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动滑轮能够省力,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因而滑轮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滑轮组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初步研究之后,发现滑轮组的组成由六个要素来描述,即: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绳子起始端的连接方法、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拉力与重力的关系、拉力的方向。如何用这六要素来描述不同的滑轮组呢?1常见的滑轮组的装配特征常见的滑轮组(动滑轮重力不计,系统摩擦不计)如图1-4,在图1中,由二个动滑轮和一定滑轮组成,绳子起始端接在定滑轮挂钩上(该接法称为上连法,下同),绳子再依次绕过动滑轮,定滑轮…  相似文献   

2.
高彬 《初中生辅导》2011,(20):55-56
一、正确理解“功”的概念 1.概念的引入。 通过滑轮的学习,大家知道,在理想状态下(即不考虑动滑轮和绳子重力以及一切摩擦)的情况下,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解析先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写出表达式: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11+W额外W有用.由此得出:想提高机械效率,可增加有用功或减小额外功.具体方法如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有用功———增加所吊重物的力减小额外功减小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摩擦减小动滑轮、{{绳子的自重等决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动滑轮所吊重物的重力;机械间的摩擦;动滑轮及绳子的自重等.  相似文献   

4.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的力吗? 遇到此题目,许多同学毫不犹豫地打“”,实际上该说法是错误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学过动滑轮后,我们知道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画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如同1所示.在图中,O为支点,A为F1的作用点,且F1作用线平行于重力作用线,此时动力臂恰是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是阻力的1/2,即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动滑轮能够省力,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因而滑轮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滑轮组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笔在初步研究之后,发现滑轮组的组成由六个要素来描述,即: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绳子起始端的连接方法、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拉力与重力的关系、拉力的方向。如何用这六要素来描述不同的滑轮组呢?  相似文献   

6.
正滑轮及其机械效率是考试的重点内容.题型以计算题(包含简答题)、实验题为主,考点集中在以下四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条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省力与绳子绕法的关系。考点一、省力与绳子绕法的关系知识回放:滑轮组的绕线问题应先确定所需绳子段数.题目中一般会指出绳子的重力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以下是两种情况的具体分析。1.提升重物:如图1,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拉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上说到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是针对拉力方向沿竖直方向而言的,今讨论动滑轮的省力条件于下。如图1,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设所用拉力为F(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自然与初中物理教材中,都是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拉钩码的方法来研究动滑轮的作用。在操作时,由于动滑轮重力的影响,弹簧秤的读数并不能减小一半,所挂钩码越轻误差越大,如果钩码小于或等于滑轮重时,甚至会出现不省力的错误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滑轮和钩码合二为一,组合在一起,设计制作了“滑轮钩码”,如图1所示,即把滑轮安装在一段小圆钢管内,让它既能做滑轮用,又能当钩码用。这样,在运用“滑轮钩码”进行动滑轮的作用实验时,便可以避免上述误差的出现,从而确保这一实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动滑轮实验器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1.用一根绳子绕滑轮组用一根绳子绕滑轮组,绳子上各处的拉力都相等.(1)如果不考虑摩擦、绳重及动滑轮的重力,绳子承担的仅是物体的重力,则绳子末端的拉力F与物重G之间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动滑轮的使用,同学头脑里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二是认为使用中的动滑轮一定跟重物同升降.如图la所示.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动滑轮也有用两倍力、即两倍物体重的费力情况出现.这时,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转轴上,动力臂L1只有阻力臂L2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用了两倍力,但却有省一半距离的好处,此时仍然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图1b所示.单独使用一个动滑轮或动滑轮组来提吊重物时,动滑轮或动滑轮组在工作中的运动方向确实跟重物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同升或同降…  相似文献   

