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白驹过隙,光阴荏苒。每当我完成一幅较满意的工笔草虫作品时,眼前不禁想起先生愉悦的音容笑貌。慈祥面容,中肯的评语,提携晚辈学子的耐心,都会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先生为白石大师之后齐派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艺术上深悟白石大师真谛自不必说,在为人处事的品德上值得我们后人敬仰。谦和、敦厚、持重、不苟言笑、对老少都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7日,是一个令我刻骨铭心的日子,我最敬爱的恩师,一代花鸟画大师齐良迟先生走了,在那个非常时期,一位朴实而纯粹的老人静静地走了,没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声哭泣、一点伤痛,留下的是他那慈祥、亲切的笑容,还有伟大而且永恒了的艺术。恩师待人真诚,对艺术要求严格,奖掖后学从不计名利,永远是学生  相似文献   

3.
每逢佳节倍思亲,癸巳年的春节,我想起的第一位亲人便是恩师齐良迟先生。齐派艺术的掌门人齐良迟,字子长,1921年生于湖南湘潭,系齐白石先生第四子,十岁时在其父指导下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遵周恩来总理嘱托,辞去工作,专门侍奉白石老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回湘潭老家,承东常师弟伴游,又受齐白石纪念馆馆长王绪希先生热情宴请。席间王续希馆长谈起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先祖父白石老人的大夫人陈春君的墓,认为要修一修,并且政府也会有一些资助,陈春君的孙男弟女众多,也应该大力出资,但政府几次出面找了几位后人(即我的南方哥哥弟弟们),但无一人肯出资成就此事。续希馆长话音与叹息声过后,我情不自禁地放下  相似文献   

5.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恩师齐良迟先生已经仙逝十年了,回忆起在恩师身边的日子,我真是思绪万千。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眼前,而老师在案前挥毫泼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更加历历在目。齐良迟老师和我的启蒙老师傅石霜先生,一位是白石后人,一位是白石弟子(傅石霜老师早在三十年代同画家陈小溪先生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当时白石老人看过傅石霜  相似文献   

6.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清以降一直风骚画坛。特别到了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先后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后继者要在大写意花鸟画上有所拓展,确实是难如上青天,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大写意花鸟画坛,可以说空前繁荣。然繁荣并不代表发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走进自己的画室,我的目光总是第一时间落在齐良迟老师的照片上。转眼间,老师去世已经10年了,但老人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10年间,我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永生难忘。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后,我作为驻京部队的一名军人带领一个排加入了抢修首都民房的行列。在对那场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我认识了齐良迟老师。  相似文献   

8.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齐老已经仙逝十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他为人和蔼,生活朴素。他有一双很大、很结实的手,可画起画来又显得那么秀气。齐老对生活要求很低,经常身穿布料中山装。他对画笔和纸非常爱惜,一张边角小纸片也不放过,他也会在上面画点什么……我开始跟齐老学画是在九岁那年。那时,齐老是东方书画社副社长、知名画家,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围着。我小小年纪,就能拜齐老为师学画是非常幸运的  相似文献   

9.
每每想到齐良迟先生,就不能不想到我的父亲、老舍茶馆的创始人尹盛喜。父亲自幼喜爱琴棋书画,但我想,他当年大概也不曾料到能与白石老人的后代——齐良迟先生结下一段不解之缘。齐良迟先生和我父亲年纪相差近二十岁,冥冥中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让两位老人相遇相知并成为忘年交。1988年父亲创办老舍茶馆。开茶馆当然想赚钱,不过他更大的心愿是为了扶持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齐良迟先生仙逝十周年,回忆与先生相处的日子,仍有依依惜别之感。先生1987年被北京市政府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l993年被任命为副馆长。他谦虚、诚恳、善良、热心;他画技精湛,为人笃厚。十几年来,不但与北京文史馆馆员及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且受到全国文史馆同仁的尊敬。大匠门下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见到齐良迟先生。他给我的感觉格外亲切,因为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温文尔雅的举止、朴实无华的外表、沉稳内敛的性格与我的父亲任率英先生竟然如此相似!首次见面,我便对齐先生顿生崇敬之心。父亲与齐先生是多年的挚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共同领导东方书画研究社的工作。1989年父亲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被诊断为晚期胃癌且已扩散,只能  相似文献   

