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7年秋冬,大革命失败后.武汉三镇和黄安县等地,到处张贴着通缉布告、高价悬赏捉拿董必武、郑位三等92名中共党员.董必武的亲朋好友,时刻担心着他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挚友     
我馆从1982年开始订阅(《图书馆杂志》。当时,我对《图书馆杂志》并不了解,只作为一般专业参考杂志与其他杂志一起订阅。经过连续数期的阅读,发觉很不错,印象便日益深刻,感情也年年倍增。我感到,《图书馆杂志》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追思挚友     
胡星原与世长辞了。他走得如此匆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星原和我,都是党的新闻战线的兵丁。我们在一条壕堑共同战斗过,我亲眼看到过这位无畏的战士如何奋勇冲锋。当这六十二岁的老兵安息的日子,我首先想起的,是他二十五六岁时的往事。那是1946年,他担任上海《联合晚报》驻南京特派记者,我在上海《文汇报》,担负的也是这种职务。起先,我们只是泛泛之交。我对他真正有所了解,是在“下关事件”发生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人是需要朋友的。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和你分享幸福与喜悦,更能为你分担不幸与烦恼。《工人日报》对我,就是这样一位肝胆相照的老朋友。 60年代初期,在举国学雷锋的热潮中,我找出部队复员时带回的小扁担,用红漆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开始了义务为旅客挑行李的路程。“小小扁担不算长,能为旅客架桥梁。”这小小扁担一头连着党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挚友     
本刊自前身《编创之友》于1981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历经十载春秋。按照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逢十往往要庆贺一番的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我与《编辑之友》"征文活动。本期之后,我们还将选登部分来稿。征文犹如会友。在众多的朋友当中,有前辈也有同侪,有故旧也有新交,除了从事编辑工作的同仁外,还有其他行业的人士,真可谓旧雨新朋,济济一堂。在热烈而恳切的言谈中,我们既听到了谆谆嘱托与殷殷期望,也得到了批评建议与鼓励鞭策,它为本刊这第一个10年的到来增添了丰富绚丽的色彩。 "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是本刊不断发展的基础。愿各位作者朋友和读者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这一既是我们的、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紧紧依傍的挚友李向晨有一次合作,便会有一份感悟;当出版界与广播界真正默契联手时,那么《小说连播》节目将会源远流长,生命不息……一部优秀的厚重的长书,无论其内涵多么丰富,其色彩多么斑斓,也只能是平面的无声无息的存在。如若给它插上连播艺术的翅膀,那它就会...  相似文献   

7.
<正>率部来到建始高坪驻守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委任刘湘为"四川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为了稳定四川及西南局势,防止曹锟、吴佩孚等北方军阀势力扩展到长江沿岸各省,同意"联湘援鄂",出兵伐鄂。8月10日,刘湘将警卫团之肖笙、汤之模两个营交由孙中山的联络代表潘正道、詹大悲指挥,组成"鄂西自治军总司令部",委潘正道为总司令、潘怡如为参谋长、詹大悲为秘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建设》自创刊以来.始终是我们必读的档案专业期刊,我们与《档案与建设》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从拥有到珍惜。它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了解档案工作动态的窗口.传递档案信息的载体,交流档案工作经验的园地。它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获知良多.是我们离不开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正一说起齐白石的"朋友圈",除了礼聘齐白石当教授的林风眠,陈师曾也是齐白石生命中的"贵人"。陈师曾对齐白石的知遇之恩,除齐白石《自述》之外,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传》(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10月)和张次溪著《齐白石的一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8月)、林浩基著《彩色的生命:艺术大师齐白石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9月)以及胡佩衡等著《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几部书都有明确的记载。1917年,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避匪患,在琉璃厂南纸店卖画、印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个秋风萧忍的日子,我正在落榜的泪水中 苦闷、惆怅……结识了《新闻爱好者》。那才1、素的语言,那精湛的教海,我沉醉了—用力地吮吸看。当我失去信心的时候,她鼓起我再采再写的勇气 同自卑、怯懦告别;当退稿一篇篇飞回时,她中肯地剖析差距, 才旨明目标。散播着墨香的颗颗铅字,终于组成了妍丽的花朵。献给我的挚友@张英俊~~  相似文献   

11.
吕纪同志长我七岁。我俩1948年夏在济南初识,1949年4月随大军渡江进入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新闻出版处一起工作。他以军代表身份接管国民党留下的国防部印刷厂、邮电印刷厂等处,后任南京新华书店首任经理。同年秋,他调出版总署,我转来上海。    相似文献   

12.
母亲和挚友     
令人高兴的是,《新闻知识》在一个令人兴奋和跃马改革的大气候中迎来了自己的百期大庆。回首那段“左”的干扰猖獗、右的影响兼有的不平凡的日子,《新闻知识》百期经历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途径,就此而言,百期之喜,尤为可贺、可庆! 杂志的出版和发展固然离不开作者的支持,然而作者也离不开杂志的信任、理解和扶植。如果把杂志比作作品甚至作者的母亲,我以为是没有夸张的成分的。百期之中,《新闻知识》发表过我的不少文章。这些文章,就其质量而言,并非上乘之作,但应该说都是我对  相似文献   

13.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现代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之一。重视读者来信,研究读者需要,是韬奋重要的新闻思想。他认为新闻工作者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一般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一是报刊的文章要短小,文字要精炼,“要使两三千字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的两三万字的作品”。二是报刊文字应“明显畅达”,用流利  相似文献   

14.
魏书 《档案时空》2003,(7):30-32
董必武同志在江西瑞金时,曾有过一段令他铭心刻骨的婚恋。虽然,这段婚姻只是短暂的几年时间,但是,董老和这位妻子的爱情却是经过生死考验的,他们的婚恋故事足以打动每一个人。A1931年,董必武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奉党中央的指派来到瑞金,担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后任副校长。到瑞金后,董必武因工作特别忙,自妻子去世以后,一直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他每天四处奔走后,夜晚回到宿地还得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周围的同志们见他已是47岁的人了,还一天到晚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怕他吃不消会累倒,便开始悄悄给他物色一个对象。有人认为陈碧英…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党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在建党85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我们回顾他为我党所做出的非凡的壮举,展示他辉映日月的风采,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6.
正白蕉,何许人也?他是被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誉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廖廖数人也"的通诗文、精书法、能写兰的中国现代书法家。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徐悲鸿、邓散木被称为"艺坛三杰"。白蕉生于1907年,逝于1969年,斯是憾事。惜平生已晚,无缘见上白蕉一面。然我十分有幸地认识了白蕉夫人金学仪。说来也有意思,1995年的一个春日,我与上师大美术教师李平闲聊,偶尔谈及他丢失藏有  相似文献   

17.
石宏 《兰台内外》2006,(6):57-57
董良翮是国家代主席董必武的小儿子,日前他回忆了父亲搬出中南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著作单篇本有:《论加强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人民出版社1953年3月出版。这是董必武1951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召开的华北第一次县长会议上的讲话。讲话谈了这次县长会议的中心任务,政权和政权机关;党与政权机关的关系。指出党和国家政权的正确关系是:对于政权机关的性质和方向给予指示;通过政权机关实施党的政策;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挑选和提拔党与非党的干部到政权机关中去工作。这对今天实行的党政分开仍有现实意义。《关于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报告》,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法律出版社1956年出版,群众出版社1978年再次印行。这是他在党的八大上的发言,指出,要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我国政法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工作迈入正常轨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47年4月11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派董必武前往太行山.领导正在组建的华北财经办事处。具体抓财经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