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4,(3):46-47
在直通比赛前宣布郭跃退出国家队,这个消息对于大家来说比较突然,但队里上下从总教练到黄领队再到我,都多次找郭跃谈过。我在队里宣布对郭跃的调整决定时,腿都是抖的,郭跃是我转型做教练后带的第一批队员,从个人感情来讲,这个结果让我很心痛。郭跃连续两次放弃直通比赛,在这一年中队里给她的比赛机会她也放弃了不少。作为主力队员,确实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郭跃面对竞争的心态已经非常不正确了,也让她在里约奥运周期中没有了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3.
年轻小将郭跃在半决赛对阵张恰宁,这场比赛是新生力量对世界冠军的一次冲击,最终郭跃直落四局,闯过了本届世乒赛最大的难关。整场比赛中,张怡宁的状态明显不佳,而郭跃发挥出了应有的技术,战术运用也十分合理。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下旋短球。张怡宁接发球时,突然晃撇郭跃的正手位大角,这板晃撇的质量较高,直接拐向郭跃正手位侧边线。郭跃发球后做好了进攻准备,虽然来球的落点很刁钻,但她压低身体重心,使用并步向正手位快速移动,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拉了一板  相似文献   

4.
年度冷门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恰宁0比4郭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冷门之战。冷在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竟然没有从郭跃手中拿到一局。冷在擅长后发制人.意志坚韧的张怡宁竟然没有翻盘的机会。冷在张怡宁往日固若金汤的防守和近乎弹无虚发的防守反击竟然在郭跃快速、高质量的进攻体系面前土崩瓦解。冷在平素比赛时有波动的郭跃竟然没给张怡宁任何喘息的机会.将优势变成胜势。此前.在她参加的三大赛的比赛中,张怡宁只在2001年46届世乒赛和2003年女子世界杯的比赛没能进入最终的决赛。  相似文献   

5.
萨格勒布世乒赛郭跃获两金一银2003年.不满16岁的郭跃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巴黎,她获得了一枚女双银牌,进入了女单8强。2005年,郭跃当时的主管教练韩华为她定下了上海世乒赛的指标:一二三。最后,郭跃获得混双冠军、女双亚军和女单季军。如果说.巴黎世乒赛属于王楠,上海世乒赛成就了张怡宁,那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女主角则是刚刚成年的郭跃。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乒坛女运动员中,有没有瓦尔德内尔式的人物?有!她就是不满13岁的辽宁选手郭跃……四年以后郭跃肯定会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0年,这位号称“中国通”的意大利记者吉纳罗·博扎,用一篇《关注郭跃》引起了国内乒坛对于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的关注。 2002年是郭跃横空出世的一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便在奥地利公开赛上打入四强,成为国际乒联历史上进入巡回赛四强最年轻的选手;年末的瑞典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她一路杀进了决赛,最终负于张怡宁,世界排名也从年初的39位飚升至第9,媒体把各种赞誉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个看起来虎虎生威的14岁小丫头。 2004年多哈世乒赛团体赛,16岁的郭跃凭着拼劲和自信,在最后时刻挤掉了队友郭焱。决赛中她犹如一股喷薄而出的新生力量,拿下最后一分之后,郭跃亲手打下了这个世界冠军,也让四年前博扎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国际乒联新闻官撰文称,“郭跃是未来女子乒坛的领军人物”,而国内舆论更是把她定为”王楠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李晓霞接发球后,虽然做好了防守准备,但是她无法判断对方进攻的线路,面对郭跃巧妙的进攻,李晓霞失去了身体重心,仓促地用反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7,(10):96-97
年轻小将郭跃在半决赛对阵张恰宁,这场比赛是新生力量对世界冠军的一次冲击,最终郭跃直落四局,闯过了本届世乒赛最大的难关。整场比赛中,张恰宁的状态明显不佳,而郭跃发挥出了应有的技术,战术运用也十分合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8,(10):38-41
王楠对郭跃这场球主要赢在了心理上。按说王楠赛前的心理应该更复杂一些。她之前与郭跃的几次交手都没赢过,甚至感觉都没有跟对手抗衡的能力。从这场比赛可以看出,王楠的心态调整得非常好,就是放开去拼郭跃的架势。  相似文献   