11.
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分割法是诸多方法中的一枝奇葩,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割法的体会。一.用分割法阐明物理规律,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判断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用初二课本上总结的规律进行判断并不直观,差生不易掌握。若用分割法“将定滑轮与动滑轮分割开来,数出跟动滑轮直接相接触的细绳根数n,则拉力即为重物和动滑轮总重力的1/n”。这种判断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一章“滑轮”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到动滑轮的省力问题。原教材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和对动滑轮实质的分析,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得出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这其中隐含着结论成立的条件。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这一结论成立条件的分析总结或提示,加之在黑板上画图不规范,使部分学生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存在模糊认识,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认为,在学生可接受的知识范围内,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很有必要的。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  相似文献   

13.
解答滑轮组问题,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滑轮是变形的杠杆,定滑轮与等臂杠杆类似;动滑轮与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类似.二、若起吊重物时(不计动滑轮重力与摩擦力),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所以若要多省力,绳子则应从动滑轮开始穿绕.例1用图1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1)当物重为180牛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绳端拉力为多少牛?(2)当被提升的重物为240牛,重物上升3米时,绳端拉力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解析:(1)由图可知,动滑轮由3股绳子吊起,所以n=3,运用浊=W有用W总=GnF,即可求出F.(2)使用滑轮组…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初中物理教材在分析简单机械的额外功来源时指出:1.机械本身的重力;2.相对运动零件间的摩擦.就滑轮组而言,机械的重力主要来自动滑轮的重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相对运动零件间的摩擦理解上各有其说.本文旨在对滑轮组的轮与绳及轮与轴间摩擦力做功导致额外功的来源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们斧正.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93年第12期刊登了《动滑轮的画法应符合实际》一文,这里,我想同作者商榷,以利共同提高. 原题如下:利用如图1所示的动滑轮,将重物G匀速提升h高度,滑轮重力、摩擦力都不计,在提升重物过程中,第一次使绳夹角θ_1保持不变,第二次使绳夹角为θ_2,θ_2>θ_1,并且仍保持不变,则第二次拉力做的功:  相似文献   

16.
有关滑轮(组)的问题,一般按滑轮(组)的特点及其作用去思考都可以求解,但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比如滑轮倒转问题及多绳装配问题等,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本文介绍一种普遍适用的快速求解滑轮(组)问题的方法──受力分析法.例1 不计摩擦与动滑轮的重,求出图1,图2中a、b,图3,图4,图5中几种典型绕法的滑轮(组)绳子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解析 在绳上分别取A、B、C、D、E点如图1至图5所示,由于各图中绳上各处受力大小相等,重物或动滑轮(组)处于平衡状态,作受力分析如下图1′至图5′所示,则:对图1…  相似文献   

17.
初二物理课本P158中指出,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从书中图13-11的实验得到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一、现在我们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大于(滑轮和纪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物体在百成角度的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力体的重力和工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如图2),即r合一c·根据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的知识,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FgwtZF.所以2.根据杠杆的知识为了说明问题方便,现将…  相似文献   

18.
孔磊 《初中生辅导》2014,(18):27-34
滑轮与滑轮组是历年各地中考的热点,命题的热点是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绕线方法等,其中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是重点;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是难点。从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上看,主要有以下考点:  相似文献   

19.
学生通常遇到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根据“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来判断.去数一数与动滑轮直接相连的绳子的股数,就可得出F1一个C&.当遇到如图2、图3那样的滑轮组时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了.同学们如果能理解下列的基本常识,该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一、同一根绳子各处的力是相等的,在图1中的a、b、c、d四处各串装一轻质弹簧秤,示数应是相等的.二、要把动滑轮和动滑轮下的重物看成一个整体,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钩上,或重物的钩上及重物上的人,效果是完全一…  相似文献   

20.
檀辉 《中学理科》2005,(9):42-46,48
1.中考重点、热点是;(1)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与计算;(2)滑轮应用中拉力与重力(含滑轮重)、动滑轮移动距离与绳子移动距离等的关系,与滑轮组有关的力、功、机械效率等的综合计算;(3)力臂作图.常考点还有:滑轮及滑轮组绕装、省力分析,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