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红花"现象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它是教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调动幼儿积极性、教师正确引导幼儿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对"小红花"现象的认识不足、教师对"小红花"的使用缺乏针对性和多向性等问题,也发现教师不能及时发挥出"小红花"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的教育效果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切实有效地对"小红花"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会议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三块贴满小红花的评议展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年前幼儿园组织的一个“幼评师”活动——送你一朵小红花。经园长室商议,每位幼儿分发两朵小红花,让幼儿自选最喜欢的两位教师,以各位教师最终获得的小红花数量来评议幼儿对教师的喜爱度和满意度。每当我们路过评议展板,看到朵朵鲜艳的小红花盛放,似乎听见它们正在诉说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3.
周洁 《考试周刊》2013,(65):176-177
"小红花"现象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幼儿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本文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的"小红花"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教师对"小红花"现象的认识及如何发挥"小红花"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评选小红花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项奖励制度,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幼儿的学前教育,目的在于肯定、激励幼儿向善学习,强化幼儿正面行为,是幼儿各方面积极成长与进步的直观体现。小红花在幼儿园实践中,短期确实会使幼儿变得积极向上。然而,研究者在幼儿园实践过程中发现过度依赖小红花的奖励模式,对幼儿长期发展来说也具有很多不良影响。通过剖析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利与弊,在肯定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幼儿教育过程中不能"滥用"小红花,避免约束幼儿的求知、探索欲望。同时,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德智体全面成长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小红花作为教师平时教育孩子使用的一种辅助教育材料,对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小红花对于家长和幼儿来说有着极大的魅力。从某些角度来看,它的确也是幼儿积极进取的一个动力。但不少家长把小红花看得太重,赋予小红花过高的价值,有时候甚至以有没有得到小红花为依据判断孩子在园表现的好坏。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询问自己的孩子:“今天怎么没有奖到小红花,是不是表现不好?”“哟!今天奖到小红花啦,我们家宝宝真棒,要奖励!”殊不知,久而久之这样的态度便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虚荣心理,甚至变成了在幼儿园内外一种不良的现象。如有…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为了鼓励小朋友积极上进,每星期都要给在园表现好的幼儿发一朵小红花,但有些家长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有些拿到小红花的幼儿的家长对此无动于衷,使幼儿深感失望,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而有些拿不到小红花幼儿的家长不是帮助幼儿找出  相似文献   

7.
红花新用     
在幼儿园中,教师发小红花往往从自己的评价标准出发,给那些自己眼中的“好孩子”。少数幼儿得到了表扬和鼓励,对其他幼儿并不公平。我想,如果让孩子通过一种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肯定自己的行为,自己给自己发小红花,或许能更好地发挥小红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评小红花,目的是赞扬、肯定幼儿的优点和进步,鼓励、鞭策幼儿改正缺点、积极进取。然而,评的次数多了,幼儿便表现出诸多的心态,需要教师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得集     
预支小红花云南省姚安县幼儿园王会琼幼儿园中那些表现好的孩子,时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小红花。然而,那些努力克制自己却又难免不犯错的孩子总也得不到小红花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小红花望而却步了。为此,我做了“预支小红花”的尝试,即在提出要求前给幼儿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如果幼儿达到老师的要求,即获得一朵小红花;如果幼儿达不到要求或有违反纪律等行为,小红花便会被收回来,直到其改正或完成要求后,再重新发给他。这样,好孩子自不用说会更努力,那些总也要犯点小错的孩子也在为获得红花努力着,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初衷是用红花奖励幼儿拾金不昧的行为,引导幼儿养成利他精神和诚实的品质,但是琪琪为了得到小红花反而做出不诚实的事。是琪琪真的不诚实吗?仔细分析则不然。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即幼儿道德发展特点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幼儿道德发展是受认识水平制约的,即儿童只有...  相似文献   

11.
分类奖红花     
幼儿园里,每天接孩子的那段时间,听到家长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天表现好吗?有没有得到小红花?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得到小红花的幼儿得意洋洋,家长也一脸的灿烂;没得到小红花的幼儿耷拉着脑袋,家长则是一脸沮丧。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在案例中,教师不仅没有察觉俊俊的沮丧情绪并给予引导,反而心中窃喜,借着他的实验结果引出知识点。其实,俊俊此刻最需要的不是小红花,而是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为了便于记住幼儿的名字,我在新生入园前,用彩色蜡光纸剪一些小花,分别写上幼儿的名字,贴在幼儿的座位上;又用皱纸为每个幼儿做了一朵小红花。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我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领到相应的座位上,我则在小红花上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常用的评比方式之一是在评比栏里贴小红花。由于教师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有的孩子虽然某些方面表现不错,但也常因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失去得到小红花的机会。这样,评比栏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总是横向比较孩子的发展,那对能力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同样,仅仅纵向考查孩子的进步,那对一向表现较好却又没有明显进步的幼儿也不公平。 我们班的幼儿对故事《七色花》  相似文献   

15.
马炳霞 《学前教育》2011,(12):27-27
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我们不仅要看重其评价作用,更要注重其带来的激励效果。从评价主体上说,对幼儿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从评价指标上说,对幼儿的评价包括横向评价(即幼儿之间的对比)和纵向评价(即幼儿的当前状况与以往状况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幼儿园开展“评小红花”等活动,有它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表现存: 第一,能起到强化、激励的作用。奖励与批评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评红”是诸多奖励方法中的一种。而且,教师将幼儿喜爱的具体符号(红花、红五星、小红旗、  相似文献   

17.
由家长对小红花的态度引发的思考邱向琴钱荷花小红花在人们(尤其是家长)心中的地位究竟如何,笔者对本园的大(四)班的4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A、B两部分。A部分主要是家长对自己子女获得小红花数所持的态度,B部分主要是家长对采用小红花这种奖励方...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周都评选“好孩子”,对幼儿一周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生活、学习、社交习惯等方面均表现不错的孩子,被评为“好孩子”,奖励小红花。孩子们都渴望被评为“好孩子”,可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方面表现不够好而得不到小红花。亮亮已经几周没得到小红花了,他撅着嘴巴,看上去满不在乎,可眼光始终不愿离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红花。第二天,亮亮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说,亮亮在家发脾气,说他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总说他表现不够好。听了亮亮妈妈的话,我想了好多。我们本意是通过小红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却没想到孩子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为不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俺家的"小皇帝"上幼儿团了,3岁的毛小子终于蹯入"社会"了。记得未上幼儿园之前他总是吵着嚷着说自己长大要上幼儿团,看他对幼儿团的幢憬,就好像高中生要去上大学那样。小家伙入园前几天热情很高,不过很快便对幼儿固有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有一天放学我去接他,看他的小额头上没有小红花,就问他:"今天没有小红花吗?"他嘟着小嘴说:"没有!"我心想可能老师都没有贴。就在这时,看见别的小朋友贴着小红花走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了解幼儿自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些特点确定恰当的培养方法。一、幼儿的自我教育主要是情感性质、模仿性质很长时期人们认为幼儿不可能有什么自我教育,其实并不是这样,幼儿已经懂得自己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是勇敢的孩子,还是胆小的孩子,这就是萌芽状态的自我认识。幼儿盼望自己成为好孩子,极其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奖给的小红花,这就是自我要求;幼儿也会想方设法去夺得小红花,也就是自我践行;幼儿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这就是能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