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发科于1928年到北京公开传授陈式太极拳,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近三十年的传拳授徒实践过程中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发展与创新,增大了拳架动作的螺旋缠丝劲,创造了一些新拳式,对一些过去有式无名的动作赋予了名称,把陈式太极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其修订的拳架成为后世流行甚广的陈式...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于1993年7月4日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内蒙古体委副主任、武术协会主席李刚担任名誉会长、由内蒙古师大美术系教授、著名画家妥木斯先生担任会长。妥木斯先生师从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深得真传。从70年代开始在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3.
路迪民 《武当》2005,(1):26-29
关于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大家普遍认为,是河北永年的杨禄禅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的拳,后经杨氏祖孙三代授拳于永年、北京及全国以至世界,太极拳才由此声名大振。然而,杨禄禅是怎样向陈长兴学的拳?学的什么拳?却历来有各种说法。本文试对各种说法加以分析,期望还以历史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练习的能量消耗和甲皱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对许多慢性病的治疗功效,已为大量的文献报导所证实。但是,太极拳不同拳式的能量消耗以及太极拳练习对微循环的影响未见报导。本课题的目的:测定陈式、杨式和简化太极拳(简称陈式、杨式和简式)高架势和低架势练习的能量消耗,以了解这些拳式的生理负荷量,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人选择练习拳式和架势提供生理学依据;观察一套杨式练习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观  相似文献   

5.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6.
马虹 《精武》2007,(4):24-25
1974年和1975年冬天,陈照奎老师都在郑州我师弟张志俊家内部传拳。教拳之余,就教推手。回忆起来,他当时传授的陈氏推手锻炼方法非常丰富,大体上有十种之多,如单推手(其中又分三种)、挽花、合步、顺步、大(?)、进一退一、进三退三、圆形推手、烂踩花、散推等。其中,圆形推手最令人感兴趣。后来,根据北京刘晚苍先生介绍,知道吴氏太极拳也有圆形推手。但将两者比较起来,其步法、手法、技法都不相同,陈氏所传圆形推手的实战价值尤为突出。今特将陈照奎先生所传授的圆形推手及其技击法,以图文加以介绍,以飨推手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一、太极拳特点和要领武式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县广府镇,乃清道光年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其传承为赵堡太极拳的王宗岳传蒋发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传武禹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陈式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他的拳架小巧紧凑,动作舒缓,气势鼓荡,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中暗含着开、合、隐、现,  相似文献   

8.
马虹 《精武》2007,(1):28-28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专武事者.不为养生而成者,小成也。”所以养生功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表明,清代道光年间,陈长兴和陈清平是精于太极拳技艺而承先启后的两位拳学大师。陈长兴和太极拳功架以杨露禅传播的杨式太极拳和陈发科传播的陈式太极拳而先后公诸于世,为世人所熟知。陈清平的太极拳功架,其面目如何,尚无著名门徒直述其拳势拳法的纪实。本文试就接触到的有关资料,分析陈清平太极拳架势名目及授受源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宝洪 《武当》2003,(9):16-17
懒扎衣拳式是太极拳拳理中“太极生两仪”中的第一仪,它上承金刚捣碓拳式,下连六封四闭拳式,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拳式之一。该拳式亦能完整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技术风格和技击特点,是非常值得陈式太极拳爱好者探讨研究的拳式。  相似文献   

11.
顾青 《精武》2010,(12):72-74
问: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答:明师指导,持之以恒。明白拳理,培养太极思维。练中悟,悟中练。  相似文献   

12.
戴兴海 《武当》2012,(4):25-26
武当顾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顾殿一道长传至河北邯郸,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期间,该拳未作一丝一毫的改动和删减,完全保留了其初创时的风貌。如能揭示出该拳初创时在套路编排、拳式命名、动作招式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律,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顾式太极拳,也就能更好的继承和传播顾式太极拳。笔者师从顾式太极拳第九代掌门人刘登信先生习练顾式太极拳多年,在师傅指导下,试着对顾式太极拳的拳式名称、拳式动作及拳式衔接、套路编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广大顾式太极拳习练者有些许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促进顾式太极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刘骏涛 《精武》2005,(9):26-2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界各门派均有自已的基本功练习方法和增长功力的功法,陈氏太极拳十三桩是前辈所传陈式太极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功力增长,有利于规范拳架,同时对养生保健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在贵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拳派。该拳以中国的哲学概念太极立论,从《黄庭经》等道家经典中汲取营养成分,因其富含中国文化精髓而被称之为"哲拳"。太极拳从创编至今已经演化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傅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五行太极拳、龙形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公园太极拳等诸多的练习样式,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文化影响技术,技术反映文化"。以太极立论的太极拳以张三丰为精神偶像,明确地把益寿延年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动作强调圆活、弧线,而这正是对周敦颐太极图的一种身体模仿。在"拳与道合"思想的指引下,太极拳成为中华民族"技进乎道"、进行自我修炼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目前,太极拳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但这种表面的兴盛下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几史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诘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抢、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反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迎 《健身科学》2010,(2):38-38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