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七罢工纪念日哈尔滨市第69中学孙杰二月七日,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一年多的是间里,中国工人运动席卷全国,形成了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当...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为杨开慧同志所作《贺新郎》词写于一九二三年,这是我党和我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时刻.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工人运动也出现高潮,毛主席领导的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更促进革命斗争的发展,这使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极为恐慌,他们疯狂反扑,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斗争形势严峻.为了组织革命力量,促进新的高潮到来,毛主席奋不顾身奔走四方.一九二三年四月,他从湖南奔赴上海、  相似文献   

3.
过去提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形成的背景时,一般同学都容易理解为由于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是工人运动,从而掀起"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终点"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1923年"二七惨案"的发生,给中央提供了最重要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凝结于此次大罢工的二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红色资源。二七精神内蕴无比强大的革命动力、无上崇高的革命信仰、顽强斗争的革命力量、坚强果敢的革命气魄。新时代传承二七精神,是夯实革命理想信念的基石,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保障,是弘扬斗争精神的路径,是把握团结奋斗的需要,是赓续红色血脉的依托。  相似文献   

5.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革命事件。然而,有关二七惨案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被捕及失业流亡人数等,至今众说纷纭。经考证,二七惨案所造成的遇难人数是100余人,受伤人数是300余人,被捕人数为300余人,失业流亡人数有4 000多人。澄清这些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有助于认识二七惨案后中共的救济任务,有助于理解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何以从高潮走向消沉及二七惨案与打倒军阀之间的历史因缘。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130页:“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工人的人数猛增,因巴黎公社失败一度处于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罢工运动的次数增多,规模也扩大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大罢工。”这段话讲的是欧洲各国工运,“其中”举的例子是美国工人大罢工,有将美国说成是欧洲国家之意,故欠严谨。不知可否将“欧洲”改成“欧美”?“欧洲”还是“欧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桥中学@朱德平$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中学@熊烈$四川省泸县二中@聂华焱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导读》2023,(Z1):12-13
<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诞生,真理的火种给予无数革命者百折不挠的力量。风云激荡百年,北京留下了众多见证历史的红色地标,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历史的脉搏,感知时代发展的脚步。从北京西直门附近向西南方向出发,仅半个多小时即可抵达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历史上,长辛店是北京的西南门户,这里设有离北京城最近的驿站。走进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在展厅中央有反映长辛店“二七”大罢工的巨幅油画,在其右侧墙壁上是毛泽东的一句话:“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 1923年,长辛店成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从这里开始,长辛店被誉为“北方的红星”。  相似文献   

8.
1923年2月,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斗争。“它为中国职工运动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为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这次罢工和以前的罢工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新特点:它不仅是争工资、争时间的斗争,而是要求成立自己的组织——总工会,争自由、争人权的斗争。它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  相似文献   

9.
邓中夏(1894——1933)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他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在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的影响下,热心于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共一大之前,他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他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在党的二大、三大会议上被当选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在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中,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是从事工人运动,曾参加和领导了长辛店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五卅反帝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等。在领导革命斗争中,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的国情,总结斗争的经验,写下了许多著作,探索中国革命的理论。本文主要就邓中夏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贡献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0.
19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滦五矿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规模最大的罢工。通过对罢工相关的档案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力图全面掌握北洋政府、群众、军阀、资本家、学生、工人等社会各界不同舆论态势。在罢工过程中,爱国知识分子、工人团体等以报刊、传单、布告等为主要社会舆论阵地,对罢工进行系统、深入的宣传报道和评析,籍此激发和弘扬矿工的抗争精神,也折射出早期工人运动意识和革命基因等的觉醒迹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滦五矿大罢工作为映射社会各界舆论形态的大事件,首次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发展,并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觉醒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核心能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和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等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试析1922年开滦五矿同盟罢工失败的主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2年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最主要的一次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深入总结这次罢工失败的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对全面认识这次罢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罢工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系统论述,并指出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应是全面考察这次罢工失败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安源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从事工人运动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举办工人学校,传播马列主义,把广大工人团结组织起来,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安源工人学校对推动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揭开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新的一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工人阶级,从五四时代的六三运动起,就以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到了自己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後,更有坚强集中的领导,更有整个一贯的计划,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六个月後就演成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一直发展到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二七大屠杀,悲壮地流出了我们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鲜血,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走进世界无产阶级的组织里,应该领导而且能够领导以後中国的革命了。  相似文献   

14.
本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的背景。首先,苏俄政策的转变是其外部因素;其次,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威胁吴佩孚的统治,是其政治因素;最后,京汉铁路大罢工损害了吴佩孚的经济利益,是其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22年9月,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了震惊全国的大罢工,经过5天艰苦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1923年,由于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全国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此时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刘少奇同志领导下;不仅旗帜未倒,反而更加轰轰烈烈,被人称为小莫斯科,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工运典范。安源妇女职业班就是这时产生的。安源妇女职业班始建于1924年春季。招生34名(后增至38名)。初办时设在安源路矿-人俱乐部工人学校第一校,后因第一校房屋狭隘,不能有所发展,至第二学期起迁移到第三校上课。安源路矿工人…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陇海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为“反虐待”、“争人格”、“光国体”,举行了轰轰烈烈的首次全路大罢工,经过十天的激烈斗争,终于获得了圆满的胜利。这是我党初创时期领导的一次规模较大的罢工斗争。它不仅推动了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也标志着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的到来。对于这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人运动,过去有关的党史、现代史论著里都很少提及。本文拟就此次罢工斗争的经过及其意义,略述浅见,请史学界的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苏俄政府在华策略经历了一个从联合吴佩孚到促使吴与孙中山联合再到联合孙中山的过程。这种策略客观上促进了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标志的中国北方工人运动发展的高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政治形势的判断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18.
山海关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首次工运高潮中取得胜利的一次重要运动。此次罢工的成功有赖于以王尽美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准确的斗争策略。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档案资料,分析总结了王尽美等领导人在整个罢工过程中的四大策略,即:借直奉战争之机,壮大组织力量;因势利导,同恶势力作斗争;抓住工人心理,调动工人情绪;与工人团结一致,进行流血斗争。罢工的胜利,为工人争取了权益,同时也为后来开滦五矿工人同盟大罢工等运动的开展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19.
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18——1923年)英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在战后年代中由于受到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力影响而越来越强大.1918年英国约有120万人参加罢工(几乎比1913年多一倍).1919-1921年总共有650万工人参加罢工,而在这些年代中总共有1亿5千万个工作日化在罢工上.工人不仅要求缩短工作日和提高工资,而且要求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建立工人对生产的监督.英国工人为保卫苏维埃俄国而进行的斗争和它们的根本利益是相符合的.1920年,英国展开了全民运动,反对统治集团企图直接在军事上援助在同苏维埃共和国作斗争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线索怎样找?     
职高《语文》第一册(国家教委推荐教材,人教社1991年9月版)第三课《我的母亲》的“自读提示”、“单元小结”、“练习”等里,关于该文的记叙线索“多元化”提法欠妥。摘要如下: “本文按照时间为顺序”(见28页第二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文中六次提到,可说是贯穿全文。”(见28页第七行);“《我的母亲》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见54页倒第七行);“自读《我的母亲》全文之后,理出本文记叙时间顺序,找出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见55页第四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第41页:“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