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东 《考试周刊》2014,(8):185-185
在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德育阵地。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认知、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四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和深化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健 《学周刊C版》2011,(11):119-1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课程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重点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要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更有效,则要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注重渗透德育教育。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如开展问题讨论;重演德育故事;开展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教研,容易出现观摩课与实际上课脱离、研究教学与研究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与社生生活脱离这三个"脱离"的现象。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历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上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真正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10.
徐元顺 《教师》2010,(34):96-9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针对儿童好奇心强、可塑性好以及乐于探究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儿童。笔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紧紧联系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不断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情绪,不断激发小学生智慧的火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实践粗浅谈谈如何让课堂更优化。  相似文献   

11.
体验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而要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上。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其中体验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复杂性、多元化,决定了在教学中难免产生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品德与社会课擞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多种学习渠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内容,把握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课的结合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知识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实践中既不能将"知识教学"和"品德形成"相对立,否定知识教学在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又不能偏离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任务,对课程知识过度加深深度和拓宽广度。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情感与能力元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使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知识教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视野较窄,品德与社会知识匮乏,从而制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仍然发现部分教师生硬灌输多,学生主动求索少,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强迫学生接受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违心的道德认识,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内心深处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仍然存在着教育目标偏离、教学思维简单、教学方法形式化、教学过程低效化等问题。因此,基于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多元视角为手段、以社会价值为取向、以践行能力为目标的基本原则,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标准,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比较法和创新思维来建立有效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创设开放式教学,首先就要创设各种开放式教学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各种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外,教师在课下也要创设多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延伸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