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青淑 《湖南教育》2007,(10):33-33
教学片断: 师:酷爱音乐的扬科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如果扬科生活在我们新中国,他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音乐一定能得到发挥,可惜他生活在黑暗的社会,才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 生2:当时波兰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啊!他的死是黑暗的社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课文释疑     
一、关于“凄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凄惨”,它的本意是凄凉、悲惨。一般用于写人情,这里却用来描写琴声,看来好像用词不当。实际上,“凄惨”一词用在这里却有它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课外成语10个以上;能围绕一个意思,有条理地说一段话。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教学板块一、一比”:扬科与现在的音乐家比1.教师在出示课题后,问:在你的印象当中,现代的音乐家是怎样的?2.学生回答。(爱音乐、懂音乐、很富有、很著名……)3.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小音乐家扬科与现代的音乐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将课文的小音乐家扬科与自己印…  相似文献   

4.
《小音乐家扬科》中的扬科是旧波兰的一位穷孩子。他酷爱音乐,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可是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这位有着美好心灵和艺术天才的孩子终于死在恶人的皮鞭之下。课文在读者面前展示的是一幕“天才被毁灭的悲剧”。课文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始终贯穿全文的“声”的描  相似文献   

5.
于爱青 《山东教育》2002,(34):34-34
《小音乐家扬科》是根据波兰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而成的。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含恨死去的悲惨故事。这个典型的事例正是那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丑恶社会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和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全文以扬科对音乐的“爱”和其命运的“惨”为线索,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连缀成一篇令人悲泣、感人至深的文章。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酷爱音乐的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周金梅 《四川教育》2004,(10):23-23
【案例】这是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片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师生进行了如下交流:师: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你能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什么?生:小扬科穿的衣服是破的,脚上鞋子也没有穿,从这里我体会到他家里很穷。生:从他蓬乱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没有。生:小扬科跪在地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眼睛盯着小提琴,他多么想要这把小提琴啊! (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小扬科的外形上)师:大家能从扬科的外形上来体会,不错。同学们,让我们走…  相似文献   

7.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充满音乐想象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深深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引读)“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 ,哪怕只摸一下 ,他也够满意的了。”课文围绕着这样一个伏笔逐步推向高潮。这节课深入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二、学习第四段1 学生细读第四段。每个小组提提问题 ,重点解决一个疑难问题。2 教师巡视 ,作必要的了解 ,拟定教学思路。3 学生质疑 ,按学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4、重点理解 :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 ,哪怕…  相似文献   

8.
《小音乐家扬科》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位酷爱音乐的穷孩子——扬科,因不小心触动了琴弦而被毒打致死的悲惨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以读为本,紧扣"梦寐以求"和"梦想破灭",在"情"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同扬科的命运共成长,使其体会扬科的渴望、恐惧、悲惨,以及作者的同情。通  相似文献   

9.
《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酷爱音乐的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分辨事物和联想。我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备课,设计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案例:《小音乐家扬科》(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师:白桦树在哗哗作响,白桦树在哭泣,白桦树在号叫。同学们,此时此刻,在白桦树的哗哗声中,你仿佛听到白桦树在诉说些什么呢?(出示: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它在说:“。”)请大家根据这句话的提示,走近扬科的悲惨生活,写一段话。(生或低头沉思,或紧锁眉头,或奋笔疾书,10分钟后在低缓深沉的音乐声中交流)生:……唉,扬科,你是一个富有杰出音乐天赋的孩子啊!可你身处19世纪的波兰,天才被埋没了。看到你过早地死去,我真是爱莫能助。我恨那个不平等的社会!生:……扬科,你竟然拿自…  相似文献   

11.
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的儿童小说《小音乐家扬科》中的小扬科酷爱音乐,课上,当我讲到他爱听大自然音响语段时,发现学生非常喜欢小扬科,醉心于他那个奇妙的音乐世界。神往于他那个充满音乐魔力的大自然.从小扬科的个人禀赋看来,他富有音乐天分,擅长倾听和幻想.由小扬科返观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已预习《小音乐家扬科》(六年制十一册)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小扬科“被活活打死”这一悲惨结局首先讲读第五段。出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1.扬科挨打时、挨打后情况怎样?2.最后一句话“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的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你怎样理解?学生学习这段后,大声为扬科叫不平:“有什么罪?要把这样一个只8岁的小孩活活打死?”问题由学生提出,我因势设问:“你们想知道小杨科为什么会被活活地打死吗?”“请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第四段。”只几分钟,学生纷纷议论:“看一下小提琴有什么要紧?”“哎,他偏偏要看小提  相似文献   

