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接上期)三、外媒对北京的报道倾向分析媒体对北京的报道不光会影响受众对于北京的联想,还会影响这种联想的方向。在研究外媒关于北京"说什么"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研究外媒关于北京"怎么说"。总体来看,外媒对北京的报道以负面居多,正面报道比较少。在各类议题中,政治议题和生态议题的报道最为负面,对于中国政治上不民主、生态上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的指摘比较多。文化体育议题的正面报道最多、负面报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外媒,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负面新闻""有色眼镜"等贬义词,但外媒涉华报道不仅仅限于"负面新闻",很多报道其实也都很正面,或者至少是比较中性、客观的。本文梳理了近几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主要探讨软新闻、地方新闻和日常报道,旨在剖析外国读者的兴趣所在和思维方式,以拓展丰富我们自己的报道视野和写作思路,努力与国际话语体系对接。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高大上"的深度策划报道和重大议题设置,也需要"小  相似文献   

3.
<正>自中国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中国将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将通过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沿线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这一宏大国家战略,不仅实施细节牵动着外媒的神经,而且,其背后反映出的大国博弈及中国的战略意图,更是外媒热衷于分析的对象。巧妙运用国际关系在各大外媒网站检索"一带一路"这一关键字时不难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重点之一。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的环保话题也一直是外媒对中国负面报道的"重灾区"之一。2014年中国向污染"全面宣战"以来,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外媒相关报道基调有缓和之势,同时官方媒体也更加主动设置议题,对接西方话语体系,不回避问题也凸显成效,在扭转中国环境问题的国际舆论态势中发挥了  相似文献   

5.
<正>雾霾话题近几年来成为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发生在2013年被称为"北京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的雾霾,不仅引发了国人及媒体的热议,也引起了外媒的极大关注。以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均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报道。外媒针对北京雾霾的报道一出,立刻引起国内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不少网友认为,英国伦敦作为著名的"雾都",嘲笑北京雾霾未免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也有许多网友指出,北京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新领导层履新以来,中国的反腐风暴格外受到海外舆论的关注,随着一批官员因贪污腐败落马,中共"老虎和苍蝇都要打"的策略不断见诸于世界主流媒体。不过,仔细梳理外媒报道就会发现,虽然反腐议题在海内外均受到高度关注,但是要做好这类报道却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存在着很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外媒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观察中国的政治制度。比如,我们的反腐本来旨在加强法治建设、塑造清明政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但在外媒的演绎下,反腐却变成了权利斗争的工具、维护政权的选择、平息民愤  相似文献   

7.
3月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两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此次会议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一、"两会时间"成为世界时间1.外媒记者参会人数增多。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报  相似文献   

8.
<正6月份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给中国金融风险敲响了警钟。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一时间海外投行接到无数客户来电,要求解释中国的金融风险,各大外媒也  相似文献   

9.
本期以法新社《上海外滩世博前重生》和新华社的《中国学校怒斥〈纽约时报〉黑客报道“无中生有”》两篇文章为实例,前一篇梳理了外媒给我们对外报道的一些启示,后一篇则就如何反击外媒不实报道总结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0.
消息源在媒介议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决定了受众获取的信息,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背景与形象,①对于受众的舆论引导是嵌入式的、潜移默化的.当前国际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在外媒涉华报道中,新华社等传统外宣媒体不再是占垄断地位的中国消息源,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外媒涉华报道的重要消息源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社交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被外媒引用的情况,来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中国形象中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个面部轮廓比例失调的脑袋,乍看上去还有点"委琐",像个"外星人",身材矮小瘦弱,其貌不扬,却有着一股武林剑客的英雄豪气,游走在互联网江湖之上.以剑为生的侠客能够熟练掌握用剑之道,剑在别人心中,是武力与血腥的象征;剑在马云心中,则是实力与财富的象征.马云创立了当今世界无可匹敌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使国际同行肃然起敬,让全球200万中小企业货畅其流.随着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成功上市,一夜之间,马云又造就了近干个百万富翁,他本人的身价也飙升至140亿港元.  相似文献   

12.
本期以《华尔街日报》的《一对农民工夫妇的春节回家路》和英国《卫报》的《中国情侣赶在虎年前结婚》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认为,外媒关于中国“春运”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还剖析了外媒如何运用各种报道技巧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13.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已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实事求是地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策略,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模式也因此应运而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双循环"新模式担负着新的期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不同外媒和外企人士眼中,"双循环"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日报》调研的大部分外企认为其蕴含着巨大机遇,却有外媒质疑其效果,还有别有用心者对其进行了误读。围绕"双循环"发展模式涉及的经济方针政策、企业故事和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建议外宣记者可以本着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和客观理性的原则,设置更多国际读者易于理解的议题,更多利用借嘴说话和生动叙事的方式,讲好宏观和微观"双循环"发展故事,对外解疑释惑,引导国际舆论预期,争取国际社会商界和学界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最终促进"双循环"模式发挥预期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房宁 《对外大传播》2009,(10):45-46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临近,外媒对中国大庆前的社会动向越来越关注,涉华报道的题材范围也渐趋广泛。驻华外媒记者走入中国的大街小巷,观察采访一些我们熟悉得不认为是新闻的社会百态。这些报道用“镜头似的白描手法”展现社会景象,用深入的采访体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对当地生活的观感。这些文章读起来很轻松,能够在不经意中影响外国读者对中国的认识,很值得我们在对外宣传中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6.
动态     
《职业圈》2010,(28):15-15
阿里巴巴或迎来“十月变局”马云称不会离开 据浙商创业投资公司投资经理李军华在微博上称,“马云正在收购雅虎手中的全部阿里股份,价格是80亿至110亿美元,而这其中近100亿美元的资金来自于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马云付出的代价是向两大国有银行出让大部分支付宝公司的股份。  相似文献   

17.
本期以法新社《为寻子,绝望的父母走遍中国》和美国《时代》周刊的《经济重整之旅》两篇文章为实例进行点评。前一篇的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从西安家电子商店开始,透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以及给全球经济未来带来的希望;后一篇的作者在客观评价外媒文章的同时,用自己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了对比.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8.
<正>《参考消息》4月24日外媒称,中国已经掀起一股创业热潮。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味道,似乎到处都能听到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励志故事。据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4月22日报道,中国互联网图书销售商当当网上列出的带有关键词"创业"的图书超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外媒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8月初,中国几家中央媒体同时"起底"郭美美,对其从事"赌博"、"性交易"等非法活动给以曝光,引起普遍关注。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次宣传"攻势"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舆论反冲,而这种反冲经过外媒报道,在国际上形成了于我不利的舆论。法新社在8月5日的报道中开篇说:"在电视台播放了一位曾让中国红十字会卷入丑闻的女子承认性交易和赌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