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朦胧诗的《今天》开辟自办刊物的特殊出版形式始,民刊策略构成了新时期先锋诗歌的基本生存与传播方式。民刊策略和先锋诗人的民间立场有关,而民间立场的直接后果是以注重艺术前卫性的创造、新的生长点的发掘,实现了对主流文化、刊物的有益挑战。民刊策略也表明新时期先锋诗歌仍存在着没有达到中心和主流的亚文化特征,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先锋诗歌就是对城市的极端厌烦,对死亡和坟墓的一往情深,对传统、权威的极端蔑视,另外对读者的极大地忽略,对主流意识的暗中或潜在的颠覆。在诗意城市中,它的诗意其实非常微薄,而它更多的方面还带有强大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先锋诗歌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这个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始自80年代后期,但它所涵盖的现象,在时间范畴上,应往前推至80年代中期的诗歌运动。“先锋诗歌”这一概念的具体涵义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它所包含的历史和诗学的重要特征有哪些,这是展开研究的必要前提;同时,从新诗产生与发展的独特性出发,如何重新界说新诗传统及其与翻译诗歌的关系,又是我们深入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1990年代新的历史语境中,安徽诗歌克服物质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巨型主题,展现出创新和先锋的特质。以《诗歌报月刊》、江南诗社、余怒为代表,共同构筑九十年代安徽先锋诗歌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诗歌“人格结构”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超我阶段、理性自我阶段、生命本我阶段。各阶段诗歌的内容、形式、格调呈现出特有风貌,标志着中国新诗心理结构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范型”的转换带来了先锋诗歌的转型。表面上看它是文类学意义上的变构,实质上是内在生长机制的一次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情感取向较80年代的集体性质具备更为繁复的审美维度.在真实的回味、凝重的沉思和生命的焦虑这几种情感取向的描述中,不难体验到90年代先锋诗歌的真实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形式探索。之后,他们显示出一些共同的流变特征:(1)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2)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3)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先锋小说的这种审美流变趋向可以概括为:作家们正在通过检验和质问人类精神质量、关爱与安抚人的心灵处境、再构与重建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来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后的先锋诗歌为寻找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常常致力于意象与象征艺术的消解,重视日常性叙述和多元技巧综合的创造性调试,在艺术上有一种后现代主义倾向。这种原创性的实验和创新相连。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诗坛难以产生经典的恶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在“朦胧诗”兴盛后。出现了“新生代”诗人群。四川、北京、上海成为其重镇。上海出现了“海上诗群”、“撒娇派”、“城市诗”等。上海师范大学一度成为上海先锋诗人的摇篮。2004年10月24日至26日。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了“诗意城市:上海先锋诗歌研讨会”。来自全国50余位诗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就先锋诗的概念、城市与先锋诗歌的关系、先锋诗歌的历史与发展、先锋诗歌的境况与批评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有不少颇为精辟的见解。在此刊载的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根据会议录音整理的发言。  相似文献   

11.
形式主义对先锋文学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等方面.它促使中国当代文学关于文学自身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的理解达到了一个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先锋文学诞生于改革开放伊始,先锋文学以其新的叙事视点和叙事话语方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情境和叙事结构,证明新的叙事方式的可行性并预示文学叙事发展新的可能性.它的介入为中国文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胡适之体”是现代新诗最早形成的诗体范式,它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昭示了尝试期的现代新诗的发展特点。本即结合尝试期新诗的发展状况探讨了“胡适之体”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胡适之体”的诗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浮出水面开始,中国当代先锋诗歌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先锋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并在文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评论界围绕朦胧诗及后来的第二代诗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涉及的问题之广泛、观点之纷杂、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积极入世,思考社会人生,创作思想不断深入发展,走向成熟。本文根据海明威不同时期的作品,从四个方面即迷惘与苦闷、反思与求索、觉醒与进取、飞跃与乐观,细致地分析海明威的创作思想。从三个方面即迷惘到觉醒、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关注个人命运到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分析海明威思想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新一代蒙古族诗人选择了与前辈不同的艺术道路,把探索的触角伸向了“朦胧诗”及其源流——现代主义。蒙古语现代派诗歌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三个阶段,带来了诗歌形式、语言、形象、时空结构的变革,其意义是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17.
Undertaken during a period when changes in the assessment of English in public examinations at 16+ were becoming embedded in classroom practice, this comparative research explores where poetry is located within the newly aligned examination assessment frameworks of New Zealand and England. It comments on how these frameworks are locally interpreted by a sample group of English teachers in two culturally diverse cities. It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s for assessment of poetry writing and retention of poetry study at examination level that are instantiated within these contexts. In investigating poetry’s location, key issues are highlighted abou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oetry, confidence and the support needed for examination level teaching of a genre that 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increasingly unfamiliar to man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8.
1985年起中国“先锋文学”成为了一种有相对固定指向的命名,实际上评论家对“先锋”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八十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勃兴,毕竟显示了一批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不懈探索和实验的可贵努力;而最终的失败,则是暗示了当代作家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思想、技巧时的某些通病。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时期是湖北实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越了其他省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商业学堂的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本商末"观念的影响、本省转口贸易特点的限制、商业中心城市少、商会经济实力较弱等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刘长卿贬谪时期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从第一次遭贬谪身处逆境的不屈与悲愤,到第二次遭贬面对宦海沉浮的落寞与消沉,再到暮年时逐渐淡漠于个人的悲欢进而哀怜黎民之疾苦。认为刘长卿的诗歌以其悲愤与凄苦的吟唱为唐诗绚丽的画卷添上了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