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百年来的中国,以世界文化的视野来看,是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从艰辛探索到成功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进程。郭沫若是这条历经坎坷的阳光路上可敬的先行者、先觉者。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概括,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新要求,郭沫若早期对东西文化论争的见解,对文化中国转型、复兴之路的思考,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战文化不是孤立的偶然发生的文化存在,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挽救危亡的伟大壮举,广大的妇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以弱胜强,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抗战文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占人口半数的中国妇女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整个抗战文化添上了重要的一笔。自从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中国的土地被占领,村庄被毁灭,大地上到处是屠杀、奸淫、掳掠和轰炸。战争强迫中国妇女走出家庭,走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从汉代始,两国便有交流,尽管其问因各种原因曾一度紧张,但未构成实质影响;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便向隋朝派遣隋使;隋亡,继派遣唐使,始终不辍地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同属于汉文化圈。尽管中日文化同源,但经历1000多年的交流、碰撞、融合、变革后,逐渐分道扬镳且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5.
于黛琴,现任日本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1981年的一天,日本国驻华大使发布“命令”,要求全体馆员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观看话剧《撩开你的面纱》,理由是剧中女演员于黛琴饰演的一位日本妇女,不仅操一口地道的东京日语,且礼仪举止生动逼真,极具光彩。数天后,一位日本记者在其国内报刊上发表剧评,称《撩》剧中的这个日本妇女,系中国戏剧舞台数十年来最为形神兼具的日本女性形象。1982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于黛琴赴日考察,并赠送她两套和服。此次东瀛之行,掀开了于黛琴戏剧人生新的一页。留日期间,于黛琴几乎走访了日本所…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大型国际展览2011年4月1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国务委员刘延东,德国外交部长古多·韦斯特  相似文献   

7.
赵典 《华夏文化》2013,(2):50-52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清算,一时间各种主义和学派竞相登场学术论争纷纭。从陈独秀、吴虞等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起,一大批新式学者展开了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批判。此外也有很大一批学者如梁启超、梁漱溟、钱穆等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反思和发展,一时被视为尊孔派。在反孔和尊孔之间,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将南迁故宫文物的精品,以免日寇劫掠。1933年2月6日,首批文物从故宫午门起运。之后,故宫近百万件文物历经艰辛坎坷,历时十数年,行程数万里,播迁十余省,南迁上海、南京,西迁长沙、宝鸡、汉中、重庆、贵阳、安顺、巴县、峨眉、  相似文献   

9.
江从延 《大理文化》2015,(3):104-11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封锁了沿海的运输线,切断了滇越铁路,全部断绝了中国接受外援的途径,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云南省政府动员沿线20余万民众投入筑路工程,仅用了9个月时间,中国境内959.4公里的路段以奇迹般的速度通车。从1938年9月至1942年4月,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滇缅公路独自支撑着国家的外援运输。  相似文献   

10.
殷国明 《东方文化》2002,(5):20-23,39
如何从整体上理解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这不仪是对历史的一次认真检索和回顾,更是对我们的文学价值观念和所面对的理论现状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认识.如果历史是一个可以任意打扮的姑娘的话,那么这种“打扮”也必然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某种设想和期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肩负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更好地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分清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正确制定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12.
张伟雄 《世界文化》2011,(10):I0012-I0012
要弄清何为异文化理解,一个有效果的办法就是,聚焦那些曾有跨文化生活经历的人们。在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彼此通过同化、一体化、共存等复杂的相互作用,母文化和异文化会进行重新构建、再产出。异文化生活经历是文化交流重要的媒介,是弄清以上重新构建之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在文化上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25日,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活动迎来其最后一讲。此次论坛主题为“启蒙与知识文化”,依然由国博副馆长陈履生、前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阿克曼担任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洪英 《世界文化》2009,(8):45-45
穿着艳丽的和服,趿着厚实的木屐,迈着小小的碎步,摇曳生姿而来,这就是日本女人,端的永远都是一种温柔,一种妩媚。很多文学作品都描写过日本女子这种温柔妩媚的美。  相似文献   

16.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研究大多不是从某种固有体系出发对后现代潮流加以把握,而是从自己所困惑的问题、当前论战的话题,或由论争激烈态度所引发的学术兴趣开始言说。因此,中国的后现代问题与中国急剧转型的政治话语、经济问题、化论争紧密相关,从而无可避免地显出芜杂和非体系性:个人介入问题的角度和其对问题的误读或有意误读的层面不同,个体言说的问题和盲区的殊异,知识背景所造成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角度的差别,以及其提出问题并加以审理的内在动机各异,成为当代后学多元多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18.
身份是移民在异域书写自我和寻求归属的依托。本文旨在通过对郭沫若留学时期创作的身边小说的文本细读,去品味隐藏在文本中的或隐或显的身份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沫若小说人物的认同危机和身份焦虑,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存在的总体经验息息相关。他的小说由是成为海外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自我建构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与文化虽在本质上有所差异,但同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彼此交融、双向互动。网络技术在当代便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不仅推动了当代社会文化的整体进步,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网络文化。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导致一些掌握高新网络技术的国家成为了新型的"殖民主义"国家。另外,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不符合社会主流的文化得到传播,给主流文化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文化的现代化,不可能算是成功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用中国的特色文化作为指导.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我们的目的不是探讨传统文化是否起作用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从现代化的动力要素的角度,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在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地扬弃,并对传统文化的重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