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思想认为所有的神的形象及其内涵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构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并假托神祗言传身教,借此规范世人。按照他的逻辑,龙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便是中西方的人在社会规范中对价值伦理诉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对中华民族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龙文化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龙形象的形成与龙文化的内涵两个方面.龙复合形象的形成是氏族族徽、氏族之间以及氏族文化之间的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过程,是中国人综合运用综合思维对多种生物兼容并蓄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粗具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4.
以宗教的本质、根源、消亡为具体切入点进行剖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完成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思想的扬弃和超越,根本原因在于哲学方法上的超越。这种扬弃、超越是用科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取代抽象的直观的人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与象征,是吉祥物,我们华夏儿女骄傲地自称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其深厚的内涵赋予中国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神圣的文化象征作用和神秘的价值功能。在西方字典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两者经常在翻译和文化交流中被相提并论。但二者无论是形象还是象征含义都差别显著。本文试图从文化成因的角度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以加深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何仁芳 《文教资料》2007,(27):55-58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不少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宗教知识贫乏,甚至连起码的宗教政策都不了解,更谈不上对我国宗教文化、宗教历史的了解。我国的导游大多喜欢带游客游览寺庙,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导游大多极力游说游客上香,在殿内看面相、手相、测字、签名、购买开过光的佛像,而对具体的宗教圣地的历史、建筑、绘画、雕塑等讲解不够。笔者希望通过对宗教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探讨,能为进一步挖掘宗教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印迹.西方节日由于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本文就这四个节日谈一谈西方节日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对于社会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和升华,承载和浓缩了许多本民族文化。因此,文学和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形象由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原因已被固化成了特殊的形象,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这些固化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选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形艺术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试图从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目的、风格和题材、文化观念、造物法则及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来研究民间美术作品形象符号的文化内涵,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赵琴娟 《文教资料》2010,(19):48-50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龙"的不同喻意,探究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期能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郑军 《海外英语》2011,(10):302-303
中西方"龙"文化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龙的起源、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二:中西方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不同和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中西方龙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里,龙的价值都在于给以人们一个永恒的崇拜和追求对象:对力、对水、对火、对天空的向往,对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类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裴俊利 《考试周刊》2012,(43):18-19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色彩词语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而且具备了许多文化含义,其文化含义折射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特征,也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差异。有些词语经过引申,转义后人们对其有了崇尚及禁忌之意。本文从一些常见的色彩词汇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其相同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传奇>主要是女性的形象世界,但其中男性的精神与命运更直接地对应着没落、崩溃中的旧时代主流文化.作为另一条线索,它反映了中西文化对撞、交融过程中变革、"向上"进程之外的另一番景象,具有更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吴正英 《考试周刊》2011,(45):79-79
众所周知,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经验总结和人们生活的共同情感的展示,而且是一种民族文化特征的积淀。英语习语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其中的文化因素。本文从基督教《圣经》这一视角来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吕沙东 《文教资料》2014,(18):20-22
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在童话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天真烂漫、善良乐观、飞扬诗性和童年独特生命体验的儿童形象。他笔下的童话小主人公,展现出率真纯洁、最接近人类生命本质的自然天性。他将自己对童真心灵世界的留恋和对人类美好生活境界的憧憬投射在童话小主人公身上,使这些童话形象蕴涵爱与善、谦卑与坚忍、宽容与悲悯等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为今天重新发现儿童,寻找一块可以净化人们心灵的净土——童真世界,重建人类爱与美的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