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明胶铁氧体水基磁流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选择明胶为稳定剂,氨水作沉淀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FeCl2和FeCl3得到Fe3O4磁粒子,由此制备具有高度生物亲和性的明胶水基磁流体.着重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液的初始浓度为0.2048mol/L,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5,35。C反应1h,沉淀剂过量(20-30)%。pH值11,搅拌速度3000r/min,明胶最佳用量0.060g/60ml;包覆温度为60℃。得到磁粒子粒径小于12nm,饱和磁化强度5.06mT,制得的明胶水基磁流体长时间放置,无明显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和琼脂制备核/双壳医用磁性微球.最佳工艺条件为:Fe3+/Fe2+之比在1.70~1.75;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为1h;琼脂的包覆最佳温度为50℃,pH值为9,时间1h;聚乙二醇包裹最佳温度为55℃,pH值为4,时间1h,可以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超声波分散时间控制Fe3O4粒子的尺度,实验确定包覆剂用量.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3.
1)Fe^3+、Fe^2+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Fe^3+在水溶液中呈棕黄色;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Fe(OH)3沉淀为红褐色;Fe(OH)2沉淀为白色;Fe2O3固体为红色;Fe3O4固体为黑色;FeO固体为黑色.  相似文献   

4.
用两种不同沉淀剂制备了纳米Fe3O4磁性粒子,对二种工艺的主要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都制备出了粒子尺寸为8~12 nm,正态分布比较好的粒子。一、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pH≥9,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值约为1.75,反应时间为1h,温度控制在40℃。搅拌速度为1 500 r/min;二、3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沉淀剂,碱过量25%,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2∶1.2,反应时间为1 h,反应开始时温度为70℃,反应10 min后将温度降至50℃,再反应50 min。搅拌速度为1 500 r/min。产品的铁含量接近理论值,干粉的磁化率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为分散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液的初始浓度为Fe3+0.15 mol/L,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之间;25%NH3.H2O作为沉淀剂,并过量20%~30%,溶液pH=9~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3 000 r/min。用壳聚糖作分散剂,其最佳用量为每60 mL载液0.040 0 g,温度控制在50℃左右,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进行包覆。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壳聚糖磁性微球放置17个月,无明显分层现象。利用了IR、TG-DT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油酸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重点探讨了油酸修饰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油酸成功包履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油酸的表面修饰未改变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晶体结构.经修饰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1nm;经修饰后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稍降低,但仍在50emu/g以上,仍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7.
水基Fe3O4磁流体的制备和磁流体磁性粒子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选择NaOH作沉淀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FeCl2和FeCl3,制备纳米级铁氧体磁性粒子的水基磁流体,探讨了温度、碱的过量比、反应时间对磁流体基本性质的影响,着重讨论了磁性粒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小粒径、强磁性、分散均匀的Fe3O4磁性粒子的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0min,温度55℃,碱的过量比为y=1∶4,FeCl2.7H2O和FeCl3.9H2O的数量比为3∶2。  相似文献   

8.
在空气环境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探讨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反立方的尖晶石型,粒径约为20nm,饱和磁化强度在61.0e-mu/g以上,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9.
例1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2H^+若往此溶液中加人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相似文献   

10.
磁流体对工业废水中Cr(Ⅵ)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罗新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3):119-12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粒径为10nm的Fe3O4磁性微粒,分散于水中生成饱和磁化强度35mT的水基磁流体,用此磁流体对模拟与实际废水中Cr(Ⅵ)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实验条件为pH=3,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0.5h。用Langmuir等温模型和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磁流体对Cr(Ⅵ)的吸附机理,该过程为单离子层吸附。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磁流体对实际制革废水中Cr(Ⅵ)的饱和吸附量达66.5mg/g,废水中残N/Cr(Ⅵ)浓度为0.2mg/L,低于工业废水排放的国家标准(0.5mg/L)。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然后以一定比例的镝钕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选择淀粉为包覆剂制备水基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考察了镝钕的用量、包覆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包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实验总结出适宜的条件:在n(Fe):[n(Nd3+)+n(Dy3+)]=30:1,n(Fe3+):n(Fe2+)=1.70~1.75前提下,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Dy3+):n(Nd3+)=4:1,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以淀粉作为包覆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mL载液0.0050g,包裹温度在50℃左右,包裹最佳pH=2~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水基稀土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制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制备了水基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实验讨论了温度、镝与钕的配比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改变工艺流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在n(Fe):[n(Nd3+)+n(Dy3+)]=14:1,n(Fe3+):n(Fe2+)=1.70~1.75,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Nd3+):n(Dy3+)=1:1,25%NH3.H2O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2)以明胶作为表面活性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 mL载液0.005 0 g,包裹温度在55℃左右,包裹最佳pH=4。该条件下制得黑亮的水基镝钕铁氧磁流体,其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高。在可见光的照射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看到明亮的磁光环产生。同时,还对产品的黏度、磁化强度、表面包覆情况、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从工程放大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了以偏硼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环十二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在搅拌鼓泡釜中,适宜反应温度为160~170℃,搅拌转速1500rpm以上,通空气量100ml/g烷.hr,催化剂用量5%,转化率可达30~32%,选择性达73~89%,总收率80~98%(重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CMC/CTS)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CMC/CTS比值(质量比)、甘油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及反应温度等各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MC/CTS为3:1、甘油为1.60 g、聚乙二醇为3.20 g、反应温度为25℃时,其吸水率为405 g.g-1,且吸水速率适中,保水性能良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5.
摇瓶中对益生素生产菌———产乳酸芽孢杆菌JY-LZ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发酵培养基培养时,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10%,温度30~40℃,灭菌前pH值7~9,100 mL摇瓶装液量30 mL,48 h培养密度大于1010/mL,芽孢率大于50%,可以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6.
以α Al2O3,TiO2,ZrO2 为主要原料,以MgO SiO2 或MgO Fe2O3 为稳定剂,经1 500 ℃×2 h烧成可制得低热膨胀系数的Al2TiO5 ZrO2 复相材料。试验发现:随试样中ZrO2 含量的提高或ZrO2 稳定程度的提高,Al2TiO5 ZrO2 材料的RT~1 000 ℃热膨胀系数逐步降低,这与陶瓷复合体热膨胀系数的常规相背。ATZ 5试样的抗折强度为39.15 MPa,吸水率为3.28%,热膨胀系数为4.46×10-6/℃,其抗热震性能优良,可承受的热震温差是P ZrO2 试样的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