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魏华 《中学理科》2004,(8):39-39
在初中化学中,确定混合物组成的题型较多,难度也相对较大.笔针对有些题型,总结出求“平均值”的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平均值”法就是运用平均值的含意去推理,当某个平均量M由若干个量决定时,如果若干个量中  相似文献   

3.
4.
一、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转换为同一反应通式,便于比较例1 将13 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 L.则这两种金属不可能是( ). A.Mg与Fe B.Al与Zn C.Na与Al D.Mg与Al  相似文献   

5.
一、平均值法解题的依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物并无相对分子质量可言,为便于解决问题,可将其视为纯净物,各组分相对分子质最的平均值,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有相互不发生反应的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假定其组分的卡日计分子质量分别为MA和MB(MA〉MB),该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的值必介于MA和MB之间,且有MA〉M〉MB。此规律可推广为平均式量、半均分子组成(即平均分子式),平均提供lmnl某微粒的混合物质量等来应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中经常应用平均值、极值的方法将混合物转化为“单一”组分,从而化繁为简,快速求解有关混合物的计算问题。所谓平均值法,就是根据“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的性质,进行互逆推算。如由极端值计算平均值、由平均值确定极端值范围或由极端值和平均值计算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极值法则是将混合物进行极端假设由极端值确定平均值范围。因此,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是关键,善于转化以不变应万变是解题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等差数列这部分知识体系中,常常遇到求某些等差数列前n项和问题。除了课本介绍求和公式外,就某些特殊题,这里介绍一种用“平均值”求某些项的和。  相似文献   

8.
化学中经常应用平均值、极值的方法将混合物转化为"单一"组分,从而化繁为简,快速求解有关混合物的计算问题.所谓平均值法,就是根据"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的性质,进行互逆推算.如由极端值计算平均值、由平均值确定极端值范围或由极端值和平均值计算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极值法则是将混合物进行极端假设由极端值确定平均值范围.因此,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是关键,善于转化以不变应万变是解题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视一法速推混合物可能组分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刘兵所谓视一法,就是把整个混合物看作一种组份(平均组份),根据混合物各组份的共同性质,建立反应通式或相应的性质关系式,求出混合物的平均原子量或平均分子量,再根据平均值定则,将各组份的原子量或分...  相似文献   

10.
例1 5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被充分加热后其质量可增加到9g,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  相似文献   

11.
12.
有一个扑克游戏是这样的: 把1,2,3,4,5,6,7,8,9,10,J,Q,K这十三张扑克,按一定的顺序叠放在一起,背面朝上,抓在手中,先把最上面的一张移到牌叠的底部,再把此时最上面的牌发到桌面上;接着还是把上面的一张移到手中牌叠的底部,再把此时上面的扑克发出……如此不断进行,直到发完为止.要求发到桌面上的牌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即按1,2,3,4,5,6,7,8,  相似文献   

13.
丁华 《时代教育》2012,(24):125
本文就利用“平均值”法解决混合物的计算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就如何计算进行具体地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填“电表”、“电路的识别”以及“连接实物图”类的题目常常出现在试卷中.为此,本文将介绍解答此类的题目的一种方法——流经法.所谓“电流路径法”就是在识别电路、填“电表”等题目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电表回到电源负极.如果没有分流,则电路为串联,电流表串在干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流,则这些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就是并联,  相似文献   

15.
混和物的解题中,有许多方法,本文就如何运用平均值解题谈一些看法。当二种物质混和反应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总是有一个平均值,解题时抓住这个平均值(平均分子量或原子量、平均原子数、平均耗氧值……等),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 例1:在体积为V升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NH_3后,测得烧瓶中气体对氢气的  相似文献   

16.
一些力学问题的研究对象牵涉两个或多个物体若题目不要求讨论研究对象中各物体的受力及运动情况,只要求讨论研究对象整体的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逆推法”,指的是沿与物体实际发展过程(或变化现象)完全相反的过程(或变化现象)去分析推理问题,然后采用合适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人的逆向思维活动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呈现.利用此法来解决抽象复杂的问题,往往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问题变得条理清楚明朗化,从而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逆推法、在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可以被采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运用这一特征,就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但在判断过程中要把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当这个数较大时,不仅判断速度慢,还容易在口算时出错。下面向你介绍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筛弃法",它可以使你的判断既准确又迅速。"筛弃法"就如同用一种特殊的筛子,先把某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字筛弃,然后把剩下的有限几个数字相加,看它们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剩下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原数就是3的倍数。  相似文献   

19.
对称和对称问题在高中数学课本中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但在高中数学中多处出现.对称,在几何图形中,有点对称、直线对称、面对称.不过有些问题中的对称性是比较隐蔽的,在求解相关的问题时,如果能够注意寻觅和发掘或通过变形构造出对称关系,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快速简捷求解  相似文献   

20.
一、五兄弟盗宝相传,京城有一个大臣,生有五个儿子,可这五个儿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干偷鸡摸狗的事.有一天,夕阳西下,天渐渐地暗下来,这五兄弟无心观赏皇宫的美景,一心只想偷点什么.他们转了几个弯,突然眼前一亮,"藏宝库",老大禁不住大叫了一声:"珠宝!"趁着黑暗,兄弟五人不约而同地翻墙入室,抓起珠宝便径自往口袋里塞."快走吧!"老大塞满了口袋,急于回去.可老五由于动作慢,才捞了一把,还没有走的意思.就在这时,忽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