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创新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个阶段是邓小平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第三个阶段是江泽民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个阶段是胡锦涛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要想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文本研读与把握精髓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理论灌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式。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下,加强灌输理论的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对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又相辅相成。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又指导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切实把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新视角,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权威的中共党史教科书都从"史"的角度归纳过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然而从"论"的视角阐释抗日战争推动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对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对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点和立场,又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推进,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解放每一个人并使其自由全面发展的革命学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这一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四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畏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应用,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再者是能够形成具有中国化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提升理论的水平。研究中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的经验加以总结,明确在建设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引导的重要性,也积极总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点经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可以划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第二波发生于1935年遵义会议至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波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波"浪潮,既源自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问题的倒逼,也受到19世纪中后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本土化浪潮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理论创新的标准与重大创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重大理论创新的标准需要考虑:1.该理论的问题背景和实践背景;2.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标志着战略思想和深层理念的变化;3.属于重大的理论问题,具有理论母体的地位或意义;4.按照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解读,其"异端"特征显而易见.从这样四条衡量标准出发,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最显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历史和社会主义现实等诸多领域,关涉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作为一门显学,引起学界广泛重视和热烈讨论,但我国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中对许多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并未取得共识,有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即: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界定和把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和根本经验;关于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两个30年"的关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性;关于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3.
秦宣 《教学与研究》2007,3(8):13-19
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高度关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实际、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这三大要素.只有同时准确把握好这三大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和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即它所指称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指相结合这个对象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过程。只有在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上,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提出依据,研究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转变及文献中停止“中国化”的提法而代之以“具体化”的原委,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寻找适合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并将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升为理论,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独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调查分析中国实际、提出初步的行动方案、引导和动员群众参与、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纲领策略、深化群众实践、调整政策策略、提炼创新理论等基本环节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来的首要的最基本的经验,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以中国革命的需要为历史前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正确指导,具体表现为:依据彻底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贯彻为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