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2,(3):104-105
目前,大多数削球运动员的正反手都使用着不同的胶皮,一面为反胶;一面为颗粒胶(如长胶、正胶)。这些性能各异的胶皮不仅可以在防守端承担重要的责任,让削出去的球能够“变化多端”;同时还可以为“削中反攻”创造条件,并且在进攻端发挥各自“诡异”的特长,甚至将对手打到“混乱”的状态。本篇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组“反手长胶的削中反攻”套路。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2,(3):106-107
在前两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削中反攻”套路最终都是在近台完成击球动作。而对于削球选手而言,“由守转攻”的范围不仅只局限于近台。只要对方的拉冲质量不高,或是在自己比较理想的击球范围之内,削球选手完全可以利用正手反拉弧圈球的方式向对手还击。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削球运动员(如丁松、朱世赫、陈卫星、侯英超等)都具有相当出众的反拉技术,其正手实力完全能够与许多攻球选手相媲美。尤其是在实战中,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3,(6):110-111
削球质量不能一成不变 在对方连续进攻时,削球选手要根据对方的来球质量不断变化削球的旋转、落点、弧线,以达到干扰对方判断,施加进攻压力的作用。否则,总是一个节奏或一种旋转,很容易被对方先变,造成自己在防守上的漏洞。反手运用颗粒胶削球时,要多结合胶皮的特性,站稳重心,把动作做充分。转和不转的配合,很容易让对方冒出机会球。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2,(4):110-111
“反手剌”主要用来应对比较近网的下旋球或是不太转的上旋球。用长胶“刺”过去的球通常为不转,而且弧线发飘,使对方不容易找到击球点。“剌”不同于“磕”,选手在击球时可以多发一些力,尽量将球的弧线送长,且越靠近球台的边线或底线越有威胁。由于出球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削球选手在应对擅长打“搓攻”的选手时,可以通过“刺”大角的方式来破解对方的“稳搓”战术。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2,(4):108-109
本篇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削球选手在使用反手长胶时的两种技术——“磕”和“刺”。 “反手磕”通常在应对上旋球或不太转的下旋球时使用。由于长胶胶粒的特性,磕过去的球能够卸掉对方来球的力量,而且带有一定的下旋。质量高的话出球可以不出台,给人感觉“不往前走”。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2):104-105
1、发球后利用正手抢冲的套路在比赛中用得比较多。如果准备好使用这个套路,那发球一般要发转一点而且短一点的下旋或者侧下旋,这样对方搓过来更方便自己进攻。  相似文献   

7.
曹兵 《精武》2013,(17):32-32,34
本文从宏观层面来审视不断变革的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找出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之间相生相克的有机联系和规律,并初步归纳出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拍正胶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相关技战术。  相似文献   

8.
摆短是防止对方进攻最有效的接发球技术。如果把球摆得又低又短。对方就无法抢攻。而在高水平选手的较量中,控制质量一般的球,依旧会被对方进攻。所以中国运动员更要求摆短要有旋转。这样即使过去的球稍微有些高或者有些出台,都不会被对方强烈攻击。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2,(2):110-111
在上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组削球选手“由后往前”调整步法的套路。本篇我们继续为大家呈现一套“由前往后”的衔接过程,即削方接发球后,攻方采用拉冲进攻,削方再撤步削球。这套衔接同样是削球选手在比赛中要频繁使用的,它的特点就是利用不同的击球节奏和旋转来迷惑对方,致使对方进攻质量下降,甚至直接失误。  相似文献   

10.
直板反胶训练法(一)——怎样加强正手进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板反胶打法是我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在我国运动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全国锦标赛中,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约占全体参赛运动员的21—26%。因此,如何面对欧洲弧圈球的巨大冲击.不断探索和创新直板反胶打法的发展方向与训练就成为国家队近年来训练与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8,(6):104-105
凭借反胶与长胶变化多端的倒板削球,陆元盛被誉为“魔杖”,因为与陆元盛交过手的人总会遇到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这球到底转还是不转?转有多转?不转有多不转?  相似文献   

12.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0,(1):102-105
进攻将出台的技术我们曾经介绍过很多,这项技术是强行进攻的一种手段。高水平选手在运用此项技术时,总会根据来球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压制和调动对方的作用。进攻将出台球有一定的风险:第一,对来球的弧线判断必须精确,一旦判断失误,则很难在瞬间进行调节,导致回球失误: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4,(2):82-83
削球选手在比赛中不能只单纯依靠稳削,还需要更多的进攻手段去干扰对方,否则局面会很被动。朱世赫的反攻能力很强,正反手的进攻技术部具备相当的杀伤力。本篇分别展现了朱世赫削后正手中远台反拉和反手上步弹击技术,这两板球相比于上组图的处理中路追身球,难度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直板反胶怎么练正手拉球(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收前臂 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一、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由于之前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都是从直板正胶演变过来的,在训练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识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胶的路子和意识进行的。因此,在动作的结构上是以近台为主,动作小,击球速度快,摆速快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上也很少进行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更多的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1、合理交换重心。根据来球,握扳手向后引板,开始进行重心转移。此时腰部应该略有转动,把重心转移到右脚上来,右肩略下沉。这时支撑腿弯曲不能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难以发力,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在中心转移的过程中,腰部和腹部都要锁住,保持一定的紧凑感。2、要控制好腰部。拉弧圈球是腰部发力,而不是手臂发力,这一点应引起注意。因此拉球时脚、  相似文献   

17.
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难度很高,扭转战局。反拉对方弧圈球时,对自身的站位、击球点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我们还要准确判断出来球的旋转强度,用以调整反拉时摩擦的强度,从而控制好回球的弧线。由于对方进攻时的球速相对较快,而且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在反拉时应该稍稍后退,充分让出击球空间,以保证自身动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曾任秦皇岛金棕榈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0年赴美工作,井成为美国乒协批准注册的教练员。所教授的学生多人进入北京队、美国少年队、青年队。2002年和林仁布先生一起与《乒乓世界》合作开办“乒乓英语教室”栏目,并受聘为特约技术版撰稿人。现担任《乒乓世界》特约编辑。  相似文献   

19.
反拉技术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是防守转攻的杀招。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训练,现就如何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反拉能力的训练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线路变化是我们在实战中强调的战术要点之一。通常,男子选手的比赛更注重击球质量,大多数男选手过于注重实力的比拼,对旋转、力量的要求过高,这反而容易造成过多失误。其实线路变化更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打落点来制约对方的优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但如何变化落点才能使自己占据上风呢?这需要根据对方的动态来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