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说"杖"     
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有人认为"杖"应该为"犁杖".从中国农学史角度看,"犁"的概念从没有用"杖"来表达过,<说文解字>及东晋和西晋以前的各类作品中,"杖"也从来没有"犁"这个义项."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不是"犁杖",而是"手杖".在这首辞中,"杖"也是官位的代表."或植杖而耘耔"应该释为:"有时讲述杖放在一边,(用犁)在田里除草培苗."是陶渊明时自己放弃官位而回乡归隐的高洁情怀的自释.  相似文献   

2.
"植杖"释义勘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话。对“或植杖而耘耔”一句,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课本作了如下注释:“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植杖,把手杖立在一边,一说倚着手杖。耘,除草。耔,培苗。”笔者认为.无论将“植杖”释为“把手杖立在一边”,还是“倚着手杖”,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杨宝生<"植杖"释义勘正>(<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以下简称<勘正>)认为此"杖"不是"手杖"而是"犁杖".这一"勘正"其实是以正为误,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5.
也说"拼"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对"拼"的解释: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在当前的许多报纸、时尚杂志以及网络传媒中,常见到跟"拼"有关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都没有收录到词典里.我们把这些新词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X 拼"式,一类是"拼 X"式.(本文的例句均来自百度网)  相似文献   

6.
也说"田"     
语言与文字的产生、发展变化相辅相成而又各有其规律。本文以此为依据,阐述了“田”这个字与“dien”这个词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从而澄清了王力先生关于“田”字的解释使我们产生的疑惑。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作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被我们应用已久,但在目前实施的过程中有些片面的理解.本文简述了"因材施教"的由来和现状,并提出了由"提优补差"--"提中补差"--"促优发展"的因材施教观,以此给同仁们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8.
也说"凉茶"     
读了<老年教育>第四期贾泽宗先生<体味凉茶>一文,感触颇多,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在近些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少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从官到民,从热到冷,落差较大,一时难以适应,难怪有的同志感叹"人走茶凉".  相似文献   

9.
秦荃田 《现代语文》2007,(6):125-125
12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曾播发过一段画面,山东省莒南县法院负责人面对镜头宣称:"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北京几家报刊就此登载了一些言论、杂文。《法制与新闻》杂志于1995年第5期刊发了《戏说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于"交费择校"问题的讨论,视线多集中在城市学生的身上.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我想说说自己对农村学生"择校"的痛切感受.我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过市重点中学的挑选,但他们落选了.这些经过市重点学校筛选而不入选的学生,在城里是彻头彻尾的"凤尾",在我们农村教师眼里却是"龙头",我们的得意门生,我们明天的希望.我们不企求将"龙头"培养成为人中龙凤,但仍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可以帮助学生考上尽量好一点的高中.然而,"择校费"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农村教师和学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陶麟老师在题为<"诗三百"辨>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6)中对"诗三百"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诗三百就是<诗>三百,而不是‘诗三百’,更不是<诗三百>"的结论,对长久以来认为"诗三百"就是<诗>的代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陶老师的论证对其结论的支配力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也说"互文"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化身为三兄弟,以三兄弟争吵的童话故事形式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一样大吗?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极大地激起,纷纷表示这样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猜想:三个内角的和应该会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学校再三强调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稍有逾越,就会被抓典型,因此教师谈"罚"色变,对"罚"字甚为忌惮,畏手畏脚,不敢放手管理学生.哪怕是学生不完成作业、违反纪律等,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也只能听之任之.可想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会太好.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不敢管理的问题呢?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也""矣"辨说     
"也"和"矣"是古文中较难掌握的两个语气助词,它们虽然都常用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中,但其基本的语法作用却不尽相同:"也"主要表肯定语气,不着眼于时间因素,处于静止状态;"矣"主要表报道语气,具有时间过程,是动性的.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 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亲密关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小学低年级,朋友意味着空间距离较近的玩伴.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中,朋友可以发展成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伙伴.到了高年级,友谊的主要特征是亲密的共享,这个阶段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也是小团体最容易形成的时期.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维护友谊的同时建立是非观念,保护好自己的人际边界,为发展成熟健康的友谊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教师是越来越胆小了:不敢乱收费,不敢批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敢搞大型的体育竞赛,不敢组织学生参加春游、野炊、参观等户外活动,等等。也就是说,只要牵涉到学生人身安全的,教师尽量避开,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20.
"也""矣"辨说     
"也"和"矣"是古文中较难掌握的两个语气助词,它们虽然都常用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中,但其基本的语法作用却不尽相同:"也"主要表肯定语气,不着眼于时间因素,处于静止状态;"矣"主要表报道语气,具有时间过程,是动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