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形成原因,史学界颇有争议。过去有同志认为,藩镇是封建大地主私有经济的代表,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大土地私有者。近来又有人提出“以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组成的军士,才是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①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虽力图从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中寻求答案,但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则估计不足,以致论述嫌浅。本文拟从藩镇的经济基础及藩镇割据的社会条件两方面作进一步的剖析,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藩镇割据是唐五代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清代史家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多次谈到唐五代藩镇问题,对藩镇兴起与演变,藩镇割据原因,藩镇骄兵,藩镇暴政以及历代控制藩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考证、归纳和评述,这些评论对研究唐五代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与西汉前期的"王国问题"都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其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4.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河北社会文化属性有胡化、汉化两种不同的认识,二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对河北主流文化的不同判定。从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看,儒家文化在该时期河北社会基础及上层建筑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河北主流文化的主要特点,河北应是一个以汉文化为基本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一定程度的胡族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区。  相似文献   

6.
唐代前期人口不断增长,至玄宗天宝末年达到顶峰。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出现了剧烈下降,而后伴随着长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人口增长缓慢,而且波动明显。造成唐中后期人口损耗严重的原因很多,但藩镇割据的特殊政治格局,战乱频发,是导致唐朝中后期人口损耗严重、人口数量恢复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藩镇割据导致的战争、灾荒、徭役直接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耗;藩镇割据导致的人口迁徙流亡、户籍隐漏,对人口数量的"名义"损耗也有相当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赋税总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唐后期“山东”地区受藩镇割据影响 ,赋税总量较前期有所下降 ,但幅度有限。全国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 ,只是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而已。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历史中,有很多难以攻克的学习内容。在人民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当中,有很多有关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为藩镇割据、官宦专权以及土地兼并的不良发展,导致战乱频繁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出现。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的教学角度,从三省制度以及经济方面看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假子制度的类型及其相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社会尤其在军阀势力中很盛行假子制度 ,成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唐五代的假子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究其根源主要是受胡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其盛行的社会条件主要是兵制的转化以及藩镇割据局面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中央与藩镇之间、各个藩镇之间,冲突不断,尤其是德宗和宪宗时期,冲突最为频繁、激烈,而写作于正处德宗、宪宗时期的《柳毅传》,是对当时藩镇割据的乱世写照。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以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学科知识,特别是厘清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具有重要意义。以唐朝藩镇割据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学生中存在着将藩镇等同于藩镇割据、夸大安史之乱对藩镇割据的影响等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上述认识误区出现的原因,运用严密的思维及严谨的逻辑,帮助学生排除认识上的误区,最终使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形成相对客观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永贞革新不但反对宦官专政 ,而且反对藩镇割据”。事实上 ,由于宦官与藩镇的关系紧张 ,革新派反对宦官专权 ,并不等于反对藩镇割据。王叔文“怒斩刘辟”只是因为韦皋和刘辟冒犯了他的尊严 ,“罢黜李”的根本原因在于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总而言之 ,永贞革新并未反对藩镇割据  相似文献   

13.
宿州是随汴渠的开通、漕运的兴盛而迅速崛起的,至唐代中后期,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其战略地位渐渐突出,成为汴渠漕路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本文拟从宿州战略地位的确立以及在唐末藩镇割据、庞勋起义等一系列纷纭复杂的斗争中所体现出的经济、军事价值作一粗浅分析,以论证其对唐廷稳定中原、控制全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郊在建中年间曾经在河阳旅居长达四年之久。在这期间,藩镇割据势力极为猖獗,与中央政府相抗衡,孟郊在他的诗中对于藩镇割据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对平叛将士进行了热情的讴歌,体现了诗人关注社会的热情。晚年的孟郊曾经迁居洛阳,多次到洛阳近郊的济源游赏美景,所留下来的抒情小品,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赞赏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杜牧是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拟从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对杜牧的诗作一粗浅的论述。杜牧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中晚唐的藩镇割据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唐玄宗李隆基酿成安史之乱,经肃宗、代宗两朝的讨伐,叛乱虽然被平息,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在肃宗时形成,至代宗朝已经固定。杜牧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藩镇割据的中期,其间唐王朝和藩镇有过几次大的战争,如宪宗元和年间平蜀刘辟、吴李錡、成德王承宗、淮蔡吴元济、淄青李师道;文宗大和年间平沧州李同捷;武宗会昌年间平泽、潞刘稹等。这几次战争,虽然唐王朝取得了胜利,但在整个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斗争中,中央政权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永卢革新不但反对宦官专政,而且反对藩镇割据”,事实上,由于宦官与藩镇的关系紧张,革新派反对宦官专权,并不等于反对藩镇割据,王叔文“怒暂刘辟”只是因为韦皋和刘辟冒犯了他的尊严,“摆黜李Qi”的根本原因在于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总而言之,永贞革新并未反对藩镇割据。  相似文献   

17.
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唐代社会陷入到藩镇割据、异说纷起的混乱境地。儒学亟需注入新的活力来战胜异端。韩愈应运而起,接过前人“复古”旗帜,“修辞明道”,力排佛、老。本文着重从“修辞明道”与树儒捧佛老:“气盛言宜、辞事相称”与尽善尽美;“舒忧娱悲、不平则鸣”与诗以言志三个方面论述韩愈作品中的儒学色彩。  相似文献   

18.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个老话题 ,1 992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也考了这一内容。这道题的主要观点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 ,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 ,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 ,破坏了社会经济。实际上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表层原因 ,其深层次的原因 ,则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中国封建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君主专制 ,专制皇权无所不及 ,一切法令都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制度有极大优势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出现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有关北宋极弱问题,论者颇多,本文不再赘述。至于北宋是否积贫,则值得进一步研究。一、宋初生产的恢复与财富积累唐中叶“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接着,又经过唐末农民战争和五代十国的长期割据,战争连绵,人口锐减,土地大片荒芜,社会生产力破坏严重。北宋立国后,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采取了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和措施。如为了增加社会劳动力,宋太祖下诏:“禁岭南民买良人黥面为奴婢,雇庸取直”。并除岭南诸州刘鋹之烦苛赋敛,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关于其形成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唐后期藩镇割据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说法有其僵化和笼统的一面。文章以移民与社会互动的视角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各种形式的移民活动对五代十国的形成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