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文》七篇下宀“部:“家,居也,从宀瑕省声.”对许慎的说解,自元代以来异说纷坛.周伯琦认为“家”乃“豕居“,最先与许氏左论.其后翟云升以“家”为“从豕,豕亦声“;钮树玉以“家”为“从彖省声’,逞私见而修改许说.龚橙则认为“家”本为“(?)下坐犬”,批评许氏”误说从宀瑕田省声”.叶启勋则洁责许氏:“以造字之先后论,家当在先,瑕当在后.岂有先造之字从后造之字得声之理?“即以崇许宗许名世的《说文》大家段玉裁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此字(即“字”——引者)为一大疑案.瑕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表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瑕省耶?何以不言瑕声而迂回至此耶?窃谓此纂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且曲为之说,是千虑之一失也.“诟议甚多,兹不悉引.  相似文献   

2.
家人人都有,不管是高楼华屋还是茅舍陋室,都是温馨的港湾。但“家”中为何是猪,却历来让人疑惑,众说纷纭。有人以“豕”不合情理而改写成“人”,以为家里住的是人不是猪。第二次汉字简化也曾采用了这个字,但没用几年就废止了。我们现在用的依然是那个和“豕”组合的让人疑惑的“家”。  相似文献   

3.
“家”内的“豕”乃“猳”(公猪)字之省略。“家”就读音来看是形声字,就内涵来看是会意字。“家”中“豕”,喻指家中的丈夫。古人用“豕”造“家”字用了取象比况法,与《易经》的表意方式相似,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家”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家”字乃中华先民养猪成就与一夫一妻制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远古社会走向明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释“家”     
一、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汉字“家”的形义来源,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说文解字·宀部》:“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省声”之字,多可疑音,故对许慎此条说解,元代周伯琦在《六书正讹》中早就表示了异议:“家与牢同意。豕居,故从宀豕,后人借用为室家之家。”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踵其志并张大其说:“此字为一大疑案。豭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豭省耶?何以不云叚声而纡回至此耶?”(《段注》七篇下)段氏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窃谓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  相似文献   

5.
“豕”是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体有许多形体,我们把“豕”字横过来看,真能发现它清晰地保留着猪头、长鼻、猪身、双脚和猪鬃的影子。甲骨文中另有一个“豕”字,系与“豕”为同一体,仅在腹部多一短画,这短画表示雄性生殖器。故豕豕同义,“豕”为公猪,“豕”为母猪。两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6.
成语这一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在传抄读解中,难免发生讹变。如:“三豕金根”这一成语,“三豕”,指三头猪;“金根”,辞书无载,只有“金根车”之说,秦汉之时,用黄铜加以装饰的车,称之为“金根车”。“三豕金根”,也就是“三头猪和金根车”。然而,这却不是该成语的真正含义。“三豕金根”真正的含义是“表示文字讹误”。这种含义是讹误所致。“三豕”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察今》,经刘勰辨误,“三豕”本作“己亥”,“已亥”古时记年之法。“三豕”、“已亥”古时篆文  相似文献   

