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2,(4):110-111
“反手剌”主要用来应对比较近网的下旋球或是不太转的上旋球。用长胶“刺”过去的球通常为不转,而且弧线发飘,使对方不容易找到击球点。“剌”不同于“磕”,选手在击球时可以多发一些力,尽量将球的弧线送长,且越靠近球台的边线或底线越有威胁。由于出球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削球选手在应对擅长打“搓攻”的选手时,可以通过“刺”大角的方式来破解对方的“稳搓”战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践练习和理论分析认为,"直拍横削结合推攻打法"的构思是可行的,它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进行反手攻和加力推,增强了削球打法反手位的进攻实力;能在反手位用球拍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两面不同性能的旋转变化,干扰对方,为进攻创造机会;还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进行推挡、推挤、磕球、拨球等技术,积极多变地防御对方的发球抢攻、搓中突击,从而为削球打法找出一条新路,走出低谷,争取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2,(3):104-105
目前,大多数削球运动员的正反手都使用着不同的胶皮,一面为反胶;一面为颗粒胶(如长胶、正胶)。这些性能各异的胶皮不仅可以在防守端承担重要的责任,让削出去的球能够“变化多端”;同时还可以为“削中反攻”创造条件,并且在进攻端发挥各自“诡异”的特长,甚至将对手打到“混乱”的状态。本篇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组“反手长胶的削中反攻”套路。  相似文献   

4.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4,(6):104-105
问“我反手使用的是长胶,对对方回过来的下旋球一直办法不多,而且不知道如何防守对方拉过来的弧圈球?”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克横定式”系列到本期就要同大家 说再见了,不过,赶在这岁末之前,还得向大家 再奉献一招——此前我们的“定式”主要是针对 横板两面反胶对手的,但在业余爱好者中,使用 横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的也不乏其人,面对这 样的对手,直板又能拿出什么绝招呢?发侧下旋 长球到其反手底线! 许多人反手用生胶,一是觉得速度快、防守 弧圈比较容易(当然他们的反手也放弃自己拉弧 豳了),二是在业余范围内,生胶接发球不易“吃 转”。这的确是生胶的优势,但就笔者多年的观 察,业余爱好者用生胶,也有两大“命门”:一是 不擅主动发力,多半只会借力,虽然当对方拉球 时,生胶可以靠控制板形借力把球挡回去,回球 弧线又低又平,对方很难二次进攻,但若借不上 力,生胶就很麻烦了;二是如果对方的侧下旋发  相似文献   

6.
福原爱作为日本乒坛的天才美少女,她不仅仅具有超强的人气,在技术风格上也是独树一帜。在启蒙教育阶段,福原爱一直在中国打球,形成了具有“中国风”的快攻打法。她正手反胶,反手使用的是半长胶。她在不来梅世乒赛中,将反手换成了正胶,但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出色,因此她在赛后还是改回了半长胶。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3,(3):86-90
在处理对方拉过来的弧囤球时。反手使用长胶的选手采取“削”和“挡”的防御回球比较多。当然。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而对方一旦熟悉了回球的特点。光靠防御性回球依然可以让对方形成连续进攻。用长胶接球。击球点和集中发力很重要。如果在接弧圈球时把防御性与进攻性技术交融到一起使用。会很好地破坏对方的连续能力。使用长胶打进攻。海绵越厚、胶皮越软,越容易使用。如果是没有海绵的单层胶皮.胶粒不长不细也可以打出进攻的特点。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发力可以制造上旋球.但手腕发力容易使拍形晃动,击球不稳定。所以,用更多带有“推挡”性质的回球。保持手腕稳定,是回球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代恬的器材配置是一面长胶一面反胶。本期两组技战术都是她正手使用长胶,反手使用反胶的套路,虽然在少JLTJll练中这种打法并不多见,但业余圈如此打法的人却不在少数。第一组的训练计划有两板球,第一板是拱接下旋球,第二板是挤推上旋球,位置都是给到运动员的反手位。  相似文献   

