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广清 《学语文》2002,(1):29-31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因而抓好文章的结尾同开篇一样重要,高明的作者在结尾时都很珍视最后一次亮相的机会,出好最后一记重拳,力求产生“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给读者留有回味的空间。那么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高考竞技场上如何展示这“最后一击”呢?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高考佳作的实例阐述之。 一、含蓄蕴藉心智 明代许榛在他的《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句应含蓄耐人寻味。鲁迅先生的《故乡》即是很好的范例,其结尾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这种启人心扉式的结尾,在历年高考中被不少考生娴熟地加以运用,例如: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写作,对于个体的观察、综合、分析、归纳、推理等方面的思辨能力其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利用文学写作的方式和途径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提升,是当前较为有效的一种尝试.本文试图从实践方法的角度进行探索,寻求利用写作活动促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锡萍 《现代语文》2009,(6):140-141
不少中学生在作文课上常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或抱着“抓到一个算一个”“拾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没有米,当然无以成粥;有了米呢,关键还要注意舂洗,去除杂质,这样烧成的粥才香甜可口。怎样把自己所汲取的材料用在作文里呢?这涉及到文章的选材问题。选材就是细筛精选材料,即在确立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的构思过程。如果选材得当,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如果选材不当,就会干扰、冲淡文章的主题,影响、削弱文章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材的确是一门高超的写作艺术。那么,如何艺术地构建作文的选材策略呢?  相似文献   

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写作的血液。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章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心弦,产生使人“心动”“情动”“神动”的艺术魅力,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年高考晤文优秀作文中很多都是感情真挚的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5.
赵艳玲 《考试周刊》2013,(77):14-14
孔乙己是一个可悲又可笑的、生活贫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鲁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选择反映生活的角度及构思线索达到很高的造诣.历经历史风雨的考验,其艺术魅力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人们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的话,这是十分中肯的。因为写文章所需要的根本不是"法",而是"功",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也就是"修养"。我们通常会提到有关篇章结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但是小说出版后并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为世界文学名著之列。本文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以及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叙事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这部小说的独创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8.
陈冷(陈景韩)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人,先后任中国近代两大报《时报》和《申报》的主笔。他首创"时评"栏目,配合时事抒发议论,被各报纷纷效仿,成为报纸的固定栏目,在从事报业工作的28年中,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潜心结撰时评9000多篇,开展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时事批判,对启蒙国人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时评写作手法灵活,风格多样,外在形态丰富。本文以其《时报》时期(1904-1912)的时评为分析的基点,浅析其时评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女创作家,她独特的空间叙事写作手法,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因而,就萧红代表著作《呼兰河传》中的空间叙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概述小说中空间叙事的写作艺术结构,并分别从人物内心情感空间、反讽暗喻批判空间以及中断时间获取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从而体现出《呼兰河传》空间叙事对传统小说写作形式的突破,进一步彰显其珍贵的文学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国内劳伦斯诗歌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译介、整体研究、重要作品研究、艺术特色等方面.其译介主要是部分名篇,尚缺全集译介;其整体性研究成果主要在主题和创作轨迹方面,少数是基于批评理论的解读;其重要作品研究有较深入的文本解读,但视野局促;其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研究主要关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意象表征,有较多重复.整体来看,我国劳伦斯诗歌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突破性成果,有偏颇现象,选题和研究方法上有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国内劳伦斯诗歌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译介、整体研究、重要作品研究、艺术特色等方面。其译介主要是部分名篇,尚缺全集译介;其整体性研究成果主要在主题和创作轨迹方面,少数是基于批评理论的解读;其重要作品研究有较深入的文本解读,但视野局促;其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研究主要关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意象表征,有较多重复。整体来看,我国劳伦斯诗歌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破性果,有偏颇现象,选题和研究方法上有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12.
锤炼字句为修辞,突出主旨为表现,表达的细化为写作:手法突出为艺术(特色),注重特色为风格,倡导风格为原则. 在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和诗文鉴赏类考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考试类型之一是要求考生辨认诗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作品对这些手法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账本     
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好的作品无不在给人教益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果能写得有波澜,行文起伏变化,有高有低,有张有弛,有抑有扬,有详有略,有离有合,有断有续,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突转法”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已成为我教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样本文章。这是一篇中规中矩很有特色的典范记叙文,细读本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的启示,而且可以从中学得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写作文最忌的是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在面对同一作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写作时,如何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好文章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小女孩,在她刚刚两岁的时候,爸爸就要去南方出差,一年也才能回来一次。在家里,当爸爸背上旅行包时,孩子又哭又闹,抱着爸爸的腿死活不放,不让他走。于是妈妈说:那我们就去送送爸爸吧。孩子不理解什么是送,以为只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就像去公园放风筝一样,玩够了就回家。于是乖乖地让妈妈给她穿上外套,牵着爸爸的手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文章审题立意构思布局结束后,就要进行对作文的具体展开、即行文过程。行文过程最能体现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慨叹自己不会写文章,即便勉强成文,亦属东拼西凑、聊无新意之列。若说排比夸张、布局谋篇等写作手法,这些教师皆谙熟于心,但为何不能妙笔生花?成人如此,何况学生。这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19.
读了《小学语文教师》第3期上刊登的有关管建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系列文章,尤其是看了管老师的《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后,对"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主张和做法有了大致的了解,深为管老师在几乎被改"厌"了的阅读教学上敢于痛击时弊、独辟蹊径、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但读过之后细细想来,总觉得有些地方好像不妥,但一时也说不上来。于是便从网上找到苏叔阳写的原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思考     
周.com语录:构思,指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的心思。我们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就在于构思的平庸。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就要充分运用你不凡的心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