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1月,我来到斯图加特大学(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求学。斯图加特市是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周边有多个工业区。戴姆勒—克莱斯勒、博世和保时捷等多家国际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因为我想学汽车工程专业,所以选择了斯图加特大学。初到斯图加特,人生地不熟,亏得一个同乡帮我找了个临时的落脚地———暂时住在他的公寓里。在德国学习生活的人大都知道,找房令人头疼,但又是头等大事。斯图加特的物价水平比较高,房租也相对较贵,找个便宜的房子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打工挣钱了。同乡建议我先找学生宿舍,…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因为迷恋赌博,导致破产、失业、离婚,欠下了50万欧元的债务,人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他50岁的大哥,决定去德国打工,一边为弟弟还债,一边督促弟弟戒赌。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哥的妻子身体不好,女儿正在上高中。为了这个决定,气恼的妻子和他离了婚。他只身一人去了德国。到了德国,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下赌场谈判。他说,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来这里就是为了救弟弟,如果你们再放他进去赌,我第一不会还债,  相似文献   

3.
早点     
付金如 《小读者》2011,(10):66-66
外国留学生说:“你们中国人真勤劳!”中国学生问:“何以见得?”留学生说:“我观察过了,大街上五六点钟就有很多人了.可你们还嫌不够早,到处立了牌子,倡议‘早点’.”  相似文献   

4.
唐厚梅 《留学生》2010,(8):48-48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相似文献   

5.
风中密码 《成长》2005,(11):27-28
刚进寝室,上铺就告诉我刚才有人打电话找我,说我这个疯丫头没心没肺不知道想老哥。我笑笑:“甭理他.要是再来电话就说我下地狱了.去解救他!”  相似文献   

6.
1989年底我来到德国加入了留学生的队伍。当时我那十岁的儿子南南也跟着我到了德国巴伐利亚的拜洛依特市。上完户口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孩子找一个小学去上学。我们住的离市政府不远,旁边就有一个条件很不错的小学校,因为不知道这里在选择学校上有什么规矩,是就...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之友》2014,(12):44-44
卓玛:我喜欢上我的数学补课老师啦。嘘,别太惊讶.他和我们年龄相差不了几岁,是个大学生“欧巴”,他不光学识渊博,而且帅暴了。每次上他的课,我都恨不得时间再长一点,他给了我学好数学的动力,现在我的目标是考上他所在的大学,这样就可以以学妹的身份去追他了。我不敢向他表白,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女朋友.更不可能让他等着我。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科学美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秀人材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全面的教育能使学生在意志、理智、情感、体魄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成为优秀人材。德国科学家凯库勒(1829~1896年)建立苯分子环状结构理论的经过就是突出的事例:1847年凯库勒考入德国吉森大学建筑系。由于听了一代宗师李比希的科学课,被李比希的  相似文献   

9.
一则幽默一位中国留学生交了一个美国女朋友,一天他们徒步外出游玩,前面十字路口亮起了红灯。这时路上的车辆稀少,也没有交警。这位留学生快步穿过十字路口,并冲他的美国女朋友喊:“现在没有交警,快点过来!”他的女朋友没有过,而是待绿灯亮起,才通过十字路口。几天后,这位留学生的女朋友向他提出分手,理由是认为他不可靠,因为没有交警看着就连基本的交通规则都不遵守的人怎能信得过?  相似文献   

10.
无言对旧情     
有一天,我去坐计程车。司机给我讲了他的一个故事。他讲故事的技巧不是很好,就是说他大学时有个非常好的女朋友,全班都以为他们会结婚。他大学毕业后去当兵,他女朋友在外资公司做事,做得非常好。他退伍之后,女朋友说不如我们一起开一个小公司。因为她在外资公司工作过程中认识很多客户,也有很多经验。两个人就开始做。这个男人是本地人,女朋友是湖南人,她妈妈很会做饭,女朋友常带他回去,她妈妈会煮很好吃的饭给他吃。  相似文献   

11.
午睡起床时,凯戈与翔翔两名男孩子一边聊天一边穿衣服。凯戈对翔翔说:“昨天我看见我表哥的女朋友了。”翔翔“:是吗?我也有女朋友。”凯戈好奇地问“:我怎么不知道,是谁?”  相似文献   

12.
有个不愿改掉自己的毛病而想换个环境的人找到刘向。刘向给他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猫头鹰准备搬家,斑鸠问:“你搬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打算迁移到东边去,因为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何必搬迁呢?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叫声,...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解散     
一个男生对女朋友说:“我想分手,我觉得烦了,没有感觉了。” 女朋友对他说了一段让他顿时无语的话:“亿万中国人对国足早就烦了、早就没感觉了,  相似文献   

