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表以及成就动机测量表,对重庆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是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效能感除外);二是大学生高时间管理倾向者成就动机水平明显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三是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在性别、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栾国霞 《考试周刊》2009,(2):151-153
通过对525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的测试,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与综合测评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追求成功的动机、自我效能的相关显著。(2)大学生在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体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追求成功的动机面存在显著的学习等级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与综合测评成绩也都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新芳 《文教资料》2013,(9):156-157
本研究运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19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显著。其中,时间监控观、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维度相关显著,时间监控观、时间价值感与避免失败维度相关显著,而时间效能感与避免失败维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对四川成都市两所中学的175名中学优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除外),(2)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3)中学优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研究表明初二可能是培养时间管理倾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内蒙古自我呼和浩特市高等院校选取3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实证如何提高成就动机,并对时间管理倾向给出参考建议。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与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均呈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的得分越高,成就动机的得分也越高,避免失败动机越低。医学生及蒙古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都显著高于非医学生及汉族学生;毕业年级高于低年级;男生追求成就动机高于女生;男生对时间的认识和安排、管理时间能力要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对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在时间效能感量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时间监控观量表存在显著的文理学科差异,在时间监控观量表、时间效能感量表存在显著年级差异;②大学生压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在压力总分和个人烦忧量表上存在显著的文理学科差异.③大学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压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价值感与学习烦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与压力各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④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对压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与时间监控观可以通过时间效能感来影响大学生的压力水平.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及主观现状满意度问卷为工具对武汉地区某高校2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主观现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对一般及特殊价值感有预测作用I时间效能感对个体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及主观现状满意度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瑞 《文教资料》2011,(19):225-22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55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绪低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老边穷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时间管理倾向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成就动机和内外控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综合影响,对重庆市城口县270名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1)高中生在时间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男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二男生,在高二年级中,女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高中生时间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通过时间效能感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3)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以成就动机为中介变量对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属于中间层次;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回归方程显著,即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预测、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出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测试数据用 SPSS 软件包统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困扰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忧郁症、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和人际关系敏感等;(2)生活在青海地区的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3)青海地区汉、藏、回族男女大学生在一些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4)不同学校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专业的不同造成的.结论: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定的性别、校际、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2.
汉、藏高中生阅读中元认知策略运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okhtari等人的阅读策略中的元认知意识和策略量表对 5 71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 ,汉、藏高中生在整体阅读策略和支持阅读策略上差异显著 ,汉族学生整体阅读策略的运用高于藏族学生而在支持阅读策略上则低于藏族学生 ;汉、藏高中男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女生在支持阅读策略上有显著差异 ,汉族女生高于藏族女生 ;汉、藏一年级学生在支持阅读策略上差异显著 ,藏族学生的策略运用高于汉族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整体阅读策略上差异极显著 ,汉族学生高于藏族学生。  相似文献   

13.
对西北地区部分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师生课堂互动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师生互动行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师生课堂互动各有特点。学生视角中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学习动机方面,各民族均有明显差异,表明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民族心理与行为特点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视角中的师生互动、教师效能、专业承诺、专业发展方面,各民族均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课堂互动的理念与方法各不相同。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强调现代教学的共性较多,关注文化差异性较少,这是导致民族地区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地区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师生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特点,并以此作为提升其教学质量的一大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回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汉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的惯用手、鼻梁高低、直卷发3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3对性状在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民族间惯用手无显著差异( u=0.5813),鼻根高度(u=10.0924)和发型(u=5.5040)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性别间也如此.回族、汉族男性与女性之间:鼻根高度有相同的显著差异;直发、惯用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实验材料:二维和三维)×3(民族:汉族、维族、藏族)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我国藏族、维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藏族、维族、汉族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维度图像的旋转反应时存在差异性,但并不显著;(3)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蒙汉回藏中学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对呼和浩特地区蒙汉回藏中学生共238人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蒙汉回藏中学生中存在四种性度取向类型,表明性度取向类型具有跨文化普遍性;2.其中双性化取向者占1/3左右,表明在现代化建设中他们的性别角色观念变化较大,蒙、藏族中学生大于汉、回族中学生差异显著;3.男性男性化和女性女性化类型分别占1/3和1/4。表明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在我国中学生中还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男生比女生大,回生比蒙汉藏生大;4.蒙汉回藏中学生中性化取向者,女生略高于男生,汉回生略高于蒙藏中学生,差异均不显著;5.初中和高中生性度取向四种类型比率大体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666名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自尊、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宗教认同能显示正向预测自尊水平,并且通过自尊对抑郁—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宗教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宗教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重要部分,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04名回、藏、维吾尔、蒙古、汉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跨文化的测量和考察发现: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民族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内部自我价值感的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正确评价自我和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26名非英语专业回、汉族大学生的英语负性学业情绪,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失望、焦虑、沮丧等负性学业情绪;回族大学生的失望与焦虑情绪更加明显,失望情绪与个人因素、课堂因素、学习观念及动机呈强正相关,而焦虑情绪与个人因素、E媒体呈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选取甘肃南部某县城一所高中学生123名,探讨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的关系,被试完成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等测量。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回、汉族高中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民族探索方面,回族高中生得分较高,并存在显著差异;回、汉族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能够预测自尊的水平,并且国家认同的预测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