12.
微博互动@意大利画家皮得罗·安尼戈尼一直对这件事津津乐道:当我的房主决定把我租用的画室卖掉时,我很失望,但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我想,如果房子的墙上有几条裂缝的话,卖起来肯定不容易。因此,我就画上了那么几条——那条从窗户上  相似文献   

13.
李真 《家长》2008,(11):21-21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李苦禅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其子李燕正是在他的悉心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有幸拜艺术大师齐白石四子著名画家齐良迟先生门下学画。当时也没举行什么仪式,只给先生鞠了一个躬算是拜师了。先生说"他很少收徒,你不用叫我老师,我和你父亲是好朋友,以后你就叫我四叔吧"。后来我一直称先生为四叔。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经常和先生去钓鱼,那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可垂钓的地方,当时能钓鱼的地方都是各机关单位和部队自己的养鱼坑。每次去钓鱼都是我找车去接先生,每次到家接先生,上车时他都会准备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恩师齐良迟(以下简称恩师)离开我们已经10个年头了,回忆起多次与恩师在一起的情景,仍令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恩师音容笑貌,贤明豁达的品格,为人师表的清正……仿如昨日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二十年前,我经师哥齐展仪介绍,加入了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而当时的会长就是恩师——齐良迟。能加入研究会是我的幸运,而能拜齐老为师更  相似文献   

16.
石霜是我父亲白石老人的学生,也是我的挚友。约莫在我二十岁时,画家陈小溪同石霜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白石老人看过石霜的习作后连声说"要得,要得!"在后来的日子里,石霜向白石老人行了拜师礼,正式成为白石老人的弟子。从那时起,石霜便常向老师求教,或观老师作画。此后石霜作画日有长进,白石老人常画的寿桃、荷花、柿子、菊花、虾蟹、蚱蜢,都形神毕  相似文献   

17.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的父母离婚了。那时,母亲独自一人抚养着她的几个儿子。她是一位新上任的老师。父亲原本是一名乡间酒馆的驻场乐师,后来成了建筑工人。他喋喋不休地说自己计划为我们做什么、买什么。事实上,他根本不打算做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18.
齐白石的一生可谓傲骨独立,耻与流俗。大器晚成的齐白石一生经历的坎坷很多,学画治印曾屡遭闭门羹。34岁那年,齐白石去老师胡沁园家中做客,席间知晓老师家中有一门客丁拔治印独具匠心,颇为巧妙,便请丁拔赐予石印。岂料,颇为自负的丁拔并不给他一点颜面,见齐白石素朴衣衫,寒微低贱,便婉言谢绝。受此冷落的齐白石并不懊恼,而是下决心躬身亲为,他不信凭借自己的刻苦与执着而制不成一方小小的印石。回到家中,他挑上担  相似文献   

19.
人生第一课     
重读初二那年我十四岁。留级生的身份让我在班上抬不起头来,我只好埋头拼命读书,想用好成绩给自己挣回一点面子。渐渐地,我变得内向、孤僻、不合群。平时,我总是低着头一个人走,不愿和同学搭话,不敢和老师打招  相似文献   

20.
周末的时候,我约了几个老师去一个好友家玩。其间,我们和好友的父亲闲谈起来。他父亲是个很随和的老人,从县里的要职退休,在老家颐养天年。老人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全村人都很尊敬他。谈着谈着,我们说起了做老师的辛苦、收入的微薄,言辞间颇有不甘之意。老人对我们的话没有接茬,却跟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