11.
我是2007年1月1日正式接手郭跃的,当时她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绩,打球很有冲劲,也很有灵气。从整体上看,郭跃的技术风格比较强硬,进攻意识很好,但是从细节来看,她的每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以前的比赛中,郭跃打球的节奏过快,因此会经常造成无谓失误;在主动进攻和防守的节奏上还需要增加一些快慢变化;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7,(10):98-99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孙悦 《乒乓世界》2004,(6):i004-i004
序:话说某日,香港某电视台体育部向郭跃发出邀请函,请她赴香港参加个专访录制。这件事传到了乔红耳朵里。于是,某个下午,在乔红的号召下,王楠、李楠、牛剑锋、张怡宁齐聚在郭跃房间,为郭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7):98-98
立秋最近在某论坛上看见有人说郭跃的技术先进,张怡宁的技术落后。杨影在电视转播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郭跃的技术怎么先进。我对郭跃也是喜爱有加,但总觉得他们这样的提法缺少说服力,心有不甘,于是随便发个帖子上来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也谈谈最近的看法。什么叫先进的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郭跃的技术先进吗?可能进攻的技术比较先进。可是她防守以及攻防转换的技术比张怡宁先进吗?对付削球的技战术比张怡宁先进吗?我们看一个选手的技术是否先进,不能光看他某一项技术,要综合来看。高军36岁还可以拿总决赛女双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等跟她打都不能说  相似文献   

15.
就像马龙有可能成为男乒在团体比赛中的英雄一样,郭跃也将是施之皓在奥运团体战役中布下的关键“棋子”,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枚。考虑到女运动员似乎更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也许郭跃将面临比马龙还严重的困境:作为唯一一个有奥运参赛经验的女选手,要用自己的行动稳定军心,尽快帮助队友走出身心俱疲的泥潭,带领这支坚决拒绝再遭“莫斯科之痛”的队伍夺取奥运团体冠军。假如出现最极端的困难局面,郭跃能挑起重担吗?  相似文献   

16.
张凡  魏征 《乒乓世界》2007,(9):10-14
郭跃说:"以前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就想着什么世界冠军啊,自己怎么怎么好,而成绩差的时候想着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是。"但现在郭跃说她会"换位思考"了,从施指导那里学的。中国乒乓队深谙阴阳之理,攻守之法。看来是名不虚传。郭跃说:"其实不能说这些人是不是我的对手.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对手。"所有人都是对手,所有人也都不是对手。乒乓球的特性在于通过战胜别人战胜自己,发现自己。话说得大气,自然球才能大气,心才能大气。所以在郭跃一路凯歌高奏,阔步前行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忆过去,揭一下她的"短"。替郭跃,也替喜欢郭跃的广大球迷"换位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的年底,侯晓旭和郭跃搭档拿了城运会女双冠军,当时侯晓旭打完比赛的第一个感觉是没过瘾,自己还没发挥呢,郭跃就一板球把对方扣死了。时隔两年,侯晓旭和郭跃搭档又拿了全运会女双冠军,这回她打过瘾了。  相似文献   

18.
郑思琦 《乒乓世界》2007,(2):I0010-I0010
郭跃,这个小小的沉静的女孩子在04年多哈世乒赛团体赛中大放异彩。那时的郭跃仅仅是一个16岁的孩子,对大多数人来说,她还是个很陌生的面孔。但她的一招一式,她的灵气,她眉宇中的坚定深深地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9.
3月5日,女队“直通巴黎”第二阶段选拔赛在鄂尔多斯拉开帷幕。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教练组突然宣布了郭跃因病退出本次比赛的消息,由一二队升降比赛第一名胡丽梅填补空缺。因此,原女乒五大主力只有丁宁一人参赛,当选人大代表的李晓霞在北京开会,郭跃在北京治疗伤病,第一阶段直通就获得门票的刘诗雯成了轻松的看客,身为北京队教练兼队员的郭焱则利用这个时间在看台上和北京队教练闫永国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张凡 《乒乓世界》2007,(9):16-17
由于联赛东奔西跑,谷振江最近身体不是很好,说几句话便会连续咳嗽几声。2006年乒超联赛期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天,谷振江通知全体女队队员下午在他的办公室开会。下午队员们陆续都来到了。但郭跃以训练为由请假没来开会。大姐王楠发了脾气,冲进训练馆严厉批评了郭跃。坐在办公室里的谷振江闻声赶来训练馆。看到了谷振江,郭跃委屈地哭了起来。谷振江说:"这可能是我对她比较偏爱,甚至是有点溺爱了。"郭跃成名之后,虽在谷振江面前她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有时候从言语上能够感觉得出来,骄傲的心态已经不自觉地有所流露。谷指导希望年轻的郭跃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去掉傲气留傲骨,人球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