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俊 《教书育人》2004,(11):23-25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2.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要想让学生享受科学、享受科学探究,教师必须热爱科学,把教学当成一种生命的享受。科学教学就应是师生共同追求人的真实,追求自由精神,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理想境地。追寻真实:科学探究的奠基之石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  相似文献   

3.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是,我们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有多少老师能够叩问自己: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4.
万玉霞 《湖北教育》2004,(13):47-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科学必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将在新的人类明的时代创造出新的化类型,产生新的艺术形态和新的审美境界,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使我们进入新的生存和存在的诗意境域。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救中华民族,必须使中华民族具备科学的教养,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他说:“我们要使做工、拾垃圾的孩子,烧饭的老太婆,也要享受近代科学知识,要把科学变得和日、月、空气一样普及,人人都享受……”这就得从孩子抓起,让小学科学教学成为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本文试论陶先生“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诗歌教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取功利的价值观,是无功利欲求的观照。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曾说过:"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大地。"这告诉我们,人在为物质生存保有生命,而辛苦劳作。但同时,还会为一种灵魂的提升,精神的享受而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要诗意栖居大地就要过一种诗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师生的心灵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  相似文献   

9.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此说道:"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何把学生从由于应试而造成的冷漠、压抑、紧张、恐惧中解放出来,让诗意的清泉浸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教者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呢?现以《赶海》这例,做些许尝试。  相似文献   

10.
梅波  聂俊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4):101-102
教育科学的工具性价值曾经因为过分受重视而其人文价值几乎被掩盖了。本文欲从教育科学的人文价值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上提出:教育科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科学本身就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11.
危机而“贫乏”的时代使个体的生存本质从遮蔽中诗意地彰显出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在身体、精神双重的“寄居外乡”的现实生存处境中诗意地言说出人的本质的生存境遇:无根、短暂、无常的“寄居”─—而在“死”的彻照下,这“寄居”更是豁然朗现。彰显出的生存的本质痛苦渴求诗化,他们在一种“我一你”关系中诗化着。言说对象─—“思妇”及其自身从而诗化人生。消解生命的本真痛苦只会消解掉生命本真的诗意。古诗十九首作为本真之诗在诗意言说中彰显生命本真的存在情状并抵达人的生存的深层结构,人生的本真意义只能于此诗意言说中生成而为我们把捉。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科学魅力,享受快乐学习,成为科学课堂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艺术化生存",就是除了创造或享受专门的艺术外,还要让艺术的精神和气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甚至无时不有。教师要在教书之余,利用闲暇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将自己的"艺术化生存"发挥到极致;要在审美游戏、艺术欣赏、读书取乐、诗意冥想等方式中"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4.
科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茸、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相似文献   

15.
蕴含主体自由天性的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范式意义,它衍生出主体诗意生存的感受。在少数民族艺术生态审美场里,诗意生存的感受从诗化的生态审美感官、诗化的快悦通感、艺术人生的美感享受中生发。诗意生存感受作为一种生态美感,贯穿于少数民族艺术生态审美的全程全域。具体审美过程中,诸感官的联动及审美心理的运行规程,反映了少数民族艺术诗意生存感受生发的机制和生态审美的超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说:“教育,诗意地栖居在我心灵中。”岁序更新,掐指算来,我已在师生砥砺思想、教学相长这条幸福之路上跋涉了22个春秋。如今那过去了的岁月,成就了我人生的一段芳香。现在,我愿将自己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与思考,呈现在同仁的面前,希望能与大家特别是青年教师回味余香,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今天,浩渺天宇,任科学驰骋;苍茫大地,任科学主宰。科学,改变了大地。所以,海德格尔的话也可这样表述:人,诗意地栖居于科学的大地。是人类创造了科学,科学却以其无可限量的穿透力影响着人类的一切,包括人类的精神世界。科幻小说,就是科学催生出的人类想象力的新奇观。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人文价值和哲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人文价值是指科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它表现在:科学通过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料;科学为人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破除迷信,实现人性的完善与解放。哲学研究可以分为哲学创新、哲学解释和哲学编篡,无论何种研究活动都需要科学精神的指导和参与。“实事求是“和“价值求好“都是科学和哲学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搭建诗意的人生舞台,让师生在分析文本、诵读文本,内化情感中体会诗意,在诗化的境界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母语教学的幸福,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相似文献   

20.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诗意的追寻需要激情的支撑,语文课只有激情涌流,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并以情恬情、将心契心,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那么,在语文课上,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呢?笔者结合一些教例,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