农村成教、社会办学倾斜。特别是农村成教,面广量…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最初和贵刊结缘是在1996年,那时,我还是一个乡下的学生,它一下子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到了县城上高中之后,我开始订阅这本杂志,我觉得这才真正是有品位、有价值的刊物,它让我扩大了知识面,对提高我的语文成绩很有帮助!我的家中现在还珍藏着几十本我高中时代的《中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读到贵刊文章《返璞归真话“语文”——访长沙市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马清泽》(2006年第3期),爱不释手。它沉静、执着的语文情怀,舒缓浪漫的语言吸引着我;深入浅出、谈古论今、妙趣横生的表现形式,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贴近教师的务实态度感动着我;质朴、深刻的思想,精确、深入的体察震撼着我。归结起来,全文在提倡和呼唤纯正的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就是占用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在实践中,学生花功夫最大的恐怕也是这门学科。通过十多年的语言习得和语文学习,学生应该个个是语文高手。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送给语文教学四个字——“少、慢、差、费”。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得不咽下这个刺耳的评价。有的教师认为理解很重要,于是,课堂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让学生目不暇接。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真正读书的时间被剥夺了,留下的只是对课文“躯壳”的把握。有的教师认为人文精神很重要,于是,拼命挖掘与课本有关或关系不大的人文因素,紧抓思想性不放,围绕这条“金色尾巴”不断地激情,教师在台上声泪俱下或喜形于色,而真正引起共鸣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把自己的感悟强加在学生身上,拼命让学生向自己的感悟靠近。这样的课堂,就像是一出皮影戏,老师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会用汉语思维,因而语文能力差,甚至厌学。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乐学。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关键在教师的讲课。如果教师把课上得单调刻板,枯燥无味,当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就谈不上学好这门课。为了让农村学生乐学语文,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一、激趣引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入迷”,才肯刻苦钻研。为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语文课尽力以激趣引入。如教学《小猴子下山》导入时,我先让学生看一幅图,…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甘肃 朱军营 尊敬的编辑老师: 我和我爱人都是农村老师,我爱人工作10年之后,为了理想和学业去年考了研,年龄的增大,家庭的牵挂,学业的沉重曾让她几次想放弃,但我一直在旁边支持,鼓励她。平日我爱人订了贵刊,她学的是音乐教育,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贵刊的文章中吸取精华,但她总是对自己不自信。我尝试把爱人的一篇论文拿来让编辑部老师斧正,我希望能给正处在学业巨大压力之下的她一个惊喜,真诚地表示我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周见宇 《辅导员》2011,(24):46-47
一些语文教师常用一成不变的模式来硬套教材.肢解教材:解题,扫除文字障碍,分段,归纳段意.分一、二、i段进行讲解,分A、B、C、D进行理解……这样一堂堂、一遍遍演示老套路,让学生“孤灯枯坐”般念经.由此上课“死水不澜”。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我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