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确定介宾补语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细致的描写分析,并从结构类型、述语的词性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总结。《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对象、工具、时间、施事、原因等六种语义,且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V/A+C、V+O+C、V+C+O。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论语》中“於/于”及其变体的用例进行穷尽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成7大类,以期提供客观详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3.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通过对《搜神记》“有”字句的语义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有”字句的特点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写、分析这些动补结构的形式内容、语法功能及语义指向;同时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与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动相补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通过对《搜神记》“有”字句的语用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有”字句的特点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通过对《搜神记》"有"字句的语用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有"字句的特点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共二十卷。语言学界对此书的研究多集中于复音词和虚词,对于"死亡"义词语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展开对这类词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民间俗信中, “被发”是驱除鬼怪的常见方式,这是一种起源很早、流传很广的巫术形式.从其根源来看,古人对头发的崇信以及对“被发”装束的异化是形成“被发”驱鬼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故事类型。《搜神记》中的"动物报恩"故事直接来源于佛经"动物报恩"故事,又接受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改造。它的产生受到佛教观念、本土朴素道德标准和传统财富、爵位观念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剑国先生认为干宝作《搜神记》在曹毗《杜兰香传》前,必不能取《杜兰香传》入书.故其《新辑搜神记》一书中删掉了“杜兰香条”.但通过深入考察曹毗、干宝的生卒年及作品成书时间发现,二者写作时间接近,再结合干宝《搜神记》著录方法来看,亦有抄录曹毗《杜兰香传》之可能;从之后的各种类书中所引《杜兰香传》篇名之不同来分析,似乎也不能断定诸类书未曾引干宝《搜神记》;西王母形象至东晋初已演化为道教女仙,与《杜兰香传》主题吻合.  相似文献   

11.
《搜神记》作为唐前非“有意为”小说的杰出代表.它的成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史传文学作为我国成熟较早的叙事文学,不仅与古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古小说的产生、发展、壮大有深刻影响,也同样对《搜神记》在叙事手法与题材内容上起到不容忽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搜神后记》是南北朝时南朝的一部记述异域洞窟、鬼神灵异、精怪变化故事的志怪小说,多为晋宋年间的奇闻异事,故事题材多样,情节内容较为完整,具有一定文学和史料价值。其中以《桃花源》为代表的小说所描写的洞窟异境,勾勒出洞窟内部的奇异图景,丰富了志怪小说的洞窟模式,反映了历代文人士子对理想世界的追寻,极富艺术特色与人文意义,对后代小说发展具有一定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搜神记·女化蚕》将一位“背信弃义”的女子如何化身为蚕,生生世世遭受蜕皮之苦、吐丝之累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作为“蚕神”的原型,故事的女主人公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线,其形象以及命运背后可能已非全然一种纯粹的原始意象,有必要从历史文化、社会演进、风俗价值观等的视野背景下重新观照《搜神记·女化蚕》背后潜藏的诸多复杂的时代价值观演进的痕迹和意蕴。  相似文献   

15.
"所"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其中最常见的用法是其作为助词与其他词相结合构成比较固定的"所"字结构。"所"字结构的使用是一种普遍现象,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它,对我们阅读古籍、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及进行文言文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以《墨子》为例分析,"所"字结构有三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结合关系,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的结合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另外,除了三种主要的类型之外,还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16.
细读苏东坡那八十来字的《记承天寺夜游》,我顿生疑惑:一是起首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具体得近乎哕唆,依我之见,此句只需一个“夜”字即可.但古人一向强调炼字,问题似乎没这么简单:二是收束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是自嘲语.还是悟道语?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一面咬文嚼字,一面广搜博求.终于认定“闲”字是理解本篇文字之锁钥,下面是我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27-129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书,这部书共有126个"玉"部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以"玉"为载体的文化贯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们的行为规范。从《说文解字》"玉"部字解释的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人名中反映的玉文化及其文化的演变。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比找出这些字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词义从古到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诗中的第一首,也是王维诸多山水诗中的佳构。诗人夜深访友,凭栏远眺,月夜静谧,一如诗人的心情。无独有偶,百年之后的宋代文学家苏轼携友赏月,有感于月夜的静美,内心澄明而作《记承天寺夜游》,与王维的《鸟鸣涧》可谓同表心迹,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9.
王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20-22,26
通过对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摩西五经》的解读,可以得出犹太教的上帝是一位"人格神",进而梳理出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主要表现出意志性、父性、信实性、情感性等属性。上帝无上的神性是犹太教信仰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上帝作为"人格神"则为沟通并保持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以及通过效仿上帝以成为"义人"提供了可能。犹太教"人格神"上帝对犹太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琴"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试以《西厢记》、《玉簪记》、《琴心记》为例,从人物环境构造、结构情节和主题建构方面探析"琴"意象在才子佳人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