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索,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沲变幼与人生体验的深入,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1988年以前,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在的禅思,“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弹味的自然物象,1988年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超越现世人生,“安妥”自己的灵魂,建橡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散文境界,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2.
禅宗意识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究。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探析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浮变幻与人生体验的深入 ,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 1988年以前 ,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禅思 ,“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禅味的自然物象 ;1988年以后 ,特别是 1992年以来 ,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 ,超越现世人生 ,“安妥”自己的灵魂 ,建构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其散文境界 ,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 ,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小说《太白山记》和《烟》中的佛禅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佛禅义理于作品,传达出一定的佛禅思想;二是创作时运用佛禅的独特思维方式,以“超言绝虑”的直觉顿悟式思维获取艺术灵感;三是营构作品独特的意境,使之具有禅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剖析了贾平凹文艺观中的道禅意识和散文中的道禅韵味 ,认为这是贾氏对逐渐失落的东方审美传统的追求与呼唤 ,是对文坛浮躁现实的抵制 ,其散文对如何弘扬民族审美文化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贾平凹小说乡土情结是发展的,经历了一个欢乐-忧郁-困惑-绝望-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贾平凹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意识并不断通过创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作家.和新时期先锋作家们不同的是,贾平凹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因素中,寻找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去发掘新的表现.贾平凹小说艺术意识中重整体、重精神、重意象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商州小说充满了神秘描写,弥漫着幽深的神秘气氛。这种既能升华小说的审美价值又能突出商州地域文化之特有风貌和神韵的神秘性是从哪里来的呢?起码有两个原因:从创作客体方面来说,来源于由商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等构成的商州文化的神秘性;从创作主体方面来说,来源于贾平凹本身的神秘性——孤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思索、入佛化禅般的美学追求和思维个性。  相似文献   

10.
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贾平凹,在其散文创作中,将儒、道、禅的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民族情感融汇起来,凸现了汉唐文风中的“单纯朴实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合金”。其间,既有儒家的谐和、敦厚与质朴,又有道家的虚静、无为与淡泊,还有禅宗的顿悟与空灵也时常隐于其中。  相似文献   

11.
自卑心理对作为创作主体的贾平凹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贾平凹的初期创作有为摆脱自卑要成名的强烈心理趋向,成名后的贾平凹的创作则以一种忧患的心理关注时政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近期创作的神秘主义倾向,不仅涉及到作为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功底的他的下一步创作道路问题,而且也涉及到中国当代文学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这种神秘主义倾向与其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倾向,倒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回避。  相似文献   

13.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贾平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进行语言的冶炼,使他的小说语言闪现出艺术之光。  相似文献   

15.
荒诞·性·禅──贾平凹《太白》简论张晓东关键词当代小说;贾平凹;荒诞;性;禅1危机和救赎构成了20世纪人类精神活动的主题。背负中国传统儒道骚禅世界的深厚积淀,直面西方现代文明之上的悲凉、虚无、绝望的迷雾,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深刻实践着这一主题。回眸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贾平凹创作中“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不同层面的浅要分析,发现言说主体表露出“思”对于“象”欲超越而不得的焦虑,并企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必要反思。  相似文献   

17.
词禅是指蕴含在词中的禅理禅味,禅词是指带有禅味禅趣的词。词禅导源于诗禅,其特点是曲隐其辞、绕路写禅,空观不隔、如在目前。禅词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时尚,它是生命历练与审美体验的合一,其本质特征就是禅境与文学意境融合而成的文化语境。禅词的艺术包括四点一是空灵、高蹈的境界;二是曲笔遮诠的表现艺术;三是以禅论词的评论艺术;四是天然、离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创作注重意象的建构,表达对人生字宙的体验,追求“悟道”的大境界。他的本中有真善美意象、封闭落后意象、孤独颓废意象和神秘意象等几种类型。他把生活中的碎片连缀起来,构成意象,贯串着行的叙事结构,凝聚意义,营造神秘气氛。贾平凹以其独特的感知方式,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商州"到"西安"的文学创作过程。早期的商州生活,是其艺术禀赋、个人性格的生成之地,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生命情愫,源自少年生活经历的无意识的情感经验,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原始故乡。贾氏艺术经验的获得、艺术意识的形成,生活和阅历的增长,对社会和人生的判断和认识,都是在四十年的西安生活经验中完成的。贾氏借助"商州"的故事和人物,创造出一个超越了"商州"的更为普遍和更为博大的文学版图,而这样的超越,基于他四十年的长安生活,他的文学艺术观念、精神追求和他的文人气质与他在古城西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吸纳长安文化的风度和精神,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愈益开阔。  相似文献   

20.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