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报必须贯彻执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我们企业报也要根据这个指示精神,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  相似文献   

3.
党报必须贯彻执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党报应按党的要求,发挥自己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政治优势,为搞好舆论监督做出贡献。根据以往的实践,我们认为,要发挥党报优势,搞好舆论监督,应该做好几个方面、几个层次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同志认为搞批评报道违反了这个方针,也有人提出取消批评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这是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他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一切事物的组成都有两面:正与反。而且又是矛  相似文献   

5.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南通大众报对改进批评报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倡导记者、通讯员写一些现场批评报道,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现场批评报道,以笔者之见,就是运用现场新闻的写法,对某些必须批评并适宜揭露的消极、丑恶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以明辨是非。去  相似文献   

6.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新闻工作的使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积极有效的批评报道并不矛盾。因为,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命题:新闻报道以对  相似文献   

7.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题目来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上看,所引论点、论据却基本相同,只是各自作了不同的发挥。前者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问题就出在没有注意上述三个“分开”。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必须始终吹进军号,唱正气歌,这是我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理解。去年,李瑞环同志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党新闻工作一贯的优良传统。我们党1921年通过的第一个党章就明确规定:“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文章。”事实上,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我们从事  相似文献   

9.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  相似文献   

10.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人对批评报道“不理解”,甚至说:搞批评报道就是违反了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好比一枝花,红花有绿叶相扶,显得更加美丽;犹如一台戏,主角有配角相助,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新闻报道,毫无疑义地既要宣传正面。又要适当的揭露反面,做到有扬有弃。批评报道,目的在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本身就是正面宣传所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积极、光明面总是主流。消极、阴暗面则是支流。这个客观现实,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新闻报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进行适量的批评和揭露。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批评报道要贯彻“为主”方针正面宣传也好,批评报道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正面、支持正面、宣扬正面、扩大正面。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始终要明确体现这个方针。  相似文献   

12.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并不是不要批评报道。新闻批评是新闻界公认的最大难点,如何坚持和改进新闻批评,确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不容回避的一个难题。其中当然包括新闻批评如何选题的问题。“西瓜”与“芝麻”比喻的是批评报道选题中的大与小。这里主要是指批评题材教育意义的大小而言,而不是指被批评者机关、干部地位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正(上接第四期)六、坚持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和谐统一1.正面宣传的含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李瑞环同志1989年11月25日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后来这次讲话以此为总题目公开发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历来强调要坚持正面报道,要弘扬主旋律,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特有的品质和鲜明的特色。它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结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导向工作有一条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保证舆论引导达到团结、稳定、鼓劲的实际效果。应该说,这一基本要求包括“正面宣传为主”和“实际效果”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保证导向正确的大前提,但它不能对实际效果起完全的决定作用。统观多年的新闻实践,我们就会发现,某些本意为正面的报道,因多种原因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使党的事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搞好新闻宣传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仅就学习这篇重要讲话并联系《新疆商业报》的实际,略谈一些有关认识、做法和体会。一李瑞环同志指出:“当前,改进新闻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无论是从新闻工作的一般意义上讲,还是从当前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讲,或是从稳定是压倒一切这个大局来讲,关键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总结。纵观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有一条极其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坚持对人  相似文献   

16.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7.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值得我们用心研究和探讨。一、坚持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凡是见报的新闻稿件,无论是批评性的或是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  相似文献   

20.
白冰 《新闻采编》2012,(1):43-44
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因此,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报道的基本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由李瑞环同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