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德育面临着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和挑战。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需求,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德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以及教育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德育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谷岩海 《文教资料》2008,(5):99-100
新时期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应采取哪些策略?在德育目标上.采取多面体、多层次、序列化的管理:在德育内容上进行超越民族、国家、社会的人类共同的道德品质教育:在德育方法管理上,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在德育管理的途径上,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在德育管理的评估上.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时期德育的改革刘社欣社会不断发展,文化必然要随之孳生、整合、消融、更替和嬗变。德育这一伴人类社会而生、受社会经济制约、为社会服务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和特殊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发展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变革与发展的挑战性命运。这种挑...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我国走上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不仅冲破人们心头上的姓资姓社的阴霾,对“左”倾思潮给予有力的回击,而且明确提出要搞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自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十五大的召开,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尤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强调公有制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这无疑又是一次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人们对学校德育的功能有了新的思考.中小学德育的生活功能在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做人的自觉性,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情趣.这一认识为改革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实施中小学德育改革中,应该从观念、内容、途径和学科结合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一、是“首位”还是“末位”的讨论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态,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它一直处在我国各个时期制定教育方针的首要位置,尤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从素质教育的提倡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德育的首要地位却逐渐在消解,人们甚至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只要学校管理上去了,德育也就跟着上去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上海中小学德育十五个方面的改革,可以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内容。1.德育目标的改革教育改革应有明确的目标,无目标的教育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德育亦然。纵观几十年来,在各个厉史时期,我国德育在目标问题上的弊端,始终是德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弊端。尽管在各时期中,这一弊端在表现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 (1)德育目标不确定。处于围绕政治运动和政治口号转的状况,导致一个时期变换一个目标。这样,教师无所适从,教育没有常规。德育成了完成政治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转瞬即逝,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世纪之交,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大潮已汹涌而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手段。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经济的产业支柱。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而德育尤其是中小学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的严峻挑战,也不得不作出强有力的回应。因此,中小学德育树立全新的观念,加大调整与改革的力度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基础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小学德...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存在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智育具有较大的静态稳定性,而德育则具有较强的动态活跃性:即社会性与时代性。德育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要在不同时期,不断增加那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内容,同时又不断扬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东西。近几年来,学校的德育内容已经得到了一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就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德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所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新时期,我国的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幅,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道德危机”。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在精彩的德育教学内容和全面严谨的德育方式两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的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所处的相对单一的德育环境,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到一个更大的、更为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使学生获取信息的空间和渠道空前开放和扩大。中小学德育教师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德育权威”角色在学生获取信息的空间和渠道空前开放和扩大的今天,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传统德育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出构建主体德育模式势在必行,并指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唤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实现情理交融;开展讨论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判断选择;优化德育环境,发挥隐性课程作用;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台湾地区德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德育多元化等方面探讨台湾地区德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傅岩 《班主任》2002,(4):3-6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程改革阶段。课程体系的根本性改革,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课程改革对加强中小学德育所起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