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然 《现代语文》2006,(1):128-128
现如今,新产品新科技新事物层出不穷,与之紧密相连的"标志"或"标识"也相对提高了"出镜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志"和"标识"是没有区别的两个词,其解释主要有两项:①表明特征的记号.②表明某种特征.例如:  相似文献   

2.
"风骚"一词,由特指"十五国风"和<离骚>,到概指<诗经>和<楚辞>,到泛指诗文作品,再引申为文人之通称,其义皆与文学有关.宋、元以来,或用以褒指女性的俊俏体态,或喻指文人的才情风流,而最为普遍的用法,则是专指男女特别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上的放荡风流和不检点行为.考察"风"、"骚"二词之本义,或指异性相慕,或指行为上的放荡风流,合而言之,皆与男女情爱之事相关.宋元以来的此种用法,正是"风骚"一词的本义回归.通过"风骚"词义引申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文人、女人、文学三者皆有"风骚"的特点,而这正是才子佳人爱情理想模式得以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词也"或"辞也"在训诂学著作中,均被认为是用来说解汉语虚词的术语,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认为<说文>中"词也"并非是解释虚词的术语,"某词也"也并非全是解释虚词的术语.<说文>中"词也"类训诂术语共有25例.从语言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七类,是否均为解释虚词之术语,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说文>"词也"之类训诂术语,并非是毛亨、郑玄解释虚词时采用"辞也"的沿用.许慎对虚词的解释比毛、郑显得更加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4.
<全宋词>尚有漏校现象,如秦观((满庭芳>"挥座"、王之道(<风流子·和桐城魏宰>"鸣佩忆"、赵彦端<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沈公雅>"逢车".笔者不揣浅陋,对<全宋词>三处漏校试做一些补正.据典源、词意、词律及用词习惯, "挥座"当校改为"挥麈";从玉文化及词中遣词情况看,"鸣佩忆"当为"鸣佩玉","呜鸣玉珊珊",意为所佩之玉随人走动或风吹而发出清脆悦耳之声;"锋车"为古代一种轻便快捷的驿车,常指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驶之车,"逢车"应为"锋车"之误,当系形、音似而讹.  相似文献   

5.
"则"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的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则"字的研究,从"则"字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着眼,分为言效之词、继事之词、直决之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文通>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万贺宾 《文教资料》2009,(18):27-29
叶梦得的<临江仙>词,占<石林词>近1/5,其内容主要有酬赠唱和词、游记写景词、咏物词三类;其词多以组词形式出现,语言风格融清新自然与旷达超逸于一体,喜用同韵创作,句法相对单一,但也能同中有异,未有单调乏味之感.并且词人善于在创作中化用前人诗文典故;词人选用"临江仙"词牌作为创作工具,和词牌体制短小,易于把握以及易写怀古伤时题材有关.叶梦得之词,是苏词向辛词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临江仙>词正体现了这种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辑柳永<望海潮>一词,是属于"投赠"之词,还是"干谒"之词呢?这是正确理解和教学此课文的前提.从干谒之风胜行的朝代,到词的内容,再到词作者与投赠对象的关系考察,可以明辨<望海潮>是"投赠"而非"干谒"之作.  相似文献   

8.
说"负翁"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一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商业文化>2005年1期)、<透析大学生"负翁"消费意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提前做"负翁"让我婚姻告急>(<科学投资>2005年1期)、<"校园负翁"现象透视>(<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6日教育版).含有或论述这个新词的标题或文章真是数不胜数.笔者通过百度搜索,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75000篇,可见"负翁"一词在日益走俏,其使用率在持续攀高.  相似文献   

9.
释"基考"     
本文铨释S.6825<老子想尔注>中"基考"一词,其成词途径与<赤松子章历>之"基考"迥异.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是1985年12月修订的,时至今日将近20年了.细细推敲这份"作为语音规范化的标准"(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的<审音表>,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瑕疵"或不合"时宜"之处,给我们的语言教学、给有关新规范的落实造成麻烦.为充分发挥<审音表>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建议对<审音表>重新进行一次全面修订.下面就将笔者发现的"瑕疵"或不合"时宜"之处罗列出来,供专家们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贺铸的<青玉案>意境幽洁而清新,此词问世后,立刻传唱一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为何一首言情之作,却如此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2.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夏敬观是清末民初词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词学多面手,其在词学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蕙风词话诠评>中,对况周颐所提出的词作理论主张作出的深刻的品鉴阐发,尤其对于况周颐<蕙风词话>中"重"、"拙"、"大"理论的阐释,更能凸显出夏敬观在词学理论上的不俗之见.  相似文献   

14.
黄山谷<点绛唇>(浊酒黄花)词序云:"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杭九日〈点绛唇〉旧韵>."<全宋词>:"案‘再'字疑是‘在'之误."人皆以为此词系山谷"再(在)涪陵"作.如,<文献>1998年第4期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考证>"绍圣二年乙亥(1095)"条:"考山谷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绍圣二年,其<黔南道中行记>云:‘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词当即是年在涪陵作."  相似文献   

15.
一、信仰与偶像崇拜的区别 人生在世,不光有物质需求,还有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人类的最高需求,即信仰需求."信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或宗教极度相信和尊崇,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1];<辞源>认为,信仰是"信服尊敬",如唐译华严经十四:"人无等类,同信仰."[2];<新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认为信仰是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重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以下简称<全览>)是国家语言文字"十五"科研规划项目"流行语跟踪研究"(YB105-63C)的成果之一.这是夏中华教授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又一创新之作.<全览>共收入三千余条流行语,将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曾经流行过的和正在流行的词或语几乎全部收入.考察年代跨度之大,决定了这一项工作的难度,更显这一成果的来之不易.<全览>中无论是对词条的广泛收入、对词条的解释,还是对理论的探寻都无不体现出其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宋杰出词人秦观,在中国词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秦少游<淮海集>,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他的词清丽凄婉、"和婉醇正",渗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愁绪,被后人称为"古之伤心人".  相似文献   

18.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畬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