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阐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解析了生物炭和腐殖质各自的性质特点及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生物炭和腐殖质二者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机理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现状,为应用生物炭和腐殖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了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微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本文探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酶学评价,综述了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其微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方法.工业污水、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堆放及大气沉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中国耕地约1/5被重金属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工程物理化学法、土壤农化调控法和生物修复法,前两者是常用的处理方法,生物修复法是目前非常有前景的一种处理方法.尽管治理技术日益先进,预防重金属污染也非常重要,只有防治结合,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世界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哈尔滨市新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对新老工业区土壤中的Cu、Pb、Zn、Cd、Cr和Ni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模糊数学模型对新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较严重,老工业区土壤环境质量为III级,新兴工业区为II级。该研究力图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壤环境不同的影响,为哈尔滨市工业区合理布局及土壤重金属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商洛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商业区和文教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Hg为主,工业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u、Pb、Zn为主,公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为主,而农业区土壤中各重金属尚未达到污染级别。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98,土壤重金属处于尚清洁状态,但已经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黔中薯蓣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土壤中Cd、Hg、As、Pb、Cr、Cu等6种重金属进行测定;主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8个采样点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别小于1.0和0.7,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安全,但样品中Cr含量较高,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学校园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大学校园的绿地、教学和生活区土壤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评价了校园土壤中全量铜、锌、镍、铅、铬和有效态铜、锌、铁、锰、硼、钼的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及丰缺水平.结果发现:校园土壤除了锌污染严重之外,几乎没有重金属污染或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并且重金属含量在绿地、教学和生活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随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Cu、Pb、Zn和As的含量、空间分布及来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中Cu、Pb、Zn的平均含量低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As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空间分布受交通污染源的影响,Cu与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排放有关,As则来源于农药产品的使用;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为轻污染水平,以As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所给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浓度数据的地貌空间变化特性,采用Kriging方法对数据进行插值拟合,得到了该城区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通过聚类与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各金属的主要污染区域。根据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传播特征,建立了重金属污染源的空间传播模型,得出了各重金属及砷元素主要污染源的位置,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吻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运用Matlab软件绘出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并根据Muller地积累指数分级,分析了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的原因。考虑到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和土壤在不同类区的饱和度,结合费克扩散定律,建立了不同的分子传播扩散模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从而确定了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综合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单因子综合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的优点,以重金属含量平均值、毒性指标、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四个因素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图,通过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出了单因子综合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三种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综合权重,利用综合权重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排序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水污染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方式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重金属水污染日趋严重,已明显危害到水生态和人类健康,有关重金属水污染对植物毒害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介绍了重金属与重金属水污染的概念,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重金属水污染对植物毒害影响的研究内容及相应研究方法,归纳了重金属水污染对植物毒害的一般规律与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湖南花垣和苏仙两矿区野外踏查,数据检测Pb、Zn、Cu、Cd在两矿区相应植物土壤及植物中的含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矿区均受到Pb、Zn、Cd的污染。Pb元素在苏仙矿区是重污染,Zn对花垣矿区为中度污染,Cd对两矿区污染均为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两矿区均为重污染。通过富集系数、转移系数、滞留率分析,发现14种优势植物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其中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富集型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灯心草(Juncus effusus)、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毛萼莓(Rubus chroosepalus)、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为根部囤积型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为规避型植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其中重金属污染事件导致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更凸显相关应急法制的重要性。试从重金属污染切入,基于对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和频发原因的法制分析,提出完善突发环境污染应急法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测试了宁德市茶园土壤中13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研究其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单项评价中,平均值均未超标,但个别因子最大值超过1.0,为超标;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中属清洁,即茶园的土壤质量安全,但个别样点接近或略微超出警戒限,应引起必要重视.  相似文献   

17.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 is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has its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nd agriculture. Rhizosphere, as an important interface of soil and pla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by heavy metals, in which, microbial populations are known to affect heavy metal mobility and availability to the plant through release of chelating agents, acidification,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and redox changes, and therefore, have potential to enhance phytoremediation processes. Phytoremediation strategies with appropriate heavy metal-adapted rhizobacteria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paper reviews some recent advances in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rhizobacteria in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transfer and 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rhizobacteria an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microbial isolates from rhizosphere of plants growing o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for specific restora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8.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 is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has its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nd agriculture. Rhizosphere, as an important interface of soil and pla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by heavy metals, in which, microbial populations are known to affect heavy metal mobility and availability to the plant through release of chelating agents, acidification,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and redox changes, and therefore, have potential to enhance phytoremediation processes. Phytoremediation strategies with appropriate heavy metal-adapted rhizobacteria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paper reviews some recent advances in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rhizobacteria in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transfer and 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rhizobacteria an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microbial isolates from rhizosphere of plants growing o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for specific restora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铅的生态效应及其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弃物的无达标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环境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学者对重金属的生态效应及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仅以重金属铅为例,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生态学效应、地化循环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以后进一步探讨铅污染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