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伟 《辅导员》2009,(1):6-7
欧阳修的计字日诵法 所谓“计字日诵”,就是欧阳修给自己规定,每天读书,必须熟读成诵300字。看来不多,但做起来并不易。他的这种读书法是这样实施的:  相似文献   

2.
名人谈学习     
姚雪垠: 要善于思考学习必须善于思考,光读书不善于思考是不行的。不思考便不会有收获,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仍得不到真正知识,所以学问之道,即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句话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名人论学习     
颜萍 《中学生英语》2002,(15):18-18
A little of everything, and nothing at all. -Montaigne 每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蒙田A man may as well expect to grow stronger by always eating as wiser by always reading.-Collier 一个人可以通过吃变得强壮,同样也可以通过读书变得明智。——科利尔  相似文献   

4.
名人读书法     
茫茫书海,择其善者而读,是每一位读者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了解历代名人的读书方法,大有裨益。不求甚解法这是晋代陶渊明的读书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是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相似文献   

5.
名人读书法     
《今日教育》2012,(4):59-59
1.鲁迅的读书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  相似文献   

6.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  相似文献   

7.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决”: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相似文献   

8.
名人读书法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博览 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读 (熟读成诵)。 鲁迅读书有"三性":目的性、灵活 性、广泛性。 茅盾"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 武(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 味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收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1、Never too old learn.——Thomas Middleton活到老学到老.——迷德尔顿2、Learn young,learn fair.——Robert Frost年少好读书.——弗罗斯特3、He that nothing questioneth,nothing learneth. ——tephen Gosson什么也不问的人什么也学不到. ——戈森  相似文献   

10.
张国学 《学语文》2003,(12):52-53
  相似文献   

11.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个古代故事。安期生善于驯虎。有个叫东海黄公的人挺佩服安期生,见安期生驯虎时总是拿着一把红色的木刀,就断定奥妙全在那把刀上。有一次他偷了那刀来到山上,也想驯驯老虎。当老虎出现时,他奋勇向前,妄想用这把刀“指挥指挥”老虎。不料老虎非但不买他的账,还毫不客气地把他吃了。有个现代笑话。某青年想当作家,听说巴尔扎克扬名前喝过二万八千杯咖啡,就争分夺秒地使劲喝。不久嫌慢,又改而学习另一位早睡早起的法国作家斯各脱,不料早睡睡不着,早起又做不到。恰在此时听说某某名家喜欢骑着马到处逛,回来后总能文思泉涌,就又到处借马,一时没…  相似文献   

13.
即使在他那声名显赫的家族里,丘吉尔也算得上是最最杰出的成员,可年轻时的丘吉尔却头脑迟钝,他父亲甚至担心他将来连谋生的能力都没有。他从小好动,喜欢历史和文学,但不肯学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进入哈罗公学院时,他的成绩最差。在以后四年半的学习中,虽然成绩稍有提高,但两次投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校都没成功,他只好离开学校,父母把他送进一个强化补习班,第三次考试总算通过。经历了如此的挫折,丘吉尔在他以后的生涯里几乎没有遇到他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王国兴 《教学随笔》2009,(11):43-44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1,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造作和模仿,  相似文献   

15.
培根“酿蜜法”:不应该像蜘蛛那样肚子里抽 丝,而应该像蜜蜂那样,采百花酿成蜜。 列夫.托尔斯泰“积极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克尼日雅尼“有无法”: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华罗庚“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陈善“出入法”: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得出  相似文献   

16.
保罗·乌切洛是15世纪意大利最具魅力的画家之一。他致力于透视画法的研究.创造出往往充满游戏味道并很有深度的生动作品。他也接受了数个重要宗教画和世俗画订件,但在一般社会意义上,他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据说他晚年过着“孤独、忧郁的贫困生活”。他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人们主要记住了他透视画法的精妙,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他只...  相似文献   

17.
手刻砚铭教宋代大文豪苏轼之长子苏迈赴任时,亲送砚台一方,手刻砚铭曰:“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沼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决不辜负父嘱,做一名勤政廉洁,爱民如子的清官。为子取名教革命老前辈林伯渠为上小学的小儿子取名“林用三”,并解释说:“所谓‘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脑子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造世界,三是用脚踏实地干些事情。”临行联语教爱国将领冯玉祥之子冯洪国出国临行前,冯玉祥手写一副对联赠给他:“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  相似文献   

18.
古今名人读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且因人各异,精妙独到,别有意味。◆为我所用读书法清代诗人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他还说:五经,二十  相似文献   

19.
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相似文献   

20.
《学子》2004,(9):43-43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有时我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贝多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