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邻居任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很好,难得看到他生病。有一次我问他:“你哪有这么多的高兴事,整日快乐似神仙?有什么生活诀窍吗?”他笑着对我说:“诀窍谈不上,我的生活信条是:遇事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换个角度去想,都会让你高兴。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有诀窍的吗?我认为是有的。起码,每个人在写作中,总会有一些深切独到的体会,这体会实践得多了,再升华升华,成了经验,也就离诀窍不远了。我的写作诀窍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有诀窍的吗?我认为是有的。起码,每个人在写作中,总会有一些深切独到的体会,这体会实践得多了。再升华升华.成了经验,也就离诀窍不远了。我的写作诀窍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述评写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项必备的基本功。述评写作有什么诀窍吗?仔细想想,诀窍还是有一些的,那就是,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三段式或者说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哪三部分呢?第一部分,是什么。第二部分,为什么。第三部分,怎么办。非常简单,就这三部分。再复杂再不好写的述评,用三段式一套,几乎百发百中,无一例外。举个例子。去年秋天,笔者到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培训,顺便回母校复旦大学看看。校领导知道我是新闻系毕业的,说,老詹,复旦马…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人生是由一个一个成功的选择组成的,成功的报道,也是由一个一个成功的选择组成的。水平高低在选择。此话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我的“写作诀窍”,甚至比诀窍还要诀窍,简直就是“祖传秘方”了。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企业报的“土记者”,每年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纪实特稿20多篇。这些新闻事实全部发生在企业之外,有市外的、省外的,甚至国外的。其中有些稿件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不少通讯员都提出疑问,你生活在企业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线索和题材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其实,这话说起来很简单,要说诀窍吗?就是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既对别的媒体已报道过的新闻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新的内涵,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那天到食堂吃饭,碰到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聊起采访写作,一位小伙子说,詹总,您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的话,您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有问题。可惜写新闻没有诀窍。如果硬要说有,而且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想了想,道:这句话就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此话怎讲,且容在下慢慢道来。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其一,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提到记者,说法多矣,什么“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要我说,记者记者,…  相似文献   

8.
买书     
朱自清 《出版参考》2004,(29):30-30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尘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是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相似文献   

9.
买书     
朱自清 《出版参考》2004,(10):30-30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尘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是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相似文献   

10.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述评写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述评写作有什么诀窍吗?细想想,诀窍还是有一些的,那就是,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三段式或者说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哪三部分呢?  相似文献   

11.
你想在一夜之间就能把你的人品学问和工作能力提高到貌似高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地步吗?我有个"诀窍",当官,包你一夜之间就能成为"全才",什么都懂,不信你试试,准灵.  相似文献   

12.
探寻陈晓卿的纪实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其实在拍我的心当笔者问及陈晓卿,《远在北京的家》和《龙脊》之所以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连续“赡宫折桂”,他作为主创编导,在纪实创作上有什么诀窍时,陈晓卿说出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与其说我想拍别人,倒不如说我想拍自己,想拍我的心。”不待我发问,他又忙补充道:“电视纪录片当然是客观记录,可是,客观现象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陈晓卿的纪实“诀窍”,应该说,涉及了当前电视纪实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纪实主体在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3.
6月22日,江苏省2002年度报纸优秀作品在南京评选揭晓,我撰写的评论《“人民群众亮红灯的不能过关”》荣获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评论已连续7年获省报纸优秀作品,其中二等奖4篇。不少同行问我有什么诀窍,我想我无非是比别人多  相似文献   

14.
我从1985年1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到目前为止,先后被中央电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采用了150多篇。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来信问我,写稿有什么诀窍,如何提高稿件质量?我的回答是:要在"新"字上下功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1至9月,已被新闻单位用稿160多篇。不少通讯员朋友向我打听投稿命中率高的诀窍。我说,我是笨鸟先飞。自从我迷上新闻写作以来,总是不停地写,毫不气馁地写。在写的过程中,我也摸到了一些门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陆续写了一些思想评论。有人问我,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写作上有什么“诀窍”?由于平日信手写来,未加研究,缺乏总结,也讲不出什么成熟的看法。这里,谈一点粗浅的感受,希望引起新闻界对思想评论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说了些什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  相似文献   

19.
孙建国,是南通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他从1984年11月份退伍回乡以后,积极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新闻单位写稿。当人们看到他写的稿件在报纸上刊登以后,惊奇地问他:“小孙,你写稿有什么诀窍!” 27岁的小孙笑了笑说:“我是在自己的‘精养鱼塘’里打捞。”小孙所说的“精养鱼塘”,就是他写稿的基地:江海电容  相似文献   

20.
开会     
牟丕志 《新闻天地》2011,(11):79-79
我是机关里的一个小头目。大家都说我是官。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官,不就是管着几十个人嘛,仅此而已。自从当上了这个小头目之后,我就越来越爱开会了,以至于对开会如痴如醉,难以割舍。一天不开会,我的心里就感到很难受。好像缺了点什么。有人说我是“会虫”,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