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国、冰城、车方小巴黎……提起哈尔滨这座城市,“冰雪天地”、浪漫的欧陆风情、中国重工业和军工基地、美味的哈尔滨红肠和沙锅等直观印象自然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真是美不胜收、不一而足。事实上,每一个来过哈尔滨甚至生活在这里的人却会对这座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能够再找到如哈尔滨这样一座宛如建筑博物馆般的城市了。哈尔滨是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但一个城市的个性并不与她脸上风霜的多少成正比。1896年,李鸿章把中东铁路的修营权给了俄国人,俄国人给了我们一个哈尔滨。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时,作为中东铁路枢纽和管理中心的哈尔滨,基本形成了一个成为现代"城市"的市区。1914年《英俄协定》签署后,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几万侨民汇聚到哈尔滨,哈尔滨一时成为列强盘踞的国际城市。历史的疼痛已经远去,但历史给哈尔滨留下的建筑记忆依然清晰。  相似文献   

3.
孤城记     
一、孤城暮色暮色四合,风又起,一座城被黑暗覆盖了。这是一座失去记忆的城市,她忘记了她的历史和当下,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再没有人会来到这里——她像一座古堡一样孤独。不过,这一切总有一天会改变——当月光在某一天带领一个人来寻找这座城市失去的记忆时,  相似文献   

4.
brily 《中文自修》2004,(2):38-39
夜里刚刚下过一场雪。早上起来/脚印多像一串串诗行!/杂乱,但是最终朝着一个方向/一年将尽;还有十一月份的阳光我过去没有到过哈尔滨,在我的想像中,哈尔滨是一座有着异国情调的北方城市,她的气质是沉静的,她的建筑是多元的,她的食物最有名的是哈尔滨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她的男人刚健女人漂亮。她的河流是这座城市的脖子上一条闪光的项链。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曾在上海生活过十二年的普通中学生,正在用笔书写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或许每个人对于这座城市最初的认识,都是从绚丽的霓虹灯开始的。是啊,她真像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谜,人们往往只注意她那炫目的外表,可她真实的性情却被掩藏了起来,只有与她亲密接触过的人,才会发现她那富丽堂皇的外表下也有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处名山像她一样,其归属地引起那么多的争议,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她一样,其命名引起那么多的质疑。这座名山即黄山,这座城市叫黄山市。黄山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被誉为中国旅游业的"旗帜"、风景名胜区的"标杆"、世界遗产保护的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一座风光旖旎,充满欧陆风情,独具冰雪特色的"东方小巴黎";一座懂得用啤酒表达心情,用冰雪塑造性格,用音乐装点生活,用重工承载雄心的城市。从古老的中央大街到美轮美奂的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堪称"万国建筑"的一个经典,一幢幢或奢华或质朴的欧陆建筑仿佛一个个凝固的音符:唯美、动人。欧洲中世纪的典雅与浪漫,中国古典主义的精装与厚重,后现代艺术的夸张与豪放,将这座"东方小巴黎"的神奇魅力展露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哈尔滨城市精神的演进离不开特定的经济基础、文脉传承、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其基本内涵包括勇毅勤笃、开放包容、浪漫时尚、人文至尊。弘扬哈尔滨城市精神有助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和加速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新世纪初春的晨曦里,在哈尔滨市980万人民平凡的生活中,悄然出现了一座城市大学——哈尔滨学院。原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大学和哈尔滨教育学院、哈尔滨成人教育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成立了哈尔滨学院。一所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诞生了,一座城市的世纪心愿了却了。转眼,八载岁月轮回更迭,一座学习气息浓郁、学术气氛浓厚、务实气派浓重、  相似文献   

10.
东方小巴黎     
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一座尽人皆知的美丽城市,它被人们誉为"天鹅项下的一颗明珠"、"东方小巴黎"。圆顶的俄罗斯大教堂,华丽的"马迭尔"餐厅,典雅的日本民宅,精美的民族建筑,装扮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夏天,迷人的太阳岛曾使多少人留连忘返。那绿草如茵的岸边,是孩子们的乐园,高大整齐的树枝繁  相似文献   

11.
最美在谷底     
一天,一位久别的朋友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一见面就向我抱怨。"真是倒霉透顶了,我想找一份工作,可是比登天还难,我跑遍了这座城市,结果是到处碰壁。"她对我说。"不要丧失信心。"我对她说。"怎么能呢?我的生活陷入了最低谷,看不到一点儿希望。"于是,我向她说起了我的故事。我在生活中也曾一度陷入绝望,我甚至祈求过上帝带我离开这个世界。每天早上起  相似文献   

12.
金色温暖调     
莫桑朵打扫完家里的最后一个房间后已经是暮色四合了,透过新家的窗户,莫桑朵看见了窗外的高楼大厦。她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座城市,在她看来,这座钢筋混凝土合成的城市远远比不上那些被麦田包围着的农村。她突然很想念自己住存乡下的妈妈了,但是她却从来不敢在爸爸面前提起。  相似文献   

13.
赛安地 《大学生》2016,(Z1):140-141
当我踏上一座城市的土地,我总是想要感受这个城市的脉搏,触摸她的沧桑。她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是什么造就了今日她这样的个性?如今的外表下,隐藏着过去怎样的生活画卷?我的这些问题,都由她的博物馆来解答。我热爱旅行,也热爱博物馆。每到一座城市,我都会去逛一逛她最具特色的博物馆。博物馆会揭开这座城市掩盖往昔景象的面纱,让人看到她尘封的过去。这个时候,这座城市在我眼中才更加迷人。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台湾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陆的一名小学生,我叫谭荷玉笛,家在美丽的长沙。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长沙又叫星城,是湖南省省会,她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有橘子洲、岳麓山、爱晚亭、天心阁、第一师范学校等名  相似文献   

15.
在朱文颖的小说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上海与苏州这两个空间意象,这与她生于上海长于苏州的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两座城市在她的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朱文颖作为城市的"出走者",用向内的目光审视着上海:无论是旧上海的繁华,商品化大潮带给上海的冲击,还是当代上海白领的生活新常态,都带着作者对社会复杂性的包容与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现代城市,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达到城市建设较高的近代化水平,形成哈尔滨建筑的美丽风格和独特文脉,当时的哈尔滨堪称一座汇展人类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哈尔滨城市建筑作为近代哈尔滨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城市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不仅是小说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读者在阅读故事时感知和体验文化的重要审美对象。本文结合人类学及叙事学理论,从城市书写的视角分析了赛珍珠作品《分家》中上海与纽约两个主要城市的书写方式与意象呈现。上海与纽约分别是中国与美国的港口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往来与交流。赛珍珠从主人公王源的视角客观呈现出当时上海与纽约的发展状况,她对这两座城市的描述各有侧重,突出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张翔 《高中生》2012,(34):23
我有一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我这个同学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成绩很好,还跳过级。就在大家都期望她考上清华、北大而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报考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她的分数远远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她却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都忍不住骂  相似文献   

19.
阿翠     
我们全家外出旅游一回来,邻居就给了我一个沉甸甸的蛇皮袋,说是一个农村中年妇女留下的,托他一定要把它交给我们。是她,一定是她回来过!她是老乡阿翠。阿翠闯入我们的生活还是6年前。阿翠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建筑工地帮人看管杂物。由于老板拖欠了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她便  相似文献   

20.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