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碑》和P.3720文献,保存了多通晚唐时期僧官的授予告身和敕牒文书,学界对这些文书的研究,多关注于文书内容,而对文书的本身格式及相关行政运作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考证出P.3720所存"黄牒"文书可能是发日敕类型的敕牒而非告身,同时通过敕牒和敕授告身的文书运作一般程序,复原出唐中央授予沙州僧官敕牒和洪告身的行政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宋代文献中,较多地记载了有关功德寺观的情况。功德寺观是指私人建造、专为本家或本家先人作功德、求神庇祐的寺观。它主要表现为建于本家坟地的寺观,也表现为建于他处的香火(香灯)寺等。功德寺观的广泛存在是社会史和宗教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本文拟就此作些粗浅探讨.一、何人家得建功德寺院在宋代,佛教的功德寺院远比道教的功德宫观要多,有关记载也比功德宫观要完备,我们的讨论就先从佛教的功德寺院入手。据宋僧志磐记,功德寺院见诸官方文书,始于唐代.唐睿宗景云二年,“敕贵妃、公主家始建功德院”。代宗大历二年,“诏辅相大臣始建功德院”.这两则关于较早的功德寺院的  相似文献   

3.
黄正建 《家教指南》2022,(5):136-142
唐代法典律令格式中的格有两类,一类是诏敕编辑类,一类是非诏敕编辑类,后者是一种带有条件或标准意义的规则规格。敦煌经济文书中出现了三种“格”的用例:第一种相当于“法”;第二种写有制作颁发日期,是有司按期制定的规则规格,与选格、举格、勋格等属一类;第三种虽写有尚书省二十四司名称,但可能也是有司制定的规则规格,属于留司格。这三种用例的格似乎均非“诏敕编辑类”性质的格。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15-117
宋代科举冒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扰乱了宋代的科举秩序,并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侵犯了被冒贯地区应举士子的利益。通过对宋代科举冒贯的地区解额不均、发解无定日和牒试解额较宽等原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宋代科举冒贯的情状。  相似文献   

5.
历代学者对诗与禅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宋代诗学受禅宗影响出现以禅入诗、以禅参诗、以禅论诗、以禅喻诗等观念。禅宗有“顿悟”、“渐悟”之分,宋代诗学相应出现“妙悟”、“熟参”观点;禅宗发展过程中出现“顿渐在机”观念,受其影响诗学中也有“活法”观念。禅宗“顿渐”观念对宋代诗学影响深远,本文对于宋代诗学中悟、参理论与禅宗的渊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量敦煌五代牒状写本的发现为重新定位五代书法的桥梁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从中可以看到五代对唐代书法的取舍与传承,尤其明显的是"颜柳"两大家书法在五代的接受与影响。五代书法有其自身的美学追求,萧散高远成为乱世之最高审美理想,这一美学理想在敦煌五代牒状写本中得到了更多的证实。而敦煌五代牒状写本多种多样的章法形制对宋代尺牍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唐代的外向书风到宋代的内向经营,五代书法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宋代民族问题的错综复杂使得政府立有严厉的书禁法。宋代书禁法以皇帝的诏敕为法律形式,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两宋逐渐走向完备。然而,宋代书禁法的实效却不甚理想,其留给后人的启示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8.
"申明"是宋代一种新兴的法律形式.从时间来看,申明作为法律形式始于神宗熙宁年间.就类型而言,主要有申明刑统、随敕申明和申明指挥三种.南宋法书<庆元条法事类>保留了大量随敕申明,而申明刑统与申明指挥史料保存较少,这为研究此二种申明带来了困难.宋代申明不能简单等同于法律解释,而是依不同类型有不同内容.  相似文献   

9.
宋代始有官窑烧制瓷器,由此,宋代瓷器生产形成了官窑与民窑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两种不同风格的瓷器,实则是宋代雅、俗文化的折射。以“定、汝、钧、官”为代表的官窑瓷器,装饰风格主要追求釉色的变化,其思想实则反映了宋代文人“道法自然”的审美标准;其器形追求秀美小巧,兼实用和欣赏两用,尤其是清供器、茶器、陈设器的大量出现,表明了宋代休闲雅文化中“玩物适情”的审美要求。而民窑器则更具有宋人休闲文化的世俗特征,其装饰风格多样,体现了南北迥异的审美趣味;其装饰题材多为世俗生活,折射出传统儒家以“仁、义、孝、悌”为基础的家国观念的休闲意识。  相似文献   

