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小说中的"没口""没口子",作状语,形容忙不迭地(说)。《汉语大词典》释"没口""没口子"为"满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主要是写一种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千百年来传唱不绝,透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历来人们对它的品味也多以“悠然”着手,言人之悠然超脱。苏轼  相似文献   

3.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历岗 《小学语文》2007,(5):52-52
问:《三个儿子》(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一文中有个要求会书写的“拎”字,第七笔是横撇还是横折?另:“发”的第一笔是竖折还是撇折?  相似文献   

5.
河南浚县方言的否定成分“没“、“冇“和“没冇“与汉语共同语有相同的来源,却走了与汉语共同语不同的演化路径,是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相同的语义成分,它们的深层语义结构相同,都是“单纯否定+有“,其中“冇“和“没冇“是语言成分同质兼并的结果。在用法上,三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汉语口语中"X没?"结构中"没"的不同特点,指出"没"在口语中常出现在问句末尾,表达疑问语气,意义有一定程度的虚化。但它与句末常用疑问语气词"吗""么""呢"存在明显差异,仍保留着动词和副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陆观  刘冬冰 《文教资料》2011,(30):31-33
“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是最常见的表示主观程度的最高级程度副词,两者在南通方言的各种语言环境中几乎可以互通。本文使用最新的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南通方言区的“没魂”和“没根”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使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证实“没魂”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变式。  相似文献   

8.
“见”字被动句中的“见”,有副词说,有助动词说。本文同意助动词说,但认为“见”更似焦点标记,“见”标记它所引导的核心动词。核心动词是句子的信息焦点,是由于“见”的标记而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在语义上,“没准儿”具有动词和副词两个语义;在句法和语用方面,“没准儿”可以充当状语,具有猜测和建议的语气,而“没个准儿”不可以充当状语。  相似文献   

10.
"不没",《左传》晋杜预注"不以寿终";各种辞书及注释均依此说。本文认为依杜注则"不没"与"没"概念矛盾,故因声求义,论述"不没"只是单音词"没"慢读形成的分音词。  相似文献   

11.
"悠然见南山"之"见"应当读为"jian",表示主动的行为,而不应当读为"xian(通"现")",表示被动的行为。"采"与"见"是作者的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本来不能同时进行,但是作者把它们统一起来,构成对应的关系,则是为了表达自己随心所欲、意无所属的情感和心境。另外,从文章的句法来看,读成"见"("jian"),则"采菊东篱下"与"悠然见南山"两句句法相似,这也符合我国语言对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举出大量语言实例基础上,考察了"没A没B"和"无A无B"两种语型,分别在结构、语义、声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辨析,以便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和运用。两种语型都可以做谓语、定语、状语,皆可转换成"没AB""无AB"的形式,且都具开放性和能产性。"没A没B"偏向口语化,多含贬义色彩,"无A无B"偏向书面语,可表示贬义也可以含褒义色彩。"没A没B"表示斥责或抱怨时,最后一个字常为三声(上声),调值为214的较多。包含褒义或中性义时,"无A无B"中最后一个字,常为四声(去声),调值为51的较多。AB的声调大多都遵循"阴阳上去"的顺序。  相似文献   

13.
"见异唯知音"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文章立足于<文心雕龙·知音>,分析了"异"的基本语义及其美学意蕴,并且结合"异"与"知音"的紧密关系,从两个层面阐释了"见异唯知音"的理论内涵,突出其对于整个文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57-57
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五年级上册第5课《秋思》)中的“见”字,有的说应当读jiàn,有的参考资料说应当读xiàn,理由是:秋风是看不见的,这里的“见”是“出现”的意思。请问:到底应当读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16.
否定副词“不”和“没”一向被认为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留学生经常把“不”和“没”弄混 ,往往在该用“不”的地方用了“没” ,而在该用“没”的地方又用了“不”。有的时候虽然用对了“不”和“没” ,但又把“不”和“没”在句中的位置搞错了。本文结合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出现的错误 ,首先从语用上对它们加以区分 ,另外又对它们所出现的位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人地互动”与“时空交织”是高考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重要内容.中学教学中只见“人”“时”,不见“地”“空”,即“见人不见地”“见时不见空”的现象时常出现.“人”“地”“时”“空”分离对学生时空观念培养非常不利.基于人地时空观视角,结合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第26题的命题立意,对这种教学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省思,尝...  相似文献   

18.
张文超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1):79-80,85
文章立足“没VP之前”格式,力求探讨“没VP之前”和“VP之前”可以互换的条件和不能互换的限制,力图从语用层面寻求从意义到形式又从形式到意义的双向印证。  相似文献   

19.
在和外国留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留学生,对"不"和"没"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误用,明明该用"不"的地方用成了"没",该用"没"的地方又用成了"不"。下面是我听到的和收集到的一些典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没骨画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以色图之",但这种"以色图之"并非是不讲究"骨法用笔"的平涂,而是在用色方面对笔法的新要求。对"骨法用笔"和"没骨"两个概念做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了"骨法用笔"在没骨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