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中宋江等人领导的梁山起义军因接受招安,使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惨遭失败.这是事实.《水浒传》的作者对宋江的接受招安持什么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其关系到我们对这部小说的价值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观众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评价涉及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研究历史,切忌以今衡古。很遗憾,许多观众犯了这个错误。过去,长篇小说《水浒传》被誉为“农民起义革命史”,强行用阶级斗争视角图解《水浒传》。结果谬误百出,疑窦丛生。人们无法解释梁山英雄沾染的盗匪习气和许多不良习惯,也无法解释宋江为什么要葬送农民起义革命事业,而走上朝廷招安不归之路。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反思,《水浒传》是“农民起义革命史”吗?不,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武侠小说!第一,(水游传)母…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是《水浒传》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历来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二十年代,鲁迅先生虽曾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过:“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起来反抗政府,“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所以便有招安之说。但那只是指出了《水浒传》中招安情节的来源及其历史背景,并未说明招安描写本身的全部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持《水浒传》歌颂农民起义说的同志,觉得“作者显然热爱义军,却安排这样一个宋江为领袖,从而又给义军寻求这样一条投降的死路。究竟为什么?真教人难解”(吴祖湘:《谈(水浒)》)。持《水浒传》宣扬投降说的人,紧紧抓住书中的招安描写立论,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建国二十多年来的《水浒传》研究中,一直推崇它“反映了农民起义真实的历史面貌”。近年来的评论文章,仍然把《水浒传》说成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但使人不理解的是,一部“农民革命史诗”,为什么充满了“早招安,心方足”之类的叛卖语言?如果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写的作品,怎么还会有“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5.
“招安”,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对付农民起义的手段之一。《辞海》中对“招安”的解释是“犹招抚、招降”劝使归顺”。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接受统治阶级招安,归顺朝廷者有之,但一般都是在遭官军镇压陷于绝境之际,迫不得已才向统治阶级投降的。然而,《水浒传》所描写的梁山农民起义军却非如此。他们是在起义事业空前兴旺,起义军接连挫败前来征剿的朝廷军队、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胜利之  相似文献   

6.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7.
一、《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之谜 任何文艺作品都反映一定的社会矛盾。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各家各派的看法,分歧很大。举其要者,有以下几种观点: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认为《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农民阶级是地主阶级的对立面,农民起义所反对的当然是地主阶级。这一观点是五四以来的传统观点。 (二)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1975年8月,毛泽东在其批判水浒传的指示中说:“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王齐洲在《水浒争鸣》第一辑著文说,《水浒传》所表现的是“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Z1)
一、常识填空1.《水浒传》的作者____,朝代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小说。2.《水浒传》中共有____将,天罡星共____人,地煞星____人。3.《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_位,他们是____、____、____。4.《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____、____;主张招安的是____。5."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里渗透着忠义思想,这是尽人皆知的。它的主要表现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按受招安,去打方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等等。明代的《水浒传》刊本,无不冠上“忠义”二字,称为《忠义水浒传》,有的干脆称为《忠义传》。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作品,为什什会如此突出地宣扬忠义思想?这些思想从何而来?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水浒传》是很有必要的。《水浒传》所以具有忠义思想,与它成书的年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水浒故事产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通过造反与招安两种观念的对立和冲突,展现了"江湖"文化与"庙堂"文化的融合、渗透与排斥.从这种文化视角阐释梁山水泊的内部冲突,对深入理解《水浒传》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以历史上宋江起义为题材。用深刻、热情而又冷静的笔触,描写并解剖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即从起义的社会原因,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以及起义口号、纲领、理想和战略思想、内部分析,并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而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农民起义的一部史诗,一部再现农民革命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而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中,作者除了写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壮阔图景之外,还在一些细微之处显现了作者深刻的文学功力。下面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谈谈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历来说法不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起义说一直占主导地位,但自七十年代末,学术界便对这一观点不断地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农民起义说是受了毛泽东主席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而忽视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点,它不妥之处是显面易见的,本文认为,(水浒传,是一部侠义英雄传奇,文章从侠的精神,行侠的背景、侠的组成、侠的社会心理结构四个方面论证分析了《水浒传》的侠义文化特点及文化意义,特别分析了水浒英雄们由盗侠到官侠的转变,即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投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分子宋江,在篡夺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后,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把这支农民起义军引上了接受招安的道路。如何看待宋江受招安?鲁迅曾经有过非常明确的回答:“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末年的宋江三十六人起义是《水浒传》的原型,对后世影响很大。宋江受招安导致起义失败,李若水写于在元城县尉任上的一首纪实诗《捕盗偶成》对此有所披露。经考证,宋江等人宣和三年末在大名府活动,宣和四年二月在大名府接受招安,不久率部开进大名府城,接受招安后,即率部随宋军参加伐辽。在宋江受招安这个情节上,《水浒传》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只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将宋江率部开进的大名府城指为东京开封府城。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一次休息时,毛泽东主席对贺龙说:“中国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看不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贺龙说:“没看过,不过我不是外国人。”毛泽东看着徐海东问道:“海东,你看过这三部小说没有?”徐海东说:“《三国演义》看过,《水浒传》也看过,《红楼梦》嘛,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没看过。”毛泽东笑着说:“那,你算半个中国人。”毛泽东说过,《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当时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占了好多山头,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  相似文献   

17.
历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消灭农民起义军,总是交替地使用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的两手。在对待农民起义队伍的策略上,统治集团内部就分成了征剿派和招安派。无论是在征剿的情况下还是在招安的情况下,农民起义队伍中都可能出现投降派。而当着统治阶级推行招安政策的时候,投降派的活动就会更加猖狂,革命派与投降派的斗争也就会更加激烈。《水浒》七十五回的“第一次招安”就展现了梁山起义队伍中革命派与投降派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出了统治集团内部征剿派与招安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观是儒家和道家学说共同的内在精神基础。《水浒传》深受“天人合一”观的影响 ,这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存在。作者在梁山英雄造反与招安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困惑。小说展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纲常伦理秩序已成为“天道”而恒久不变 ,农民起义只能是纲纪失常时的权宜之计。“替天行道”虽说是梁山泊聚义的行动纲领 ,但恢复天道只有两种途径 :一是改朝换代 ;二是改良 ,包括接受招安。一种无奈的结局反映了强烈的文化冲突和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19.
地音 《教育》2009,(27)
《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国两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谈领导愿景的小说。宋江《水浒传》虽然讲的是农民起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在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观是儒家和道家学说共同的内在精神基础。《水浒传》深受“天人合一”观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存在。作在梁山英雄造反与招安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困惑。小说展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纲常化理秩序已成为“天道”而恒久不变,农民起义只肥是纲纪失常时的权宜之计。“替天行道”虽说是梁山泊聚义的行动纲领,但恢复天道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改朝换代;二是改良,包括接受招安。一种无奈的结局反映了强烈的化冲突和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