9.
长胶侧挤,卸力是精华 刘宝玉在准备反手侧挤前,前臂的位置较高。拇指相对放松,主要起到控制板形的作用。如果板形过于前压,回球就很容易下网。如图1.2,他的大臂在引拍时几乎贴住了自己的身体,这点比较重要。用长胶侧挤时,肘部不能过于外展,那样很难发上力,特别是腰部的力。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3,(8):92-93
长胶击球:近台刮中有带,退台以腰引手 在两面不同性能胶皮的倒板打法中,长胶可以在正手位发挥多种功效。上图中,刘宝玉在近台使用长胶刮了一板,处理对方回过来的下旋球。值得大家借鉴的是,他在应对台内球时技术结构合理,动作协调放松。大多爱好者在使用这项技术时会出现两个比较极端的问题:第一是击球前几乎不引拍,习惯“捅”着触球。这样击出去的球难以控制,比较“愣”。也不会有太大威胁;第二是击球时手臂和身体几乎夹在一起。这样触球时不易控制力量,对于颗粒胶来说,也大大增加了失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网球天地》2011,(5):13-13
樊人:国外有位网球专家说,传统意义上“网球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反手击球时技术动作不规范,过度使用手腕发力,加上劳损过度,导致手肘外侧肌腱发炎疼痛。请教各位网球专业人士对此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04,(10):64-64
2000年奥运会的女单前四名中,三个人都是两面反胶弧圈,只有陈静是横板反手生胶。而这次,张怡宁是两面反胶,金香美反手生胶,李佳薇正手生胶,金景娥反面长胶。四人的打法各个不同。仅从这两届的对比来看。女线的“百花齐放”比男线稍好些,可能因为女子的弧圈球质量低一些,所以各种打法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当然,如果历数五届奥运会中女单项目的获奖者,会发现两面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7,(1):102-102
2006年7-8月的“DIY专家”评选活动,主题是为“横板两面异质快弧打法”配球拍,四川崇州的陈建读者对这一主题作出了如下注解:横板两面异质快弧打法属于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一种,大体可分为横板正手正(生、防弧)胶、反手反胶和横板正手反胶、反手正(生、长、防弧)胶等几种。  相似文献   

14.
冯钢儿 《乒乓世界》2012,(2):112-113
记得初学对付长胶时只知道它有“反转”的特性,而对于它的“飘”则半点规律也把握不到。后来在观看体校生和长胶老手比赛时,常看到体校生强行上手,但球不是打到手指上就是碰在板边上,  相似文献   

15.
ttscrazy 《乒乓世界》2012,(4):149-149
如果评选当今乒乓江湖最炙手可热的武功的话,排名首位的非“反手拧”莫属,从无名小卒到顶级明星,从一向追逐时尚的业余玩友到除了胜负神马都是浮云的职业运动员,都在义无反顾地大量使用反手拧,你不得不感叹,反手拧就像IT世界里的APPLE,实在是太霸道了!  相似文献   

16.
凭借反胶与长胶变化多端的倒板削球,陆元盛被誉为魔杖,因为与陆元盛交过手的人总会遇到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这球到底转还是不转?转有多转?不转有多不转?第3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对南斯拉夫,陆元盛第5盘对阵舒尔贝克,在第2局17:19落后的情况下,陆元盛让舒尔贝克连吃了四个反手加转发球,神奇逆转,从而大分2比0获胜。徐寅生对这场比赛的评价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资深球友也许能够了解,转与不转的区别不只是反胶与长胶的区别,反胶通常能够制造更加丰富的旋转。顺便我们也能够了解,优秀的发球并不是攻球手的专利,而且以丁松为代表的削球手所拥有的出色发球技术是有来历的。  相似文献   

17.
本篇主要与大家探讨正手反胶、反手加贴长胶而又不倒板的打法。由于中国人的传统和习惯,中老年爱好者里面直板打法的比例相当大。随着年龄增长,大量使用直板进攻打法的业余球友们,不是加练直板横打,而是在反面贴一块长胶。这个潮流不单单在中国,全世界的华人业余乒乓球圈都有这样一股风在大刮特刮,而且方兴未艾。在中国,专业与业余的分野相当分明。我们今天所谈的,只针对于中低水平的业余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王宪敏 《乒乓世界》2012,(6):145-145
“相约魔力长胶共享乒乓快乐”,为了切磋交流使用长胶的体会和经验,提高使用长胶打法的乒乓球选手的水平,由南通乒乓网组织的首次全市“长胶打法球友联谊赛”在“中南电气·濠派”乒乓球俱乐部结束。全市选出的24名长胶高手在此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9.
使用直板反胶的运动员为了提高反手的进攻能力,纷纷模仿王浩的直板反胶横打技术,但由于训练不系统,训练方法缺少针对性,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直板反胶横打技术的效果不明显,影响了运动员技术的升级。笔者认为,有效提高直板横打技术的关键在于有针对性的多球训练,多球训练的重点在反手位,结合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以平挡球、拉下旋球、反面快撕、贴球、弹压球、以及综合性的多球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张本智和打法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4段指标评估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日本选手张本智和7场世界大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抢段张本智和以发正手短球衔接反手拧拉技术为主。接抢段主要使用反手拧拉技术结合近台正反手快攻,控制性技术也时常运用,以诱导为目的,迫使对方起板,形成防反战术。相持段近台反手技术作为主导,正反手技术不均衡。与大多数两面反胶中远台,正手主导的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