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 :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一、创设情境 ,感知美的形象要使儿童感受到美 ,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 ,凭借这些审美对象 ,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比如 ,我在教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 ,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  相似文献   

2.
小语新大纲把审美教育明确规定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在语文课上实施美育教育,发掘把握小语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是基础,寻求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是关键。一般来说,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要经历感知形象美,感受情感美和理解美的实质这三步。 一、揭示课文形象,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方法去揭示课文具体的、活生生的、可供学生感知的形象。要引导学生抓住有声有色的语言,抓住主要内容,在脑海中构成生动“画面”。《桂林山水》是篇写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是美的海洋 ,它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 ,从不同角度展示美的各种形态 ,为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语文教师应将教学作为强化美育的最佳途径 ,而自身应成为引导学生感知美、体味美、创造美的使者。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 ,而不是抽象的思想”。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美 ,都是以其具体形象来唤起人们的美感的 ,离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就没有审美对象。而语文教学的审美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课文中许多生…  相似文献   

4.
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范文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关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说写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语文教学从形象教学、情景教学进而达到形象感染,情景交融,最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并用美的尺度评价和指导自己的生活,促进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正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但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自然地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散文《小站》结构精巧,文笔质扑,意境优美,教学中应贯串美感这一红线,把学生带进如画的意境,从而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净化自己的心灵。一、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  相似文献   

6.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形象是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文中,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山水,有赋予人的优秀品质的梅、竹、兰、松、菊,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美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敲开读者的心扉,唤起人的情感的共鸣,并在审美愉悦中得到感情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升华。感受美的形象,是审美活动的开始,没有对美的形象的感受,也谈不上对美的形象的欣赏,实施美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形象,才能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黄靖 《成才之路》2014,(23):3-3
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学过程要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就渗透着审美教育,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初中教材所选的课文蕴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学生。可以净化青少年的心灵,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尤其是课本中所选的现代散文。散文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搭石》一课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品味文中的美。  相似文献   

10.
张琳 《教师》2010,(28):40-40
“美”,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什么是“美”?古今中外的美学家们给了它诸多定义。纵观之,美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它用美的感性形象的展现,引导教育对象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以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美术教学首先应是“美的教学”,美术课应是“美的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感因素,让“美”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使教学各环节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美激爱,以美示真,以美启善,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艺术教材中所选编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我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人物、景物的赏析,使学生在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有体会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体会文章的美,使心灵得到启迪,思想受到“教化”,进而从“感文”发展到“感心”的高级阶段。同时,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还要引导学生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得来的审美经验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归宿。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此诗,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驰骋想象,力求把抽象的文学符号…  相似文献   

13.
吴海丽 《师道》2023,(7):22-25
<正>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指明了方向。基于美存在于形象之中,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异常丰富的特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融情入境,联通生活,思接古今,在“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的语文实践中,强化对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培植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涵育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林区教学》2008,(11):31-33
美育作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审美判断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设计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挖掘美的课文内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有“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积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工具学科,更应该遵循审美规律组织教学,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为此,语文教学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认真抓好作品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艺术化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审美实践中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通过对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现行语文教材中,适于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课文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去真切地感知课文美的所在,就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愉悦.例如,梁衡的《晋词》,语言优美、流畅、生动,把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介绍得形神兼备.对这样的课文,在讲清必要的语文知识后,就应以教师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随作者畅游晋祠.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湖北教育》2006,(4):60-60
传统的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感情的“善”,而对于如何满足学生“美”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做得还不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发展美和创造美。只有在宽松和谐、充满美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雷花然 《考试周刊》2013,(29):30-30
<正>一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  相似文献   

19.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长莲 《教师》2012,(9):59-59
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情感陶冶来实现的。语文课在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基础上,要满足他们“美的需要”。这就带来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应通过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运用各种途径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爱美、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