13.
如何借助教材的特点,安排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上得到训练呢?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我作了一点尝试。 1.让学生听一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写从前波兰有个叫扬科的孩子,长得非常可爱,他和妈妈过着穷困的生活。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让其他学生听一听,然后说说扬科的外貌和家境。学生边听边想,脑子里会产生这样  相似文献   

14.
眼案例演上午教学公开课《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下午我带着成功喜悦的心情,准备把第三课时上完,做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扫尾工作。我在指导学生了解“扬科因太爱音乐而遭毒打致死”的有关内容,激起学生对扬科的同情之后,提了一个问题:“若扬科还活着,将来他可能会怎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话音未落,有位男同学就把手举得高高,我为他能有如此快捷的反应感到高兴。他说:“我认为扬科是不会活着的,即使这次不遭毒打,他迟早还是会丧命的。”我意识到这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在思考问题,正是引发…  相似文献   

15.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已近尾声,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小音乐家扬科》这课,你有什么感想?”稍停片刻,一双双小手纷纷举了起来,许多同学眼睛里还噙着泪水。那恳切的目光仿佛在说:“老师,我说!”“老师,叫我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是那样的热烈,感情是那样的真挚,认识是那样的深刻。“学完这课,小扬科那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形象老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为了摸一摸管家仆人的小提琴,竟被活活地打死,这多么不公平啊!资本主义社会真可恨!”“当我读到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的时候,被他酷爱音乐的强烈感情打动了,我真想用自己积攒的钱买把小提琴  相似文献   

16.
在《祝福》中,当写到祥林嫂悲惨地死去之后,鲁迅满腔怒火地评论道:“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都还不错。”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呢?统编语文教材高中第二册注释说:“意思是:然而在现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还都不错。这是作者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相似文献   

17.
《小音乐家扬科》(小语11册10课)在叙写小扬科悲惨遭遇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景物描写,演染场景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抒发作者感情,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收到了显著的艺术效果。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景物描写的拟人化,有效地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性格特征。故事开始时,为了表现扬科对音乐的特殊爱好和对大自然奇妙乐声的敏锐感觉,说他“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乐声”,“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在作者的笔下,小虫和麻雀都仿佛具有人的情感、人的歌喉、人的演奏才能,它们都仿佛知道小扬科是一个酷爱音乐的孩  相似文献   

18.
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我们如果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象声词,就不难发现它所起的修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小音乐家扬科》中先后出现了七个象声词,现结合课文简析如下: ①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扬科有时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目之所见是树林里在奏乐,耳之所闻是“噢咦”、“噢咦”的乐声。这不正是扬科如痴如醉地酷爱音乐的形象化说明吗? “噢咦”!“噢咦”!两个象声词连续反复,突出了音乐的节奏感。两个象声词后再加上一个省略号,说明这乐声持久不息,也说明扬科听得久了,听得入迷了,乃至忘了采野果,空  相似文献   

19.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讲读课文,要让学生了解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逃不脱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仇恨。课文篇幅很长,我在教学时借助录音手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录音范读课文,让学生在感染中对课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板书课题后,播放课文全文录音,要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你觉得哪个地方读得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录音,从整体上对扬科因爱音乐而遭毒打、最后含冤死去有了了解。这样,学生从规范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感情的朗读声中,受到强烈的感情熏陶,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二、放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明白扬科对音乐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20.
郭成来 《云南教育》2003,(34):18-18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我在实践中发现师生间充满互动、和谐的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案例《小音乐家扬科》一、音乐揭题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给大家放一首乐曲。(曲调舒缓缠绵)想一想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们喜欢什么乐器?很久以前,外国有一位叫扬科的小男孩(板书“扬科”),他非常喜欢小提琴,大家都称他小音乐家(板书“小音乐家”)。他为了摸一摸挂在墙上的小提琴就被主人活活打死了。(放曲调凄凉悲哀的乐曲。)二、合作互动,感知文本&!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体会?!!你从哪里看出扬科具有小音乐家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