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通过描写吉卜赛少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2.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相似文献   

3.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其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纯粹美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的圣洁形象,以及外丑内美的卡西莫多,成为法国小说中独一无二的灵魂丰碑。本文将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个性进行深入发掘,并对雨果的审美意识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感受与认识《巴黎圣母院》中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4.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笔者通过探寻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刻画、审视人物的特点,以揭示小说主题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6.
李疑然 《课外阅读》2012,(19):32-34
对于很多没去过巴黎的人,巴黎圣母院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书名和一个痛苦的故事,但它首先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每天吸引无数人去参观。法国作家雨果也不例外。在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序里,雨果道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若干年前,作者参观巴黎圣母院,在一座尖顶钟  相似文献   

7.
法国小说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欧洲政治动荡时期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进行复辟与反复辟的复杂斗争为创作背景。通过对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等人物的描写,读者们不仅对美与丑进行了深刻思考,而且对19世纪的法国有了深入了解。本书形象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反映了人道主义思想,使人们对美与丑的评判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探究小说的创作背景,剖析作品中的美与丑的对比并总结该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保尔·瓦莱里是20世纪的一位大诗人、大批评家,他说:"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走出了国界。"号称法国第一诗人的维克多·雨果当时在法国之外并不以诗知名,而首先是被当做一位小说家的。雨果的小说很多,例如《巴黎圣母院》《悲  相似文献   

9.
雨果:浪漫主义的领袖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法国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雨果最著名的小说。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1827年发表历史剧《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提出了系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  相似文献   

10.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1.
看过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或者同名电影的人,无不知道巴黎圣母院这个名字。它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最伟大杰作,不仅因为雨果的小说,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华丽的教堂而名扬于世。  相似文献   

12.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得力于思想和艺术的多元性。以往的评论者多数只谈到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形象是小说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却很少深入研究,作者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在《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忠实的体现和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 ,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 ,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 ,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示 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 ,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作品赏析如果不先看简介,我怀疑自己会不会随手撂下。《海上劳工》这书名太灰色了,《海上劳工》这小说太厚重了。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文坛巨擘。谁都不能忘怀《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那样的传世之作,但对《海上劳工》这一部不朽巨著,中国读者,特别是中学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5.
鲍亚明 《教学随笔》2013,(Z2):28-33,19
<正>【导语】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拉马丁说:"这是一部巨人般的作品,一块诺亚时代大洪水之前的巨石,这是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中世纪的史诗……"这就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在这部小说里,雨果用他擅长诗歌和戏剧的文笔,把四百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1):F0002-F0002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浪漫主义小说。故事围绕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三个人物展开,艺术地再现了法国400多年前的真实历史,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压迫以及人民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17.
林桂兴 《中学文科》2000,(10):10-11
维克多·雨果 (1 80 2 -1 885 ) ,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创作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他的作品中 ,渗透着善良与美好的人性必然胜利这一坚定信念。在他最优秀的作品中 ,他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长期被损害和被侮辱者表达了深切而真挚的同情 ;对强权暴政和社会丑恶显示出强烈的愤慨和无情的讽刺。所有这些 ,在他的长篇巨著《巴黎圣母院》中有着较为充分的体现。《巴黎圣母院》可以被看作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因为它艺术地反映了法国 1 5世纪末期巴黎社会生活中较为典型的图景。小说主要以两条线…  相似文献   

18.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19.
<正>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人们熟悉其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实他的诗歌与小说同样出色,诗集有《秋叶集》《惩罚集》《静观集》等。其诗歌中弥漫着的浓郁的浪漫主义气质、对生活的热爱与争取自由的人道主义精神,与诗人积极参与政治的跌宕人生,气势磅礴、富有激情的小说创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20.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其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领袖、浪漫派的灵魂,不仅因为他撰写了许多浪漫主义理论著作,指导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创作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给法国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典型的艺术范本。它具备着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一切要素,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