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被瑞典文学院认为"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她的作品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思考、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揭示与批判,以及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探询与追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生态学的方法,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底层写作"特别是其典型代表"打工诗歌"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有研究价值。文本试图对当下批评界对"底层写作"特别是"打工诗歌"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与评介,总结"打工诗歌"研究现状及"打工诗歌"的创作特征,确认"打工诗歌"在当代文学中所处的文学地位与彰显出来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徐志摩更多地关注诗歌的宗教感化功能与思想启迪作用;朱湘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特征论看,新月派诗论家们的论述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诗歌与其他非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二是诗歌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内部的本质特征。诗歌本质论显示出新月派诗论家面对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双重挑战的基本文化立场,其理论取向总体上贯穿在由王国维开启的审美现代性诗学价值坐标系统当中。后人所谓新月诗派历史身份的模糊与离弃现实等负面效应,其实可以由此找到最初的理论根由。  相似文献   

4.
朦胧诗作为新时期文学中第一只报春的燕子,其所继承和开启的现代精神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某种经典和范式效应。诗歌的实验潮流悄悄地诞生和崛起,形成了被人们称为"第三代"或"新生代"的诗歌新潮,实现了对朦胧诗的又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5.
简评钟嵘《诗品》的滋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的“滋味论”体现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也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  相似文献   

6.
王世贞歌咏武当的诗歌有120余首。他的武当诗歌取材博瞻,遍咏名山;大胆批判,思想深邃;尽展才思,诗艺独步;诸体皆备,各臻其妙,极大地提升了武当诗歌的创作水平和在全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为武当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王世贞是名副其实的武当诗歌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它强调通过不同寻常的写作技巧,使熟悉的图像或语言变得陌生。陌生化的目的是激发读者的思维,延长文字的审美,创造独特的意境。通常而言,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上,使文学充满活力。由此可见,诗歌就是一种典型的陌生化文学。诗歌常不拘泥于形式,用简短的几行字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极高的自由度,这也是为什么陌生化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段。因此,诗歌翻译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原文通过陌生化翻译成目的语。陌生化能否被传达,将直接影响到译诗的质量和意境。该文选取中国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结合陌生化手法和诗歌翻译,分析陌生化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陌生化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译者的再创造过程,充分体现了翻译所带来的新颖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次访谈围绕我们应当如何从事诗歌批评与研究而展开。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学科资深教授邹建军结合自己从事诗歌批评与诗歌研究的经验,畅谈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诗歌研究、如何进行具体的诗歌文本研究、如何形成独特的诗歌批评风格、如何在诗歌批评上做出自己的创新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最后邹教授指出了从事诗歌批评,关键在于认识到从事诗歌批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先锋性困苦是现代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先锋性自身特性,先锋性叛逆传统又受传统制约、批判现实又被现实压抑、抗拒偏见又逃不出偏见、超越庸常又难以实现真正个体存在,这种种围困和两难处境,决定现代主义诗歌先锋性困苦成为必然,且注定没有退却的余地。分析、思考这种困苦动因,对历史和当下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润华的创作强调东南亚文学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以构建“南洋话语”为旨归,诗歌中所书写的热带雨林渲染出丰富的热带色彩。在诗歌中,王润华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和态度,批判现代科技对自然的祛寐及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呼吁人类重视保护自然生态,重新体会自然之美。王润华的诗歌可以视为绿色写作,对文学界生态文艺创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死去"和"活着",时或被世人所关注.或者说,时或被"文学圈"所关注.2006年10月24日,诗人叶匡政发表"文学死了"的宏文,一时争鸣蜂起,别称为是当年"十大诗歌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彝族诗人倮伍拉且创作了不少富有生态意识、艺术韵味悠长的生态诗歌。他深受彝族传统文化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顽固立场,摆正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合适位置。他的生态诗歌还非常善于描绘万物一体的灵性境界,展示了对于大凉山鲜明的地方归属感,对现代文明展开了严厉的生态批判。尤其值得肯定是,他能够从更宏观的生态视角来理解生命的永恒节律,感悟生死循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他的生态诗歌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柯尔律治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但长期为人忽视。探究柯尔律治诗歌批评中的几个有价值的文学命题:诗人与磁石、假托真实感、快感,有助于重新审视柯尔律治对后世文学批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所以自9 3年诗歌鉴赏出现在高中考题中以来就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关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的书写是于坚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贯穿其创作的始终。诗人在诗歌中展示生态被破坏的严重现实,探索产生问题的根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于坚用诗歌为自然与神性建立庙宇,指引人们寻找存在的依托和诗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新潮》在其存在期间 ,一方面与《新青年》等紧密配合 ,对传统的封建文学以及新文学反对派展开了激烈批判 ;另一方面对文学观念、语言形式等进行深入探讨 ,在创作上积极实践 ,出现了一大批“有所为”的小说和诗歌 ,从而丰富和扩展了五四新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小海既是诗人,又是诗歌评论家;他既有诗歌创作经验,又有诗学理论素养。作为评论家的小海,其诗歌批评别具一格,能将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从语言、节奏、情趣等角度切入探讨诗歌的内部规律,将批评对象纳入文学史的坐标予以考察,并通过与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进行多维比较,把握所评对象的特点及价值意义。在评论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套用相关理论分析作品,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化用相关理论,运用形象化的语言阐明抽象的学理问题,加之与所批评的诗人多有交往,知人论世,因此他的诗歌批评显得既有趣味又有诗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因整个社会的急剧“转型”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理性启蒙为核心动力的文学话语开始逐渐被以欲望叙事为旨趣的文学话语所侵蚀和替换。作为时代敏感神经的诗歌,感知、承受并见证了这一当代社会的精神震荡与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  相似文献   

19.
埃弗兰·克里斯塔尔在《想想,冷静地……》一文中,对弗朗哥·莫雷蒂在《世界文学猜想》和《文学屠场》中的三个观点进行了反驳。克里斯塔尔认为莫雷蒂已修正的三维观中,西方的形式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对莫雷蒂仍没有破除的西方中心观展开了批判。克里斯塔尔的依据是西班牙语美洲诗歌,诗歌和小说本属于不同的范畴,所以他是将问题转换为了文体范围内的中心论,且以诗歌个例反驳莫雷蒂对于世界文学的整体设计也是不妥的。克里斯塔尔同时认为文学与经济之间并不总是平行发展的,笔者认为,他和莫雷蒂对文学与经济的看法都是相对粗糙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以其丰富的意象、简短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材上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部分。教师能否将诗歌的意义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就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探究如何提高诗歌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表达形式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