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容国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国团是我国体育运动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他夺取了可贵的“第一个”至今已经40年了。四十年前,我和他的两次接触使我终身难忘,他的高尚风格和崇高品德伴我走过四十个乒坛春秋。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五日下午,第一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在北京体育馆举行,当广播员播出:“在第八台,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广东队的容国团首次出场,对内蒙古队的薛纪桃”,整个北京体育馆沸腾起来,几十名中、外记者冲进比赛场地,给容国团照像。在第一局比赛中,我打了一个端线擦边球,一般人不易察觉,裁判员也没看出,判容国团得分5:3,容国团立即提出为擦…  相似文献   

2.
乒乓乐园     
我离休后整理过去的照片时,忽然发现了两张已经发黄,但却十分珍贵的留影.那是40年前我为容国团和其他中国乒乓健儿在莫斯科红场拍的.1959年春天,当时我正在人民日报驻莫斯科记者站工作.大约是4月初,传来了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的喜讯.  相似文献   

3.
<正>广体网讯:12月15日下午,广州体育学院首届"容国团杯"乒乓球锦标赛在我院小球馆拉开帷幕。学院党委副书记招乐辉致开幕词,表示我院校友容国团的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激励了无数体育人,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容国团精神,既是对容国团同志光辉事迹的缅怀和铭记,更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为进一步弘扬容国团精神,激励广体学子爱校爱国情怀,将传承和弘扬容国团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院将此院级乒乓球赛命  相似文献   

4.
夫妻乒乓缘     
谭世光 《乒乓世界》2008,(3):152-152
自从1959年3月.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中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后全国人民的乒乓球情结就被带动起来.我也是从那时起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武汉体院读大学的我学起了打乒乓球,没想到这一打倒成就了我的一段姻缘.  相似文献   

5.
你用球拍打乒乓,我用镜头捕捉你;你可能不曾留意我,而我的眼里都是你;你哭.我用特写定格眼泪;  相似文献   

6.
“香山文化”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关于容国团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容国团的籍贯。过去珠海说他是珠海人,中山说是中山人,皆起因于1953年成立珠海县,容国团的家乡南屏乡从中山划归珠海。因此,  相似文献   

7.
一、容国团的最后一击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前,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匈牙利的西多肯定获胜。前3局容国团以2:1领先,第4局,针对西多加转逼角反攻的战术,容国团采用了正手拉侧上旋球的办法,球到对方台上弹起后往右拐弯,使西多进攻难以瞄准,攻势随之减弱。随着容国团最后的有力一击,计分牌被定格在21:14上,圣·勃莱德杯上第一次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二、徐寅生12大板扣星野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展开。中国队以1:2落后,徐寅生第4盘迎战星野,双方各胜一局后,第3局徐寅生打到20:18领先时抢先侧身进攻,星野只得退后防守,徐寅生采用…  相似文献   

8.
1 承载着民族梦想的手 很多人都知道容国团这个名字,知道1959年4月,他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但是,更应该关注的是:容国团的这个冠军是在什么背景下赢得的。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只有一瞬而他留住了永恒容国团一个先行者的回忆1959年4月5日,世界乒坛出现一道分水岭。1959年4月5日,是中国乒坛及至中国体育界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前联邦德国多特蒙德市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23岁的中国选手容国团奋勇拼...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9,(4):17-17
在乒乓球这个行业里,我和老徐并肩作战整整半个世纪,互相之间非常了解。实事求是地讲,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除了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容国团之外,这么多年来老徐对中国乒乓球的贡献和功劳应该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钓海鳗     
这是我钓海鳗的镜头。它真实地记录了我与海鳗博斗的紧张场面。你看,被钓上来的海鳗,正凶狠地咬住鱼叉死死不放,活像一头不甘就擒的猛兽。那是1993年5月初,湛江的钓友吴维克、何安宁打长途电话给我和李广、钟仔、何广宁,说湛江东海岛有大海鳗,开始钩了几次,均无所获。吴维克好不容易钓上一条,但大海鳗竟咬断渔  相似文献   