10.
“V在L”格式的发展和虚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在L”格式在汉代结构上发生了重新分析;“V在L”格式在唐五代以前只是少量存在,宋代大量出现,元明时期确立了优势地位;“V在L”格式在先秦至汉代表示“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达到、状态呈现或动作发生于某处所”,魏晋南北朝以后表示“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达到或状态呈现于某处所”;导致“V在L”格式发展的机制主要有:赋元的羡馀、类推、更新、“时间顺序原则”的限制等。  相似文献   

11.
“疊”、“牒”是纯粹音译词,它们进入汉语后,有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疊”发展为“氎”,“牒”演变成“■”、“緤”。本文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揭示了“疊”、“牒”的汉化过程,同时指出:音译词外来语源的本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汉化得非常彻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向为人忽视的宋代重要法典——《宋刑统》制定后的变化问题作了考述。并就长期以来学术界颇多争议的敕律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文章认为,《宋刑统》制定后,由于宋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至少有六分之一的内容被修改订正。尽管如此,《宋刑统》作为宋代通行的基本法典,终宋之世,用而不弃,起着任何其他法规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有宋一代,敕律并行。作为法律形式之一的敕,仅优于律首先适用而已,从未取代过律。  相似文献   

14.
反义语素在反义词里出现的位置不同,就形成了它们在反义词中多种不同的分布格式。与这些不同格式相关的反义词在结构方式和构成“格”上都各有特点。反义语素的分布格式对反义词的结构和构成“格”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户帖是产税文书,也是宋代赋役推排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不是纳税通知书,其使用范围较广,涵盖了民田、官田、寺观产业以及房屋与宅地等。宋代户帖是从五代承袭而来,一般官员、民户、寺观都有户帖。但是,有些民户存在一个户头有多个户帖的现象,这成为户帖的最大缺陷,再加上各地官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因而在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后,户帖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作为产税文书,户帖是宋代朝廷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制度窗口。  相似文献   

16.
黄楼 《家教指南》2016,(3):66-73
解文是中古时期非常重要的上行官府文书,由于传世文献皆不载其行用格式,长期不为后人所知。通过对相关文书残片的拼合整理,我们初步复原了北凉解文的基本格式。与启、牒、关等文书不同,北凉解文以"言"为标志。简牍东汉解文中已见"言"字,北凉解文这一特点表明其与东汉解文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关系。吐鲁番文书中所谓的"上言"文书多为当时解文的残片。  相似文献   

17.
教育之最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学历”证明书是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的“补中太学生牒”。1975年7月,江苏金坛县茅麓乡向阳村发现一座南宋墓葬。墓主叫周瑀,是一位太学生。在墓主身边出土一卷“补中太学生牒”。牒文绢地墨书,长114.5厘米,高32厘米,保存完好,字迹清  相似文献   

18.
立于须弥山圆光寺前明成化四年《敕赐僧林》碑载:“礼部为求请寺额事于礼科抄出陕西平凉府开城县旧景云寺僧绰吉汪速奏照得本寺原有石碑系崇宁三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敕赐名为景云寺……”崇宁(1102—1106),为宋徽宗年号,只有五年时间。崇宁三十五年为南宋绍兴六年(1136),当时镇戎军已被金兵占据,有关专家认为,“是寺僧仍奉赵宋正朔”,  相似文献   

19.
李良策 《湖南教育》2003,(20):32-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雁荡山》一文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与地形成因进行了探讨。该文所述几成定论,但笔者对《雁荡山》的两个观点存疑。 第一,沈括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记述前后矛盾。沈括一方面说“雁荡”之名不见于“自古图牒”,认为“雁荡”之名缘于宋代祥符年间,因建造玉清宫,进山砍伐木材,“始见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集了一些嘲笑读错、写错字词的趣诗,略作解释,供大家一笑,并从这一个侧面鼓吹语言规范化。趣诗视其对象,有的应予冷嘲热讽,有的一笑了之。趣诗有的是真事,较多的则是趣编。△宋代胡卫、卢祖举二人在起草《明堂敕文》时将平时的说法“江淮尽扫胡尘”,画蛇添足地写成“江淮尽扫于胡尘”,原句的意思是: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