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学别人哭拜。他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相似文献   

2.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的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父早死,由母亲教养。孟母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流传很久,人人皆知的故事。他家原来住在靠近坟墓的地方,孟子喜欢模仿墓葬的游戏,孟母认为不好,就搬到街上去住,孟子又学起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又认为不好,再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去住,孟子就学起祭祀的游戏了,孟母最后定居下来了。孟母教子很严,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孟子读书  相似文献   

3.
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孟子小的时候,孟母把家搬到一座小山旁,靠着一间铁匠铺。每天,孟子都去铁匠铺站着看打铁,他不喜欢学习。孟母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农场,他们的房子靠着一家杀猪的人家。每天,这个屠夫都要为别人杀头猪。孟子每天都去看杀猪,而且,学着猪那样嚎叫。 孟母第三次搬家。这回,她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每天早上,孟子起床后,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他就走到教室,站在窗户旁,和学生一块儿读书。孟子渐渐喜欢读书了,孟母让他上了学,孟子读书很努力,成了最好的学生。 Mother meng had a son called …  相似文献   

4.
心理与环境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名孟轲)和孔子一道并称为我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他们提倡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影响到今天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孟轲是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呢?这和他的妈妈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轲的父亲早逝,他妈妈为了教育儿子,先后搬了三次家。孟轲小时候住的地方离坟地很近,孟轲在附近玩时经常看到别人办丧事,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送葬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对孩子不好,就把家搬走了。这次是把家搬到一个屠夫家的旁边,不久,孟母发现,孟轲整天在学别人…  相似文献   

5.
读书卡片     
孟母三迁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杰出的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开始,他们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由于经常能看到出殡(bìn)的场面,孟子与小伙伴就经常玩下葬的游戏。后来他们搬到了一个集市附近。时间一长,受环境的影响,孟子又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了。后来母子俩又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这时,孟子模仿起学校的规矩,学习师生之间的礼节,很喜欢读书。于是,孟子的母亲就定居在这里。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说明孟母重视儿童教育,注意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许立川 《教育艺术》2001,(10):12-13
孟子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父亲去世时 ,他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3岁小孩。在其母亲———具有怀瑾握瑜品德的农家妇女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健康茁壮地成长。原先在孟家附近有一个墓地 ,孟子和小伙伴经常学着送殡的人们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孟母对儿子玩这种荒诞无稽的游戏非常生气 ,决定改变环境 ,把家搬到城里。不多久 ,孟子又学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只好又搬家 ,迁到学宫对面去住。从此 ,孟子受到良好环境熏陶 ,变得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孟母择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 ,让人受到教育和启迪。难怪会在民间流传百世 ,家喻户晓 ,…  相似文献   

7.
据说古代孟子的母亲倪氏.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孟子从小丧父,家里很穷,住在郊外的乱坟岗子附近。看见人家祭祀,他就学着祭祀玩,看见人家埋坟.他也学着挖坑埋坟玩。孟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但是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决定搬家。他们离开荒郊,搬到闹市去住。市场上人来人往.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孟子也学着小贩子的叫卖声吆喝着。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于是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学校里读书、行礼,孟子也学读书、行礼。倪氏高兴地说:“这才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母子俩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成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孟母三迁     
成语含义:就是用以称颂贤母善于教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古列女传·倦意·母仪》记载,孟轲幼年因位处靠近墓地,玩耍时就“为基闾之事”;孟母就把家搬到街市附近,孟轲又学“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把家搬到学宫边上,孟轲“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目“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相似文献   

9.
东施效颦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相似文献   

10.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亦。"这句古语在实例中经常能得到印证,流传很久的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与邻居同伴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办丧事;再搬到集市,孟子又和同伴,模仿商人做生意;后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跟着学礼数,读经书,为成就孟子打下了基础。与彼时孟子年龄相仿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不同步,自我意识增强,但在认知上,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在情感上,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理上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但从众心理又十分明显。因此,青少年身边有一个怎样的同伴,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资料进行整合,并且结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等样本数据来探讨分析"同伴"在预防、矫正青少年犯罪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题回放]常言道:播放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请你以“播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2行);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眼例文一演播种你绿色的希望山西一考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个孩子,家住寺庙旁,他每天摹仿大人们烧香拜佛,母亲怕他不务正业,于是把家搬到市场,他又学会了讨价还价,最后,母亲把家搬到学堂附近,他每天研读儒家经典,终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孩子就是孟子。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有个年轻人,很穷,只好替人耕…  相似文献   

12.
【名家印象篇】●卡片①孟子的童年孟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宫附近。孟子从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读书十分认真。稍大一点,孟子变得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勉励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一样,变成一团废物。这件事给孟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就认真读书了。●卡片②孟子名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相似文献   

13.
某中学一位高中生,一年来放弃一切节假日,刻苦学习,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永不停息的读书机器。为了方便他学习,父母想方设法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这位同学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学两个小时的外语,除上午、下午及早晚自习的正常学习之外,中午也不休息,钻研电脑,每天晚上一直学到深夜。一年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句,这里,暗含着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柯早年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起初,孟家住的地方靠近一片坟场,那里不断举行葬礼仪式。于是年幼的孟柯常常同小朋友一起扮演下葬埋人的游戏,学着抬棺材、挖坑、祭奠,孟母担心长此以往儿子会成为哭丧手,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没过多久,孟母觉得仍不理想——充耳所闻皆买卖之声,触目所见俱谋利之人。更何况邻居是个屠户,整天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国度里,流传着许多贤母教子、幼童早慧的故事。《三字经》中提到的“昔孟母,择邻处”就很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据刘向撰《列女传》记载:孟子幼时,家靠墓地很近,孟子又十分顽皮,因此常常同小伙伴一起去墓地玩耍。看别人殡葬,他们也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起抬棺材、挖坟、烧纸、哭祭的游戏来。孟母见了,不由摇头叹息,随之决定搬迁进城。处在城里集市这一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别的作品去进行习作。对此,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进行过不懈的尝试,但也有人认为模仿别人的文章去写,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味。我个人认为,仿写本身就是继承,仿写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没有仿写的过程,就不会有创新的结果。试想一个体操运动员,不首先模仿教练员的动作,肯定不会练出自己的高水平来。正像列·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正确的道理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著名学者朱光潜说得也很有趣:“那时我的模仿性很强,学欧阳修、归有光有时居然学得很像,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头…  相似文献   

17.
山羊公公老了,它喜欢清静,就把家搬到了山脚下。那可是个非常美丽安宁的地方,绿绿的草地,红红的屋顶,还有几只鸟儿在轻轻地唱歌。  相似文献   

18.
新家     
1.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老鼠把家搬到了山坡下。  相似文献   

19.
模仿即效法别人言行举止的活动。模仿是学习和习惯形成的方式之一。儿童的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的倾向,复杂的模仿包括对象的感知与理解,是与思维过程相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以为以后形成思维做准备。儿童模仿的对象,一般是由近及远,范围由小到大。模仿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实质性内容的模仿。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夏天,一群可爱的小松鼠把家搬到了山上最高的那棵大树上。因为,每当小松鼠们仰望夜空的时候,总觉得那美丽的月亮就挂在这棵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