14.
邵宁 《科技文萃》2001,(3):86-87
出国留学,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每一个少年梦寐以求的事。尽管俄罗斯近年来颇不稳定,但 在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仍为数不少,然而他们的境况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颇高,学费也不便宜,远比国内的大学高昂,名牌大学大学生每年五六千 美元,研究生更高,但仍吓不退国内有志于留学者。 就拿列宾美术学院来说,中国留学生就有近20个。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学生是在国内考不 上大学,被有钱的父母送出来的。他们以为只要出了钱,就能到世界著名的艺术学府——列 宾美术学院求学。有250年历史的列宾美术学院并不好混,学院规定对于在国内未上过大学 的,一律不允许随班就读,而得先“进修”,进修的学费比大学生稍低一些。进修一年后, 再参加考试,决定能否正式上大学。所以,在这里学习的正式大学生是很少的。 这些留学生大多中学毕业不久,仅20来岁,乍摆脱了父母的约束,便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喝 酒、玩耍、交女朋友,花钱如流水。有个学生近半年来从不去上课,从早到晚在宿舍睡觉。 起先说分给他的工作室不好,后来给他换了工作室,他还是不去上课。外办主任奥列格奇怪 地问:“我不明白,他交了几千美元就是来睡觉的?他为什么不回家去睡呢?”也有的家里管 得又太紧。有个女孩来留学,母亲竟跟着来陪读,女孩走到哪里,妈妈跟到哪里,成为学校 的“一道风景”。当然,也有认真学习的,他们的作品很受教授的称赞。  相似文献   

15.
李刚是一名IT软件工程师,在中关村参与过网站建设,赚了不少钱。后来,他决定去德国,最想做的还是IT业。到了德国,他才发现,按照当地的规定,所有留学生或国外的技术人员,只允许在假日打工,没有相关部门的批准,不允许外国人一到德国就从事技术工作。李刚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德国人开的一家饭店找了一个洗碗、端盘子的杂活,一天干上十几个小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想想自己曾是风云人物,连大老板也要敬上三分,如今,却在这里做体力活,还要看人家的脸色,李刚心里很不痛快。没过几天,李刚被老板炒了鱿鱼。理由是,他的德语说得太差。老板说…  相似文献   

16.
这可怎么办呢?我把吴老师还没保存的资料给弄丢了!赶紧去认错,说不定会得到原谅的。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办公室。吴老师见了亲切地问:“黄蔚栋,有什么事吗?”我把刚才的事说了。“啊!那太可惜了。”吴老师既惊讶又生气,沉默了一会儿,他让我先回教室。上课了,我坐在位置上忐忑不安。吴老师走进教室后,先讲起了故事:“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到处碰壁,没有一家公司要他。最后,他去了一家小公司,可是,连那家小公司也拒绝他。留学生愤怒了,他问:‘你们为什么都不肯聘我?难道我的学历不够高吗?能力不行吗?’…  相似文献   

17.
我是名牌师范大学教育系的硕士研究生,明年六月份就毕业了。以前遇到一些人,一听说我是学教育的,就会用很崇拜的眼光看着我,以为我们的地位是居于所有老师之上的,毕业之后不是去了教育部,就是去了教委。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现在正加入找工作的大军,奔赴各种招聘会。在排队等待交简历的时候,觉得钱钟书说得真是对啊!他不是在《围城》里有这么一段儿“……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科学生,外国语系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系学生,中国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来华留学生可能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从小就有很多梦想的美国留学生陶起的梦想简单又可行:"我终于来到中国。现在,不但住在北京,而且学了普通话,我的梦想实现了!"韩国留学生田范俊会很坚定地告诉你一个属于他的中国梦:"我想开一个中韩建筑公司,为更多的人设计、建造温暖的家!"英国留学生宋钟允未来的梦想是:"回英国念硕士,来中国找工作。"因为他已经慢慢喜欢  相似文献   

19.
一个遭受到女友抛弃的青年来找我,说到他女朋友还活得好好的,感到愤恨难平,我对他说了一个寓言:从前有一个人,用水缸养了一条最名贵的金鱼。有一天鱼缸打破了,这个人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站在破碎的鱼缸前诅咒、怨恨,眼看金鱼失水而死;一个是赶快拿一个新水缸击救金鱼。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12万人。在日的外国留学生以中国学生为多,约有8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70%。另外,在日本语学校就读的就学生总数约有5万人,其中中国就学生近4万人。也就是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和就学生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中国成了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