12.
<正>广体网讯:5月28日下午,我校1957级体训班学生、新中国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创造者戚烈云先生回母校交流。一行人先来到容国团雕像前,戚老手捧鲜花,对着容国团雕像深深鞠躬。他讲述了六十多年前与容国团的交情,回忆起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不朽呐喊。校党委书记黄紫华在校史馆热情迎接戚老,她代表学校祝愿戚老身体健康、一切如意,感谢他  相似文献   

13.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9,(5):142-143
今年,是容国团为中国乒乓球队首夺世界冠军五十周年。早在牛年到来前的最后一次稿目会上.夏娃姐就提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策划,我们要协助中国乒协举办一次盛会,为了纪念容国团,为了回报那些为乒乓球付出大半辈子心血的老冠军们,为了宣扬国球精神,为了中国的乒乓事业长盛不衰,就算是为了编辑部每个人对乒乓球的热爱,我们不但应该做这件事,而且要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  相似文献   

14.
吴殿卿 《乒乓世界》2004,(8):i018-i019
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次搏”激励着几代乒乓球运动员为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1982年,世界冠军郭跃华给我寄来了“聂耳首日封”。在这个信封的左上角,郭跃华写下了一段名言:每当我们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冠军时,都要奏起庄严的国歌。  相似文献   

15.
乒坛风云录     
第二十回:多特蒙德热血更陈迹布达佩斯冷眼看新人在第廿五届世乒赛的单打决赛中,容国团大战西多,以接近的比分先负一局,第二局比赛又开始了!在这时,容国团冷静地思考着,他总结了上一局的失败原因,考虑着战前队友们的献策,然后抖擞精神,再次挥拍上阵。这一局他加强拉球的力量,并采取长短兼施,虚中有实,一会是搓球结合拉侧旋;一会是长抽中突施短吊,待其回高球时便乘机施杀手锏,一板重扣,  相似文献   

16.
容国团不幸去世至今,转眼已过了36个寒暑。关于容国团的故事,数十年来有过不少文章介绍,还有专集成书,字数短者数千,长者洋洋二十万。内容多为真实,但亦有与事实出入之处,甚至张冠李戴,或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4,(7):124-125
容国团:第1位世界冠军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并于1959年4月,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乒乓球是国球,乒乓球是祖国的骄傲,乒乓健儿曾无数次为国争光,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激励着中国人,我更被激励了一辈子。”有着亲身经历的邓蓉蓉这样表达自己对乒乓的无限热忱。今年已经70岁的邓蓉蓉,曾经是贵州省乒乓球队运动员,并于1964年转型担任省队教练。56年的乒乓生涯,使她退休后,仍旧割舍不下对国球的这份情怀。所以,还想为乒乓做点事情的邓蓉蓉,就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将中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裁剪成剪影(以下作品为节选),以这种特殊形式继续表达对乒乓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我是在全国兴起乒乓热的时候学打球的。1959年,容国团拿了世界冠军。当时我在太原铁四小上学,老师们喜欢打球,同学们就更喜欢了。太原的乒乓球基础好,省市都有专业队,出名的运动员有周兰荪、仇宝琴等。26届世乒赛后不久,1961年在太原市举办全国比赛,分赛场就在离我家只隔一条马路的 太原铁路体育馆。很难想象,那时球场的地面是三合土的。我在那儿看到了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韩玉珍等名将的精彩球艺。当时没有球星和追星族之说,但我的确把他们当偶像崇拜。我的梦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王继晟 《乒乓世界》2010,(10):154-154
乒乓球在中国被尊为“国球”,打乒乓的国人至少也有2000万。中国长久不衰的“乒乓球热”源于何年何月,没人认真考证,但一直到现在全国都很热,乒乓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期间至少有三个引爆点——1959年容国团为新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取得三项世界冠军,获得历史突破以及庄则栋蝉联三届世锦赛男子单打冠军;1971年“小球推动大球转”的“乒乓外交”传奇……  相似文献   

20.
周广平 《乒乓世界》2009,(10):50-56
一运会:北京队大获全胜 1959年9月,首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在北京体育馆举行。就在5个月前。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历史性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乒乓热”开始席卷全国,因而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受到了国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