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量训练对耐力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赛前训练量减70-80%,最大强度所测的指标可保特10-28天。血液指标在减量的5-21天中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肌糖原贮备和肌肉的氧化能力亦有类似变化。亚极限运动指标也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赛前周训练量减少70-90%,在6-12天的减量训练中,主要由于肌肉爆发力的改善,比赛成绩可以提高或保持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比赛前进行的减少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称为赛前减量训练.适当的赛前减量训练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明显增进运动员机能.赛前减量方法的应用已在游泳、田径和自行车等项目上取得明显的效果.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一般为l到4周;减量训练课内容的安排要以专项练习为主;训练量要小,训练强度应与减量前保持相当或略有增加;减量期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减少.一般认为经过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与肌肉糖元贮备得以恢复或提高,血液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肌肉的酶活性增加,赛前心理状态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赛前减量训练是非线性的、逐渐减低训练量,在预期时间里减低运动员心理上的压力和生理上的压力,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减量训练有渐进型:直线式的减量和指数式的减量;也有非渐进型:阶梯式的减量。非渐进式的减量模式不及渐进式模式效果好;同是渐进式减量模式下,快速减量模式比缓慢减量模式效果好。维持训练强度大致不变的训练负荷是减量训练阶段促进训练适应的关键,减小训练量对运动成绩提高更为有效,最佳减量为减小41%-60%,8~14天的减量训练时间对于大多数运动项目都是有效的时间长度。通过减量可以提高0.5%~6%的成绩,平均的改善是3%,高于提高运动成绩需要的变异系数,可大幅度提高运动员获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16名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分为训练量减少 2 0 %组 (175 .7± 4 .5cm ,90 .7± 19.1kg ,16 .3± 1.8y)和减少 6 0 %组 (175 .5± 9.5cm ,84 .9± 13.7kg ,15 .7± 1.2 y) ,进行 3周的减量训练 ,测试减量训练前后运动员机能状态和专项成绩的变化。结果表明 ,6 0 %组的运动员运动成绩高峰出现在第 2周 ,并且提高的幅度 (3.7% )较减量 2 0 %组提高的幅度大 (2 .9% )。训练量减少的幅度影响运动员机能变化周期的长短 ,减量少时最佳成绩出现的晚 ,减量多则最佳成绩出现的早。血尿素、血清CK变化值能较敏感地评价运动员赛前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外一些负重训练专家最近提出,所有定期进行肌肉力量训练的田径运动员,每隔十二天就应当改变自己的训练计划。他们认为,如果按照固定不变的训练计划每周采用同样的负重训练量,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任何时候也不会有所提高。许多教练员也指  相似文献   

6.
如何安排青少年中长跑选手的赛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近几年参加全国少年田径赛的成绩统计,以及赛前8周训练量和强度安排的分析,提出男子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的训练安排所选用的手段,对他们的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6名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以不同方式进行3周赛前减量训练时,腰腹肌群和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与专项运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减量60%组运动员(175.5±9.5)cm、(84.9±13.7)kg、(15.7±1.2)yrs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3.7%)较减量20%组运动员(175.7±4.5)cm、(90.7±19.1)kg、(16.3±1.8)yrs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2.9%)大。训练量减少的幅度影响运动员机能变化周期的长短,减量少时最佳成绩出现的晚些(减量后第3周),减量多则最佳成绩出现的早(减量后第2周)。  相似文献   