7.
“家”之字形,前人认为从宀假省声、从豕、从亥、从彖省,其实还有从犬、从豢、从两马胯下一犬、从象之形;“家”之字义,前人认为是宗庙、氏族、邦国,其实“家”字形表现的应是家庭,即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所。从“家”字构形之历史演化可反映出内容极其宽泛、丰富的“家”字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近代绘画大师,教育家丰子凯先生也曾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个足,鼎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至善、达美。”二位先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述人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家"内的"豕"乃"豭"(公猪)字之省略."家"就读音来看是形声字,就内涵来看是会意字."家"中"豕",喻指家中的丈夫.古人用"豕"造"家"字用了取象比况法,与《易经》的表意方式相似,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家"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家"字乃中华先民养猪成就与一夫一妻制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远古社会走向文明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猪年话猪     
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因十二地支中的亥与十二生肖的猪对应,故又俗称“猪年”。 “猪”的称谓,在古书记载中不尽相同。在《说文解字》中,豕与彘皆为猪;豕,有时指野猪。《书·禹贡》则说:“大野即猪。”《方言》中说,猪,关东西或谓之危。 在民间,说起猪来,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旧时的一本启蒙课本《三字经》,上面就介绍有:“马牛羊,鸡犬家。此六畜,人所饲。”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西游记》中,将猪拟人化,猪八戒成为一个喜剧性人物,他的形象是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卜辞中“豕豕”的意思,“豕豕”是一种仿小儿语的昵称,从上古到明清这种叠音词均有所见,中古以后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是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视野     
十二地支末位是亥,亥属水,方位北,色黑,季节为万物萧条枯萎的十一月,时间是下午9时至11时。“亥”相当于“核”字,代表的意义是事物的中心点,属相是豕,即猪。 亥与豕,字形相近。明代杨慎说:“古篆‘已’字作蛇形,‘亥’字作猪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载:“亥为豕,与豕同。”汉字形体中隐藏着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造字之初,亥豕同源。《清稗类抄》有:“豕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喻旭初先生的“没有太阳,月亮也行;没有月亮,星星也行;没有星星,萤火虫的屁股也行”更是生动形象而又幽默诙谐地道出了文采之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如果字字珠玑穴太阳雪,当然最好不过,但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实如果能有某一段让人咀嚼回味穴月亮雪,或者某一句穴星星雪甚至某一个词穴萤火虫雪令人眼睛为之一亮,都能使文章闪现出文采的火花。太阳:用情感照耀一篇文章要想给人以整体上的文采美感,就必须有深邃思想和丰厚感情的闪光,就必须用情感之…  相似文献   

15.
科学育人,“立德树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党的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 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的教育箴言;蔡元培先生也 提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本人作为一 名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结合曰常教学 工作实践,积极探究课程改革,实现有效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他 人先进的经验的基础上,浅析个人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科 学”育人,德?爱先行的教学理念,并进行总结阐述,旨在与一线 教育工作者共勉提升。  相似文献   

16.
"家"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地方,是供人住的。可是"家"字的外形却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它的上半部分是"宀",代表房子;而下半部分却是"豕(shǐ)"字,"豕"是"猪"的意思。这就奇怪了,"家"是人住的地方,又不是猪圈,怎么"宀"下没有"人",却有"猪"呢?其实,"家"的写法跟古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7.
猪年话猪     
1995年,是我国农历乙亥年,按十二生肖也就是猪年。猪是脊椎哺乳类偶蹄家畜。据动物学家研究,它的祖先是亚洲和欧洲的野猪,分布于西欧、印度、中国、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性情凶暴,常与人为敌。我国养猪的历史,可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之前,据出土文物的同位素测定,证明我国养猪至少已有5600至608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汉字中的“家”字,便是屋顶之下养猪的形象,即“宀”(家)与“豕”(猪)相合而成。  相似文献   

18.
危险的直觉     
曼德尔先生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小型水族馆!在曼德尔家里参观了一番之后,尼可和阿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曼德尔先生,您怎么会养这么多鱼,这太让人惊讶了!”尼可啧啧赞叹道。“是呀,恐怕得有上万条了吧。”阿杰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9.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王逸注:“封狐,大狐也。”封字固有大义矣,然此为大小之大,抑别有深义?语意未明,似值得一辩。屈子以封字形容野兽之大,非无其例。《天问》之“冯珧利决,封豨是射”,封豨即为大野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乐正后夔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此《天问》之所本。封豨为神话化之人物名,以封形容野猪之大,正暗喻伯封为害之惨烈。《招魂》之“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封狐即大狐(五臣云:大狐其长千里)。此极言狐之大者,以言南方之恶而劝散落之魂归来也。而《离骚》  相似文献   

20.
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记载一则故事:一人盛谈轮回报应:“甚无轻杀,凡一牛、一豕,即作牛、豕以偿。至蝼蚁亦罔不然。”时许文穆曰:“莫如杀人。”众问其故。曰:“那一世责偿,犹得化人也。”一个说,这世上有轮回报应之事,杀了牛死后要变牛,杀猪变猪,杀羊变羊,甚至杀了蚂蚁死后也得做蚂蚁;一个说,那还不如杀人,这样死后还可投胎为人。在是否有轮回报应的问题上,许文穆并没有据理力争,闹个脸红脖子粗,他是顺着对方话意,轻轻松松一句回击,而道理却不辩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