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宓家族与近世三原大儒刘古愚关系密切。在清华求学近6年,吴宓与汤用彤、吴芳吉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饶麓樵、J.Pickett等老师对他的诗歌赏鉴观和文化价值观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儒家原典的熟读精思和对卡莱尔、爱默生、华兹华斯等人著述的阅读,也为他文化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分析吴宓当时的言论可知,是赴关留学以前的本土微观文化环境和经历促使吴宓主动选择了拜白壁德为师,并进而成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对吴宓研究的重视,完全是近几年的事,并在吴宓的中西文化观、吴宓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吴宓与《学衡》、吴宓与比较文学及其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3.
许军娥 《文教资料》2005,(32):182-183
吴宓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很快发展,专家学者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文字,研究涉猎的领域和深度也大大超过以前,出现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在第四届全国吴宓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围绕吴宓的哲学观、文化观,吴宓的比较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以及吴宓先生的“博雅会通”等方面进行了发言,研究范围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吴宓是我国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亭林诗集》批注本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本文就吴宓对《亭林诗集》的批注情况,对吴宓与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爱国精神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吴宓是学衡派的核心人物,长期以来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与他的独立品格分不开。人格独立、学术独立是吴宓的追求和向往,他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信仰。在当今语境下,吴宓的独立品格弥足珍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当今知识分子无不具有路标作用。  相似文献   

7.
晚近学术界较为关注吴宓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其中包括西方翻译思想对吴宓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本文拟探讨吴宓对歌德的翻译思想及威廉·施莱格尔的翻译实践的接受。根据歌德的翻译思想,以及吴宓对施莱格尔翻译工作的评价,就可译与不可译、翻译的价值、翻译的方法、及诗歌翻译这四个问题,讨论德国翻译家的影响与吴宓的翻译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吴宓的红学研究,既是文学研究,又是哲学和文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文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吴宓是新人文主义的一位信徒,他受到了白璧德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文详细梳理了吴宓对新人文主义的译介,并从文化观、文学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吴宓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观上,吴宓主张构造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必须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使之熔铸贯通.在文学观上,吴宓主张应该学习西方的现实主义,激烈批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应该吸取优良的传统,而不能完全反叛旧有之传统.他的这些思想的渊源就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0.
1.季石:《<心香泪酒祭吴宓>质疑》,刊于1997年5月29日《文汇报》12版.文章对《心香泪酒祭吴宓》中所记的诸多问题,如:张紫葛与吴宓1940年暑假聚读于重庆,张紫葛与吴宓嗣父仲旗公相识的时间、地点,吴宓修改日记中关于毛彦文、王国维、朱小姐的某些文字以及与张紫葛的交往,吴宓的思想改造总结,吴宓与陈寅格1961年的会晤,邵祖平的学历,等等问题,因均与即将出版的《吴宓日记》相去甚远,故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吴宓的红学研究,即是学研究,又是哲学和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化观念和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吴宓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受到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观极为深刻的影响.白璧德所指的“模仿”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吴宓接受了白璧德的模仿论,认为作家创作、民族文学的发展均离不开模仿;吴宓接受了白璧德对浪漫主义的批评思想,认为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没有反映正常的人性,从而对其采取否定态度;吴宓接受了白璧德关于文类简洁、鲜明的相关观点,严格区分了诗与文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吴宓是学衡派的领军人物,贯穿吴宓一生文化思想的是他对传统伦理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吴宓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欲救世救国,就必须重塑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人伦精神和理想人格,“以人格而升国格,”才能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得以“重建民族的自尊”。吴宓伦理思想的构建,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要资源,又得益于白壁德新人文主义和柏拉图哲学思想,从而使其伦理思想带有浓郁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有了我们可以把握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14至16日,“吴宓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吴宓学术研讨会”在吴宓生前生活、任教时间最久的西南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前后,陆续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吴宓佚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宓先生因批评新文化运动受到新文化派的批判,也因此长期被摒弃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主流之外。本文认为:吴宓的一些文化观点对新文化运动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补偏救弊作用,对吴宓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应重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大师吴宓一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人们高度评价吴宓学术建树与道德人品的同时,也有人随意编造吴宓生前言行或贬损其学术成就.2004年8月20日是吴宓诞辰110周年.我们纪念吴宓,必须对一些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予以澄清,对一些贬损他的学问与人格的言论予以辩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吴宓,还一代国学大师以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18.
《吴宓日记》(1~6卷)残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宓日记》出版在即理所当然引起学人的浓厚兴趣与热切关注.1997年5月21日《文汇报》曾刊出金巍《关于吴宓日记》的一篇文章,开篇断言:吴宓日记系残卷.是残卷?这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猜测.过了10个月,即1998年3月,《吴宓日记》(1~6卷)由三联书店出版了.笔者一时杂务缠身,未能拜读.迨至1998年10月看到马斗全先生的《未承父业者慎勿整理遗稿》,方得知新近出版之《吴宓日记》多有谬误.于是笔者抽时间初步翻检《吴宓日记》,着重了解了残缺是否属实,且残缺到何等程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大师的逻辑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门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了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0.
吴宓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宽阔,涉及范围很广,在诸如新人文主义、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的译介、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研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外国诗学与诗歌翻译等多个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对吴宓的学术性文章概况、文学创作概况、出版的专著概况及未刊文章等方面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述评,无论对于吴宓学术还是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都是一项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