8.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9.
纪逊 《游泳》2008,(3):25-28,29
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整个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量(距离)在全年训练量中占主要地位,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量所占百分比则更多,如澳大利亚长距离运动员每周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量要占到70%。近年来澳大利亚游泳训练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短距离运动员,在赛前减量期也要重视有氧训练。而奥运会50米、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波波夫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泳是一项耐力运动,因此需要高度地发展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郝海亭 《体育科研》2006,27(1):11-11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最关键的挑战就是如何在重要大赛前几周调整好训练,这种调整通常涉及到赛前减量和至少降低一个训练变量。赛前减量是建立在训练、健康、疲劳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动态关系基础之上。一名运动员适宜的比赛能力不仅受健康状况的制约,而且与疲劳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整个减量过程的目标就是把疲劳降到最低,同时尽量保持身体的健康状况。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赛前减量应该是在重大比赛前,但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个生理上的效果仍存在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11.
陈勇 《福建体育科技》2015,(1):28-31,40
为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邓薇赛前备战训练,从训练学角度探讨赛前训练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索赛前训练研究热点,结合邓薇赛前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对举重项目赛前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邓薇赛前训练特点为:赛前训练阶段持续6周,最高训练量出现在第3、4周,第5周开始减量幅度较为明显,每周内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训练强度分布有明显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周思红 《体育科学》2002,22(5):135-137,F003
大鼠经6周渐增负荷训练后随后进行4周减量训练,测取了大鼠左侧腓肠肌强度极限、肌肉最大伸长量、肌肉弹性刚度和肌肉断裂能密度等力学指标,结果发现,通过4周减量训练,训练强度对骨骼肌最大伸长量、断裂能密度影响较大。分析了4周减量训练引起骨骼肌运动能力下降的机制,并建议肌肉在减量训练时采用一定强度进行训练,较好地保持运动能力不下降过多。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所获得的能力能否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赛前阶段的训练过程能否正确安排.滑雪竞赛中一般通用的训练法,都是以正个年度训练过程的和赛前阶段的训练量的波浪形变化做为依据的.做为变化的基础,是三天的或四天的波浪.而波浪的特点,是量逐周逐渐缩减,强度逐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陈然 《体育科技》2014,(6):82-83
对5名备战第12届全国运动会的广西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进行生化指标的测试,评定其机能状态,为训练量的调整和营养补充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的多项指标变化明显,其中,Hgb降幅较大,RBC、HCT明显下降,CK明显上升,LDH升高,T略降,C下降。显示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疲劳。经训练量调整和营养补充后,运动员赛前10天疲劳恢复情况良好,各指标回升。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所需的肌肉和呼吸的控制能力,必须提高肌肉的张力水平。放松(relaxation)我们这里谈的放松,特指在游泳比赛时为获取优异比赛成绩需具备的那种放松能力。运动员赛前肌肉保持适度紧张是必要的。肌肉为发挥其最大能力,预先放松是必须的。在准备重大比赛的长期过程中,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解各肌群的紧张度。  相似文献   

16.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蹦床集训队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计划安排、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生理、生化以及心理指标与训练负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赛前减量阶段常用训练监控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赛前减量阶段常用训练监控指标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现在常用的训练监控指标与标准还不能全面、精确地反映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要实现对运动员赛前状态精确的调控,必须运用多种有效的训练学、生物学、心理学的手段与方法全面监控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同时,应注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监控指标及标准的专项化及个体化研究,应特别注意训练监控指标、标准与运动员比赛成绩关系的研究.找出真正能够准确反映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相关指标与标准,从而为运动员赛前特别是重大比赛前的训练安排、竞技状态的调控提供精确的科学依据,为运动员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19.
对比3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2次比赛成绩,将其分成超常、正常、失常组,监测不同组别运动员临赛前准备活动前、中、后心率、血压、血乳酸,采用方差分析,探索临赛前准备活动中强度练习的等级,及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赛前准备活动的强度练习,心率应达到80%~90%HR max,血乳酸3~4 mmol/L,收缩压大幅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赛前2h适宜比赛的生理状态,心率、收缩压接近或可略高于安静时,舒张压接近或略低于安静时,血乳酸2mmol/L以下。赛前15~20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应恢复或可略高于准备活动前。血乳酸并非监测游泳运动员赛前生理状态,评价准备活动强度的敏感指标。建议重视临赛前准备,注重监控运动员赛前生理状态,合理安排赛前准备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测定游泳成绩在减量训练期前后的差别,我们对17名大学男子游泳运动员在为地区联合会锦标赛而进行赛前减量训练中,作了有关测试。测试的时间是训练即将开始刚结束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