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福会>是唐艾美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母女关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由于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年龄背景,四对母女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争吵,但是母亲的关爱和彼此的理解,帮助她们缓解了冲突.在本文中,将围绕着这一主题,让大家对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的母女关系有个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创造了一个以母女关系为主线的女性世界。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喜福会》进行解读,通过对华裔母女两代人在文化观和婚恋观上的冲突和融合揭示小说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少数族裔女性的观照,以及作者期望建立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和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赵俊 《文教资料》2010,(25):24-2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真实直白地描述了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主流文化的统治下所遭遇的身份构建从茫然困惑走向勇敢自信的过程。一方面,她通过母女冲突及两代人在美国的边缘人境遇彰显美国主流文化的排他性,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的回归和认同使得母女两代人对个人身份有了完整统一的构建,同时也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消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选择母女关系作为故事的重要线索,表现母女之间存在的矛盾。文章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由来、其深层根源和解决的过程,以揭示华裔家庭面临的困扰,暗示出母女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些困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当代话语理论,聚焦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的言说,考查3种不同的言说类型,分析言说在呼唤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修复母女间关系裂痕和抵抗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压制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成名作《喜福会》中描述了四对母女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母女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同时反映了异质文化之间的对立与抵抗,其次是二者之间的调解与融合,这意味着异质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共存.在《喜福会》中,谭恩美通过母女关系来透视中美两种文化的关系,传达了和谐共处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前 《华章》2012,(19)
谭思美的作品《喜福会》中汇合了东方主义与她自身特别的英语语言以及强大的同化力量,不仅取得了西方读者市场的成功,也征服了许多东方读者.《喜福会》把东方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语境结合起来,将西方读者引入到东方语境之中,边界文化成功地进行了移植.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作者通过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压迫下成长起来的母亲与在美国自由民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华裔女儿之间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矛盾,以及最后矛盾化解的过程,展现了中美文化走向融合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隔阂与冲突,其母女之间的种种矛盾引发了读者对隐于文化差异之后更深层次原因的追问与深思。本文依据文章中母女关系的变化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梁轶 《教师》2010,(12):114-115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写的是贴近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旨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运用最大幸福原则分析《喜福会》中母女关系对立与冲突的原因,以及母女关系最终走向和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写的是贴近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旨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运用最大幸福原则分析<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时立与冲突的原因,以及母女关系最终走向和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以其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的故事。谭氏淋漓尽致地勾勒了其间从冲突、对抗到适应、调和这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对小说中典型的母女关系进行解析,并挖掘其所代表的异质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从隔膜、碰撞到最终交汇、融合这一趋势和过程,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精神顿悟”的视角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的觉醒历程,探究小说中母亲们面对中国旧社会父权压制如何从妥协、无自我意识走向醒悟,找回自我精神意识,实现“顿悟”;以及追求美国文化的女儿们如何在中美双重文化身份夹击的环境中找到自我,理解母亲,实现“顿悟”。旨在使读者对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母亲及女儿的遭遇描述有一个新的认识,明白母亲和女儿的“顿悟”是有迹可循的,并了解到当两种文化碰撞时,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通过母女关系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与最后的融合.除了其他文化价值之外,谭恩美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也极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描写了四个家庭母女间的故事。在当前中美两国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家庭教育观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最终母亲在女儿的反叛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边缘性并勇敢面对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而女儿也在母亲的干预中看到了美国文化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接受了自己的中国文化血统.小说通过四对母女的关系充分表现了中关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而且这一发展过程解构了东方/西方、自我/他者、母亲/女儿的二元对立,揭示了中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谭恩美的作品大多描述在美华裔女性在异国他乡进行自我探寻的旅程。而本小说探寻的核心是她们如何在母女关系冲突与和解中获得身份认同。小说中四组母女关系都与"镜中像"这一意象密切相关,显现了维系母女关系的四种不同纽带,母女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系可以超越年龄代沟及文化隔阂,最终达到精神上的一致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持续不断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对华裔心灵上的影响。小说中展现的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正好集中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东西方面子理论,通过对小说《喜福会》中母亲和女儿的具体分析,发现母亲们坚守东方的面子观,而女儿们则选择西方的面子观。东方的面子观包括"脸"和"面子"两个概念,具有道德和能力两个层面的内涵;西方的面子观包括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相似文献   

19.
张竞 《文教资料》2009,(8):24-2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代表作品《喜福会》中着重探讨了出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女关系,对中美文化的差异和沟通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鹅”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的主要意象和主题寓意所在。“天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为:几位中国母亲在旧中国的生存境遇中形成的自我价值认同及人格自由。然而她们又在跨国生活的新历程中再次丧失了自身的价值基础。生活在回忆和遗憾中的中国母亲们就像是仅存“羽毛”的“天鹅”,但小说作者在努力延续着中国母亲们的希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