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目前,机器人教育已经在中小学逐步开展,但是其“智能”程度并不理想。本文根据产生式专家系统的原理,利用机器人语言设计了一个实时专家系统外壳并将其嵌入教育机器人,从而使机器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相似文献   

2.
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构建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实践,是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尝试。研究发现,智能教育机器人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人机合理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潜入"课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真正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  相似文献   

3.
教育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加强其本体构建、进行智能要素界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等核心问题,已成为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落地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文章从需求出发,提出教育机器人的本体包括形态、硬件和软件,智能要素包括智能架构、感知与交互、教育适用性,关键技术则包括人机交互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情境感知技术。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教育机器人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教育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参考,并推动教育机器人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为配合全国第十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广东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的开展,提升我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教育与竞赛水平,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于2月27日至28日举办了广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全省12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班针对纳英特智能挑战赛"九宫乐园"、智能垃圾分类收集、BDS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烽火战斗"、RTEC机器人创意闯关、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史前时代"、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梦想成真"、机器人灭火、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6,(7):120-126
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推动机器人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广泛开展,创客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为师范院校的机器人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创客理念的内涵与师范院校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其次在深入分析"创造即学习"的创客理念与师范院校机器人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基础上,建构了基于创客理念的师范院校机器人教学模式;最后以建构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在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人工智能"课程中开展创客理念支持的机器人教育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编程教学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部分,主要是通过编程来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使其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本文以"智能入库机器人"例探究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有机结合,构造有趣有用的编程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开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机器人具有教学适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友好性等特点,在优化教与学方面具有很大潜能,但目前对教育机器人的功能分析仍不系统。为此,文章从用户体验视角,提出了包含表情动作、感知输入、机器人智能、社会互动等四个维度的教育机器人产品的功能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40个教育机器人产品进行了评测与分析。此外,文章还结合教学适用性和技术成熟度两个因素,从推动拟人发展、提升感知智能、聚焦真人智能、实现文化互动等角度对未来我国教育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提出建议,以期为基于教育机器人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类智能设备正逐渐走进教育行业,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机器人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其综合性极强,将器械、物理、编程以及艺术设计融为一体,其具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当前机器人教育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但因为缺乏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机器人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开展机器人教学实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重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手段将机器人教育落到实处,进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严成祝 《教师》2014,(31):61-61
正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智能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除了要具有中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和编辑系统,还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如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结合教学实际,我觉得教学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激发兴趣是首要策略关键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机器人从"身向往之"到"神向往之"的改变,也就是,学生从一开始的兴趣点是机器人的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机器人这个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正在走进课堂,走向大众教育,不少地区陆续把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材中。然而,对于为什么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以及如何开展都存在着困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机器人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工程意识培养的教育价值以及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工程思维培养的作用,并对如何开展机器人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11月23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来的贺信中传达了中国致力于发展机器人智能产业的决心。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汇聚  相似文献   

12.
据预测,21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将进入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最近10年,有关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展机器人教育。有助于使我们不至于在机器人时代落伍。机器人教育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领域。理论方面,机器人教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网络教育,展现多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分析了网络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所用的相关技术,如专家系统、智能代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对其应用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机器人"也称教育机器人,现在还没有明确和严格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只要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机器人都可称为"教学机器人"。狭义的"教学机器人"是指那些专门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进行辅助教学的简易机器人系统。随着许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逐渐在中国开展并普及,以机器人为内容的机器人教育也以第二课堂、竞赛辅导等多种形式迅速发展。但是,在中国起步阶段的机器人教育领域,教学机器人还只是定位于各种能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荣誉和现实利益的机器人竞赛,对于教学机器人的利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汽车电气故障诊断仪器现状及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建立汽车电气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管理系统以及推理模块的构成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内容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多年来计算机作为教育载体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惟一工具,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引发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发展的争论。而智能电脑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新载体的出现,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全面的体现了信息技术内涵。随着社会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脑机器人教育走进我们  相似文献   

17.
"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应用"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既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机器人领域技术技能复合人才,课程基于"互联网+"融合校企优质资源,挖掘智能制造相关德育元素,实施"校企协同、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教育走入中小学校成为必然趋势,机器人教育也必将给科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智能机器人将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是提升学校品位、创建新的特色窗口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典型实践对象,机器人技术也正逐步融入到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但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原因是机器人的核心是智能技术,其外延涵盖了机械、电子、通信、控制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进行技能训练相对较困难。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其性价比的大幅度提高,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多种教学机器人,这就为在中职学校开展机器人技术实训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从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需求考虑,我们需要进行机器人的自主创新设计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与学习相结合的一个新领域。笔者进行了121份电子问卷的调查,有47.9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机器人会取代教师的教学活动,占比例最大。它既有智能等的优势,又有情感方面等不足。其发展趋势为教育机器人、校外辅导、特殊教育等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